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分析
1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取得的成效
1.1新品种的引进推广
1.1.1示范推广了水稻高产优质新品种。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在区、镇农业技术指导人员和各粮食种植户的共同努力下,2013年水稻高产品种“秋优金丰”的示范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表现为群体结构合理、肥水管理得当、病虫防治得力,水稻平均产量达628kg/667m2,比面上生产平均增产6.19%,合计总产增加432t,收入增加133.92万元。在上海市水稻高产方检查评比中,“盈影”、“稻德”两家合作社荣获上海市2013年度水稻高产创建评比二等奖。
1.1.2推广种植了耐热青菜“闵青101”。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以物化补贴的形式,共发放耐热青菜“闵青101”种子360kg,同时发放了低毒、低残留农药(如甜核•苏云杆菌、施加乐、科诺BT、云大、春雷霉素等)配合该青菜品种种植。此外,还通过开展科技入户指导、新品种及新技术展示示范和技术培训等工作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经过1年的推广,各示范户一致认为“闵青101”在耐热性、产量、品质等各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与主栽进口品种无明显差异,但在整齐度上还稍有欠缺。从考查数据、种植情况等来看,“闵青101”耐热性佳,与“华丽”、“华达”等进口品种相当,夏季高温期间虽在地时间较长,但仍无焦心、皱叶等不良表现;品质良好,经品质检测,蛋白质、粗纤维、微量元素等含量都达优良水平;产量较高,夏季毛菜产量达1500kg/667m2以上,比对照“华丽”增产10%。但整齐度稍有欠缺,将继续不断对其父母本加以提纯,以进一步提高杂交种的整齐度。
1.1.3引种试验了草莓新品种。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为调优草莓种植品种结构、进一步丰富市场,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引种试验、示范了高效经济作物草莓的新品种。根据实施方案,在上海航育种子基场及周边果蔬种植农户中,引种了约18000株“初恋之香”草莓,同时摸索了其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2013年引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丰产,产量达3000~3500kg/667m2,产值为18000~21000元/667m2。该品种为白果草莓,因其颜色特别,适合采摘礼品配送,且也是西餐和西点良好的配饰,因而市场应用前景广阔。
1.2农业新技术的推广
1.2.1推广应用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闵行区土壤特点,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利用科技项目资金,购买了测土配方肥分发至各粮食种植户。补贴标准:示范基地补贴数量为8t;合作社补贴3kg/667m2,按面积计算补贴数量。通过测土配方肥的使用,提高了磷钾养分的投入比,氮磷钾(N∶P2O5∶K2O)投入比达1∶0.20∶0.22,高于闵行区平均水平1∶0.07∶0.08,通过“大量、中量、微量元素相结合”,不仅协调了水稻施肥结构中氮、磷、钾养分的比例,进一步提高了肥料的使用效果,还为水稻创高产奠定了基础。同时,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组织利用苗情简报、生产培训等形式指导农户施用配方肥:分蘖期增施水稻专用肥,促进有效分蘖,保证群体数量;拨节孕穗期追肥,促进幼穗分化、秸秆粗壮及提高大穗成穗率。通过技术培训、科技入户指导,水稻种植户普遍改变了以往施用化肥的习惯,了解了平衡施肥的科学性及其对促进水稻获取高产的重要性。
1.2.2研究了上海白猪(“上系”)氟烷基因及其多态性。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以上海市畜禽种场为实验基地,采用PCR-RFLP技术对41头上海白猪(“上系”)的氟烷基因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上海白猪(“上系”)未检测到多态性,优势基因型均为NN,未出现Nn和nn型基因。该试验结果为上海白猪(“上系”)品种资源的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有效的理论依据,切实掌握了上海白猪(“上系”)核心群的肉质情况,从而实现了通过选种选育手段而非添加瘦肉精等违禁药物手段来提高猪肉品质的目标。同时,为上海白猪(“上系”)的选育提供了分子标记,也为上海白猪(“上系”)专门化品系的建立、系统的选育及肉质方面采用标记辅助保种奠定了基础。
1.2.3加强了渔业水域环境监管。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严格执行水域生态环境监测制度,分析了主要养殖水域、渔业水域的水质状况,以切实保护渔业水域环境。对区域内8家水产养殖场的水源、池塘水、主要渔业水域的河道进行了水质检测,定点抽取水样、分析数据。目前闵行区渔业养殖水体的水质总体状况一般,北片地区水源水质较差,水体中氨氮含量超标,浦江镇养殖场大部分水源中COD偏高、活性磷酸盐全部超标,表明水质富营养化严重。有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的9条河道分别于2月、6月、9月、10月进行了4次水质常规检测,各检测点的水质状况较好,pH值、溶解氧等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但部分河道中亚硝酸盐、活性磷酸盐等指标超标,水体呈现富营养化。
1.2.4示范推广了蔬菜新农机。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为解决蔬菜苗移栽环节机械化作业问题,由闵行区农机管理部门相关技术人员和航育基地有关人员共同配合,在闵行区7家蔬菜园艺场推广使用了井关2ZY-2A型蔬菜移植机,累计移栽面积达66.67hm2次,种植蔬菜种类以闵行区种植量较大的辣椒、番茄为主,蔬菜苗通过育苗中心获得。通过调查,该机器性能稳定可靠、移栽效率高、漏栽率低、移栽深度符合作物的农艺要求、且没出现倒伏现象。为解决蔬菜播种环节机械化作业问题,由闵行区农机管理部门相关技术人员和航育基地有关人员共同配合,在闵行区11家蔬菜园艺场推广使用了Z田2BS-JT10型精密蔬菜播种机,累计播种面积达100hm2次,种植蔬菜种类以闵行区种植量较大的鸡毛菜、大白菜为主。通过调查,该机器性能稳定可靠、播种效率高、漏播率低、节种增效,且对产量的提升有一定的帮助。
1.3强化示范基地建设
在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过程中,强化了农业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如上海航育种子基地,是一家以种源农业为核心,涵盖粮食、蔬菜、水产和花卉等多种产业、多个品种的研发、育种及培训、科普等为一体的综合型基地。基地建设始于2011年9月,占地面积达19.47hm2,建成至今,已取得了显著成效。2013年该基地示范种植“闵青101”3.33hm2,夏季毛菜产量达1500kg/667m2以上,秋季大棵菜产量达3000kg/667m2左右。又如上海稻德粮食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9年1月,目前是“上海市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户,也是“上海市水稻标准化生产地”示范户,并获得了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认证中心的无公害认证,在2011年通过了大米绿色认证;2013年该合作社示范种植“秋优金丰”,并作为测土配方技术推广的示范基地,实际水稻产量达734.1kg/667m2,完成了超高产创建目标,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示范效果。
1.4培育科技示范户
闵行区科技入户以发展生态精品农业为主线,积极推广“四新”技术的集成应用。2013、2014年邀请中国农科院上海兽医研究所、上海交大农生学院、上海市农技服务中心等高校科研单位和上级主管专业部门的12位具备良好资质的专家,并会同从闵行区农技服务中心、闵行区检测中心、闵行区疫控中心、浦江镇农服中心遴选出41位指导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示范种植水稻高产优质品种、耐热青菜“闵青101”、草莓新品种和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蔬菜新农机等。一年来,已培育科技示范户304户,其中水稻种植示范户为121户,示范面积达848.98hm2;蔬菜种植示范户为183户,示范面积达36.22hm2;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达1612户,产业人数达1900多人。
1.5完善专家、指导员、示范户对接工作制度
专家、指导员与基层对接的主要工作有:
(1)负责制订杂交稻高产创建和优质水稻新品种示范推进实施方案,示范基地统一挂牌,技术指导员使用统一印制的手册,专家和指导员全程负责示范点和结对示范户的水稻高产创建技术措施的实施与完成。
(2)在上海航育种子基地及周边示范户(合作社)建立耐热青菜“闵青101”示范点,专家组成员和闵行区农技中心的推广人员定期进行入户到田的技术指导,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编制了耐热青菜“闵青101”高产制种技术规范和商品菜标准化生产操作技术规程。
(3)指导上海航育种子基地及周边果蔬种植户试种“初恋之香”草莓,并摸索相应的配套栽培技术。
(4)推广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5)通过现场示范、技术培训等形式向示范户展示、介绍蔬菜新农机的功能及作业特性。除以上5个方面的工作外,专家组还进行了设施土壤修复、犬出血性腹泻病防治等技术指导工作。如2013年7月28日,专家组成员指导城市超市合作社开展夏季高温闷棚土壤消毒处理,清洁田园后将土壤深翻40cm以上,并将土壤中的植株残体再次清除干净,通过该措施,设施土壤得到了初步修复,为后茬作物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条件;又如2013年,专家组成员先后5次在浦江镇甲干犬场进行了犬出血性腹泻病的防治技术指导,并通过制备抗血清,在断奶前数天和断奶期用抗血清对易感品种犬进行预防被动免疫等,使病犬的病死率从60%降至40%左右。组织专家服务团召开研讨会2次,形成了闵行区农业技术推广项目的指导性建议,具体内容包括:
(1)推广生态栽培技术。建议在闵行区农业生产中大力推广生态栽培技术,主要是蔬菜废弃物处理技术、夏季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技术和蔬菜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的集成示范。蔬菜废弃物处理技术主要采用好氧堆肥发酵方式、调整碳氮比,蔬菜废弃物经高温发酵转化为有机肥料,在蔬菜基地内循环利用,减少了蔬菜废弃物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夏季高温闷棚土壤消毒技术主要是利用夏季太阳能,对大棚土壤进行深翻和高温闷棚处理,达到治理连作障碍和修复土壤的目的,有条件的园艺场应每年安排1/3面积进行夏季高温闷棚土壤消毒处理;蔬菜灌溉施肥水肥一体化技术是根据蔬菜水肥需求,结合灌溉设备,为番茄、黄瓜等作物提供个性化灌溉施肥指导方案,达到节水、节肥、省工的目的。
(2)根据闵行区种植特色,在蔬菜合作社推行适合种植的果蔬类土壤改造,只有合适的温床,才能长出茁壮的禾苗,然后在土壤耕翻作畦、蔬菜移植等作业中,逐步采用机械代替人工。
1.6开展基层农技人员及示范户培训
根据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情况,不定期组织专家对指导员、基层农技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指导员业务水平、强化基层农技人员队伍,然后由指导员、基层农技人员对示范户进行田间培训,保障项目顺利实施。主要有杂交稻推广和高产创建的技术培训、耐热青菜“闵青101”种植技术培训、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培训、新农机技术培训,一年来培训人数合计达300。
1.7利用信息媒介扩展对接渠道
通过12316上海三农服务热线,农户可直接与专家、指导员进行视频、语音对话,寻求帮助。12316热线的专家均来自闵行区农委委属各单位,具备农业领域的高级职称,专业涉及农业植保、农业机械、蔬菜安全、动物育种、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水产养殖、水产病害防治、畜牧兽医、农产品检测、农产品认证技术、农产品质量监管、土地承包经营、产权制度改革等方面。2013年共接听来电29次,完成解答23次,转出工单5次,分别涉及粮棉油、蔬菜、花卉等方面的问题,凡在专家解答领域的来电咨询,都由专家亲自回电解答;无法首接解答的,都将工单转至市总中心或相关分中心处理。此外,2013年还完成了2次科技下乡活动,内容为蔬菜及水稻种植技术指导。为扩展对接渠道,农业网专门开辟了“便民服务――科学技术”栏目,该栏目分为“农业新品种、农机设备、实用技术”3个子栏目,用于推广农业新品种、农机新设备及农业实用技术;2013年有关项目信息近300条。闵行区农委开通了新浪官方微博,微博首页有专门的视频展示,播放一些农业种植技术方面的宣传视频,利用微博广覆盖、快传播的功能优势向农户推广农技知识,2013年微博15条。
2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经过多年的运行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在建设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体制不够顺畅、机制不够灵活、缺乏“一专多能”的推广人员、人员素质需要提高等。为进一步推进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要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推广实用技术。重点推广水稻高产创建技术,要建成2个“秋优金丰”粳型杂交组合产量目标为750kg/667m2的超高产示范基地。
(2)新品种示范与推广。重点做好耐热青菜“闵青101”的推广和番茄“闵粉一号”的示范。
(3)蔬菜新农机示范。引进性能可靠、功能多样的MSE18C型可变式平整高旋耕机进行生产性试验。
(4)做好BLUP种猪遗传评估技术和深度人工授精技术的推广与示范。
(5)开展科技入户,组织技术培训。
(6)继续深化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完善机制,加强推广人员的培训,利用农业协会优势,将私营企业纳入推广体系。
3结论
为做好闵行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工作,除了要增强推广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外,还要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力度,有效发挥其主导和带动作用,从而为闵行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
作者:单位:秦嘉悦 叶沈艳 金智青 何正其 陆奕 路凤琴 姜亮 徐美红 盛中华 高媛 上海市闵行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 上海市闵行区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上海锦洋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