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农林论文 > 农业技术论文 > 玉米田绿色有效农业技术研究

玉米田绿色有效农业技术研究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5-31 17:50:00人气:371

摘要:通过对太原周边玉米种植实际的分析研究,结合工作中的数据对比,对生产绿色环保的产品作了简单的阐述,提倡推广绿色环保的微循环技术,发展绿色农业。

关键词:绿色环保;病虫害;防治;措施

现在农田生产中防病、去除杂草越来越多地依赖于化学手段,在省力省工的同时也破坏了周边环境,对土壤、水源的污染使生态环境每况愈下,植物产生抗病性,同时农产品品质也在下降。因此,采用绿色环保的有效农业措施,防病、增产,还可改善生态环境的微循环,值得大力推广。

1有机肥高温堆沤

有机肥来源十分广泛,但秸秆、落叶、干草绿肥等里面均夹杂有大量杂草、病株,所以经高温堆沤施于农田,在有效增加生产田基肥的同时,杀灭杂草和病原体,安全有效。具体做法如下:选一块沟洼地,也可按需挖地。先铺一层厚约10cm的秸秆等,再将切碎的秸秆、杂草等铺20cm左右厚度并浇适量的水,撒上1%~2%的熟石灰,再盖满动物粪便约10cm。如此逐层堆高约2m左右,最后用厚塑料布密封。堆中温度逐天上升,最高温度达70℃左右。夏季1~2个月、冬天2~3个月,即可完全杀死杂草和堆中的农作物病原菌。

2粮肥间作、以地养地

粮肥间作是增加绿肥、节约底肥、培养地力、降低成本的有效技术。在太原市所辖六县区取一块玉米试验小区,设立宽窄行,宽行0.8m,窄行0.47m,8月中下旬在玉米宽行中隔行套种油菜或越冬性绿肥毛苕子。玉米收获后犁地灭茬,在翌年4月将油菜或毛苕子用锹镇压,灌水蓄墒,因地审时再次点播当地合适的抗病玉米品种。从小区通风条件上测量,间作玉米地比轮作玉米地的风速流动性要好。距地面50cm处风速要高于0.6m/s,100cm处高于0.5m/s,越往底部通透性越高,大大提高了玉米植株的防病、抗病能力。从地力上看,有机质的增加促进了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提高了土壤的孔隙度,降低了土壤的容重,进一步提高了土壤的水分,有利于生物的活动并提高了土壤蓄水保墒的能力。

3覆盖地膜

农业生产中覆盖地膜的作用主要是增加地温和保持地面水分,减少水分蒸发,尤其对水资源贫乏的土地十分有效。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湿,早播种、早出苗,提高产量,紧跟时令也提高农作物的经济价值。在具体操作中如果用法不当,揭膜过晚也会造成损失,因为揭膜过晚,植株生长迅速,次生根和垂直根生长柔弱,表面看长势很好,但后期会降低抗旱能力和抗倒伏能力,影响产量。因此,要适时盖膜,揭膜也要讲求科学,循序操作,才能百利无害。

4对玉米主要病虫害的农业防治

通过对太原地区连续几年玉米品种的区域试验发现,主要会发生玉米大小斑病、青枯病和矮缩病,以下分病害总结防治措施。

4.1玉米大小斑病

4.1.1病害特点病菌(分子孢子、菌丝体)在病株残体上越冬,翌年5―6月开始侵害玉米。以后病株上产生大量病菌,靠风雨传播,引起再一次病害。大斑病多在玉米生长后期发生,为害苞叶。斑病大而且少,最初为水浸状斑点,后期病斑长出黑褐色的霉层(分生孢子)。小斑病在玉米生长各期都可以发生,为害苞叶、叶鞘,斑病小而多。初期为褐色水浸状小斑,逐渐扩大成椭圆形,潮湿时病斑上有灰黑色绒毛状物(分子孢子)。

4.1.2防治措施首先,用丰产高抗大小斑病的玉米品种。其次,实行轮作倒茬,尽量与大豆、花生等非寄主作物实行轮作,可有效减轻病害;播前将种子晒2~3d也可控制病苗的发生;深耕灭茬,平整土地,可促进病残体分解,抑制病原菌传播。大小斑病通常都在高温、高湿、排水不良的情况下发生严重,所以应加强田间管理,搞好三沟,增加玉米田的通透性,做到雨晴田干。

4.2玉米青枯病

4.2.1病害特点青枯病是由真菌引起,土壤传播病害。进入灌浆期开始发生,乳熟末期至蜡熟期为高峰期,一般发病只需5~8d,自下而上叶片逐渐枯死。苞叶也是青枯状,秃顶增长,叶穗下垂,籽粒不饱满,植株根系变黑腐。

4.2.2防治措施农闲时深耕冻土,对前茬作物、杂草全面深翻,灭茬平田,清洁田地,控制侵染源。将田间病株落叶运到田外沟中烧毁。施足基肥,有效提高玉米对青枯病的抗性。

4.3玉米矮缩病

4.3.1病害特点这种玉米病毒病是由一种飞虱传播病毒后发生的,从幼苗到抽穗结实均能发生。发生时植株矮化、节间缩短,后期不能抽穗结实,植株提前枯死。

4.3.2防治措施冬季深翻冻土,以达到消灭越冬害虫的目的。如果灌溉条件便利,可在植株幼苗时放小水然后用植物油(煤油、废机油)500g/667m2左右滴油。滴油后扫动植株,使灰飞虱落到油面杀死,傍晚将田内水放尽,再换清水。

5小结

随着《食品法》的颁布,化肥超标、农药残留都将以法律形式加以制约。在“一带一路”的社会背景下,绿色农业是发展的主流,农产品品质的保障势在必行。

作者:续晓彬 单位:太原市种子管理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