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的发展与维修技能的提升
1实行农业机械管理标准化
基于我国农业生产水平相对比较落后的形势,除了认真贯彻党对农业制定的方针、政策,努力改变过去农业水平落后的形象,还应积极实行农机管理标准化,使实现农业增产和大丰收更有保障。农业机械管理标准化主要是实现田间作业标准化,组织田间作业实现农业现代化生产。
1.1严格控制质量标准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实现农业机械管理标准化,不但能有效地提高农业机械化的管理水平,而且能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在农业生产中,机械作业时应积极遵守农业机械准则,保证田间机械作业的顺利实施。如果机械化与机械准则没有紧密结合,则会导致先进的生产措施与农业技术措施得不到实现,阻碍农业生产向深度和广度的发展。坚持把农业机械管理的一切活动落实到田间作业质量上,严格要求田间作业标准化,使经济效益和农业收成得到保证。田间作业标准化是按照合理的机械准则要求,由熟练的技术人员按照标准的机具正确地施工。而农业机械管理标准化则是根据田间作业标准化的具体内容,实现和规范农业机械田间作业,使田间作业具有严格操作准则、统一质量标准、田间标准作业、农艺活动全过程达到标准、提高标准作业起点,落实到五个方面的高标准要求。
1.2精心维护使用农业机械,实现机具技术状态标准化农业机械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要想实现田间操作标准化,获得农业生产大丰收,必须要有高标准的农业机械去施工,精心地对所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维护是十分必要。为保持农业机械经常处于良好的技术状态,必须坚持贯彻“防重于治,养重于修”的方针,重视对农业机械的预防修理制度。为保证农业机械得到到位的维修,应在建立修理网点建设的基础上,对有关的农业机械修配企业进行整顿,促进其提高服务功能。为检查督促对农机具的维修保养工作,应坚持对各农业机械进行检查验收,实行禁止质量不达标的农机参与田间作业的制度。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应将农机的维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农业机械的维护上建立养护责任制,督促和检查对农业机械的维修保养工作。
1.3提高机务队伍素质在实际的农业生产中,积极引进、使用先进的、不同用途的农业机械,必须要由掌握了农业机械专业技术的人员去操作、作业才能得到运用,才能适应农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实现科学种田和提高农业产量的目标。因此,对参加作业人员的技能和知识的培训是十分必要的。技术培训工作应坚持采取多种层次、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开展,培训内容必须达到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务必使参加培训者树立牢固的标准作业观念,以便促进田间作业标准化得以实现。
2农业机械维修
2.1加强对乡级基层维修服务基地的建设根据我国现代农业的地域性特点,建立较为完备的农业机械维修系统。一般来说,对日常维护以及故障排除等相对比较简单的工作最好能及时得到解决,可以在乡、村建立个体维修户,以便维修更为方便快捷。然而,对于农业机械维修中较为复杂的部分,如对农业机械技术状态进行定期检查、对大中型农机的恢复性修理等,则需要具备一定条件的乡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才能完成。鼓励企业建立乡级农业机械维修网点,这样不但保证农机维修质量,同时也能有效地提高其经济效益。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在区县级以上的农机维修业务量也趋于减少,因此,乡级农业机械维修基地便承担起技术依托中心的作用,只要避免继续走修造结合的老路,认真理顺管理体制,全力给予资金扶持,有效提高其技术优势,就能保证乡级维修基地稳定发展。通过对乡级维修基地趋势进行分析,可总结出现如今乡级维修点维修业务量呈现进一步分散的趋势,简而言之,就是指日常的检查维护等简单工作由较为分散的个体户修理点来承担。尽管个体修理户承担了农业机械恢复性修理工作的一半以上工作量,然而这些个体修理户不具备恢复性修理大问题的条件,强制修理必然会降低修理质量,给国家及个人造成潜在的损失。然而,如果地方政府对这种分散状况给予重视和资金政策扶持,那么农机的复杂性修理就有可能向较为集中的方向发展。因此,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大力建设乡级农机维修基地,以保证在有限资金的情况下,合理地增加修理专用设备,同时提高修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就可以有效地提高经济效益和农机维修的质量水平,使其更好地为农机化事业服务。
2.2使农民具备基本的农机使用和维修技能农民是发展农业和实现农业机械化的主人,对农业机械具有自主选择的权力,因此,农民对于农业机械化最有发言权。农民在使用农业机械时,为保证不误农时,应基本掌握一定的维修技能。充分了解和实施在购买农机时,销售人员所提到的注意事项,包括农业机械的起动、停机以及基本的保养。如一般的农业机械的机体大都含有金属物质,这就需要将其置于通风干燥处,防止机体锈蚀。另外,农民如果具备一些维修技能,也能及时地发现农业机械的异常状况,以便及时检查维修,确保安全、正常的使用。
3结束语
农业机械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任一单台机具、一种技术工艺、一项机械作业或是一个配套机组,它是服务于现代化农业生产的一种生产手段,是农业机械装备、运用管理以及技术工程等要素的有机组合。因此,农业机械的效益,也就不仅仅是单台、单项或是整个机群的效益,而是经济、技术等综合的效益,最终将会明确地体现在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上。实践证明,实施农业机械标准化管理是科学的,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机管理标准化。
作者:陈娣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杜曲街道农业综合服务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