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农业技术市场之我见
一、农业技术市场的功能和作用
农业技术市场的发育是由农业技术进步的需求和供给规律决定的,其主要功能和作用有以下几方面。
1、促进农业技术商品的生产和流通在农业技术市场上,供需双方直接见面,进行面对面洽谈、交易,将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交流、推广、宣传,从而加速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
2、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业技术市场可促使各农业产业部门份额的比例及社会再生产市场的构成更加合理,以便能更充分地利用和保护农业资源、经济资源,促进农业各部门的发展。
3、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农业技术市场可加速农业经济的商品化、商业化和专业化发展进程,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更多的科技信息和市场信息,帮助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生产,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4、促进农业科研机构改革引导农业科研人员更多地关注农村的实际问题,关心农业技术成果的推广,从而促进农业科研工作的开展,让更多的农业新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二、农业技术发展现状
1、全国农业技术市场交易统计情况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中国技术市场,在经过了10多年的艰苦探索后,从2002年起,终于走出了低迷和徘徊的困境,进入了一个全面发展的繁荣阶段。伴随着整个技术市场的成熟,农业技术市场也在这一过程中茁壮成长,发展成为技术市场领域中的一枝奇葩。由表1可知“:十一五”期间全国共达成农业技术合同30145项、成交额为343.76亿元,占“十一五”期间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2.52%。“十一五”开局之年我国技术市场农业技术领域的交易合同数为5962项,成交额为46.00亿元,占2006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2.53%;2007年农业领域的技术交易增幅明显,成交金额为60.49亿元,占2007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2.72%,较2006年增长31.50%;2008年农业领域的技术交易出现负增长,成交金额为53.52亿元,占2008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2.01%,较2007年下降12%;2009年农业领域技术合同成交金额为98.17亿元,占2009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3.23%,比2008年增长83.42%;由于2009年农业技术领域交易额的不规则增长,导致2010年成交额出现下滑,2010年技术合同成交额为85.58亿元,占2010年技术合同成交总额的2.19%。2011年全国技术市场紧密围绕“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战略部署,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农业技术领域的交易增长也较为显著,实现了“十二五”时期的良好开局,成交额突破100亿元,达到202.1亿元,增幅为136%,占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额的4.29%,比2010年提高了2.1个百分点;其中农业技术开发和转让合同比重超过30%,成交金额为65.9亿元,同比增长39.6%;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较快,技术合同交易额度高速增长,成交技术合同527项,成交金额达10.7亿元,同比增长8.7倍,品种权转让合同金额占成交金额的40%,达到4.4亿元,同比增长了约6倍,其中,玉米新品种和水稻新品种转让合同额分别为2.2亿元和0.52亿元。我国粮食产量连续9年的增长说明我国农业技术进步对提高产量的巨大作用,技术进步从根本上解决了我国广大农民粮食自给的问题,满足了农业生产者自身对农产品消费的需求。
2、山西省农业技术领域交易情况2006―2012年山西省农业技术领域交易情况,“十一五”期间我省共输出农业技术合同619项、成交额为93149.92万元、占“十一五”期间全省技术合同输出总成交额的14.56%,共吸纳农业技术合同715项、成交额为116752.82万元,占“十一五”期间全省技术合同总成交额的4.81%;吸纳的农业技术成交额比输出的成交额高出25.34%,说明我省对农业技术的应用需求极大,农业技术的发展大有空间。2011年围绕省委、省政府“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部署,以培育县域特色经济、推进“一县一业、一村一品”为农业发展重点,我省农业技术交易总额比2010年增长133.40%,输出农业技术125项,成交金额达46853.00万元,较2010年增长111.68%,占2011年技术合同输出总额的20.66%,比2010年高出8.71个百分点,吸纳农业技术137项,成交金额为59420.78万元,较2010年增长153.95%,占2011年技术合同总吸纳额的8.40%,比2010年高出3.80个百分点;2012年输出农业技术140项,成交金额为34039.24万元,较2011年降低27.35%,占2012年技术合同输出总额的11.12%,吸纳农业技术174项,成交金额为44407.60万元,较上年降低25.27%,占2012年技术合同吸纳总额的3.99%,增长趋势呈现波浪形。近年来我省继续加大科技创新力度,以完善利益分配机制为核心,推进基础材料创制、品种研发、良种繁育、示范推广等产业一体化,构建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风险共担、收益共享、分工明确的现代产业科技创新体系。
3、我国农业技术发展的缺陷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对自然气候条件依赖严重,同时对交通、储存、加工等后天条件的依赖程度也极高,加之我国农业长期分散经营的特点,市场信息原本就不灵通,即使有了市场信息,也因农业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强、生产和需求弹性不大等原因难以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地做出反应。而我国农业经营主体又有一些明显的缺点,即零星分散、经营规模小、专业化程度低、自给性强、商品率低、参与市场能力较弱。这些都导致了我国农业技术商品的生产、推广和应用具有极大风险性,造成我国农业技术创新主要靠行政推动而非市场诱导,农业技术的研究主要依赖农业科研院所来承担,而一些科研院所的农业技术商品生产的内在动力不足,使农业技术商品生产和研究同农业经济的具体实践脱节。同时,在进行以市场为导向、追求农业经济效益的商品化生产时,农业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生产过程,更多地取决于同生产相关联的经营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农业生产技术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而我国农业技术市场发展滞后,农户在被动地接受政府部门供给的农业生产技术后,缺乏根据市场和2006―2012年山西省农业技术领域交易情况(万元)其自身特点选择农业技术的机会。
三、现阶段大力发展农业技术市场的措施
1、明确农业技术市场责任主体并创新运行机制建立和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农业技术理论研究机构、农业技术运用研究机构与农业经营主体相衔接的农业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分层次地整合农业技术研究和推广机构,强化农业科研机构在基础农业技术理论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发挥公益性农业机构运用农业技术的示范、试验作用,普及农业技术市场的推广、咨询、服务功能。明确定位技术市场是为交易主体服务的市场,一切围绕为农业交易主体提供技术服务这个中心,自主创新发展现代农业,使农业技术交易主体按市场经济规律运作,切实加强产学研的结合,真正把农业科研技术融入到农业生产中去。
2、发挥农业技术市场促进农业科学技术转化的作用农业技术市场建设要以发展现代农业为宗旨,本着“建设一个新市场、成就一个新市场,培育一个新技术、推广一个新技术”的原则,促使农业生产从自给自足生产型向专业化分工生产型转变,在农业高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的过程中充分发挥示范作用。保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产品和技术快速进入田间地头,使科学技术真正惠泽农民,如浙江省高科技示范园区研究的“分阶段推广法”值得在农业技术市场建设中加以学习。分阶段推广法就是根据农业生产者掌握技术的熟练度和设施条件的完善度推广抗市场风险的新技术、新成果,将产品连同配套技术转让给有条件的农民,让农民对技术和市场存在“两个明白”、化解“两种风险”。
3、完善农业技术市场服务体系并创新商业化模式加强技术贸易机构、科技研发机构和科技创业投融资机构等各个公共服务平台的有效联动,通过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方式,推动农业技术市场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积极创新农业技术市场商业化模式,变买卖关系为服务关系,变单纯的科技行为为市场行为,专注技术创新和新技术的商业化推广。从农民需要的角度入手,对市场需求逐一地分析,力促农业技术市场所有新上项目都有机会从市场经营的角度充分论证其可行性,从技术、市场、营销模式等多个角度对项目进行研究,确保相关农业产业的选择是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提出的。
4、利用信息技术平台培养农业技术商品生产主体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搭建信息交流服务平台,通过物流港、技术交易平台等项目,做好信息的采集、分析、处理,做到资源的综合集成和有效配置,形成农业技术市场新的赢利点。不断改善农业技术产业的投资环境,促进各类资本进入农业技术市场,组建农业技术商品生产企业。对农业技术商品的研究和生产实施专利保护,明晰农业技术商品的产权边界,降低农业技术商品生产的外部性风险。
作者:李川 单位:山西省技术市场管理办公室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