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节王养殖技术探析
斑节王又名南非斑节对虾,具有抗病力强、生长快、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
一、场地选择
选择进排水方便、水质清新无污染、淡水资源丰富、交通方便、电力充足、饲料和饵料供应方便的区域养殖,控制盐度在5‰~30‰(低盐度斑节王生长相对较快)。
二、池塘设计
可采用高位池养殖,池塘面积1~2亩,水深1.3~2.0米。池壁或全池铺设无毒防渗黑塑料薄膜,池底呈锅底状,池中央设排污孔,每口池塘配备2~4台增氧机(按1.5千瓦/亩以上配置),池底铺设微孔管增氧,每亩配备0.5~1.0千瓦空压机。
三、放养前准备
在第一茬凡纳滨对虾养殖收获后,选择晴天用高锰酸钾、漂白粉或生石灰对池塘进行消毒。高锰酸钾用量为200~300毫克/升、漂白粉用量为30~50毫克/升、生石灰用量为100~150公斤/亩。其中仅池壁铺设塑料薄膜的池塘建议用生石灰消毒。每个养殖场先准备3~5口池塘培养藻类:洗池1~2次后蓄水50~80厘米深,用浓度为30~50毫克/升的漂白粉对全池海水消毒;然后施氮、磷肥,施肥量为氮肥10毫克/升、磷肥2毫克/升,池水透明度加深后,选择池水茶褐色的池塘进行精心培养。此时可追加生态肥并适当添加微生态制剂如肥水膏和EM菌等,并逐渐添加蓄水池里的消毒海水,将水深提高到1米左右,作为其他放苗池引藻种使用。蓄水池水体消毒:可用漂白粉(浓度30~50毫克/升)或三氯异氰脲酸(浓度1.5~2.0毫克/升)消毒,蓄水池海水要曝气除余氯后才能使用。水色不理想的池水及时排掉,再消毒洗池备用。其他放苗池平时露天暴晒,以杀灭敌害,放苗前1~3天再消毒洗池,然后加蓄水池的消毒海水,放苗前1天抽取已精心培养的藻水,控制池水透明度在60~80厘米。这样操作可以避免肥水放苗藻渣残留多及水体pH值偏高的弊端。
四、苗种投放
1.苗种选择。尽量到口碑好、实力强的苗种公司购苗。选择全长1.15厘米以上、大小整齐、虾体修长、尾端分5叉、逆水性强的虾苗作放养苗种。2.放养时的基本条件。池水透明度50~70厘米,水温≥20℃。虾池与育苗池水温差≤2℃,酸碱度差≤0.5。3.放苗密度及时间。放苗密度5万~10万尾/亩。放苗时间为5月底至8月中旬。4.提高虾苗成活率措施。投放和投喂虾青素、多维元素片、免疫多糖。放苗当晚还要补充离子钙。这些措施有利于虾苗抗应激及因应激蜕壳时及时补钙,因而能有效提高虾苗成活率。
五、饲料与饵料
放苗的当晚就开始投喂配合饲料,每天投喂4次,时间分别为6:00、11:30、17:00、22:00,其中6:00、17:00各投喂全天投饲量的30%,11:30、22:00各投全天投饲量的20%。斑节王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凡纳滨对虾低,中后期要投蛋白质含量偏低些的优质饲料,饲料蛋白质含量控制在20%~30%。斑节王规格达200尾/公斤后,尽可能投鲜活饵料如小杂鱼虾等,可根据潮水情况每天投两次。鲜活饵料用碘制剂淡水溶液浸泡20分钟左右,再用淡水洗净后投喂。投鲜活饵料,斑节王生长迅速且能有效减少相互残杀。
六、水质管理
饲养前期,每5~10天排污1次;饲养中期,每2~3天排污1次;饲养后期适当增加排污次数,视水质状况随时排污。为补足因蒸发及排污换水损失的水量,应适时向养殖池添加淡水。如淡水水源不足,可使用消毒海水,消毒海水注意要用悬浮泵抽取。在整个饲养过程中,视水质情况,经常交叉添加自己培养的光合细菌、EM菌及购买的芽孢杆菌、海洋酵母。池水氨氮偏高时投光合细菌,有机质多或透明度小时投芽孢杆菌,一般情况多投EM菌。若池水弧菌密度略高,可投蛭弧菌控制。与凡纳滨对虾养殖相比,斑节王平时葡萄糖等碳源补充量应更多些。平时还应不间断补钙。有条件的可在池塘水面采用生物浮床培养耐盐植物,如海马齿等,能有效降低硝酸氮浓度且能作为斑节王的隐蔽物。暴雨前可加多维元素片,同时加糖补碳源,以增加池水缓冲能力,保持菌藻相平衡。
七、日常管理
1.增氧。饲养前期只开微孔管增氧,中期加开1~2台增氧机,后期加开2~4台增氧机,投饵时停开增氧机1.0~1.5小时,但不停微孔管增氧。2.生化因子测定。每天定时定点测量水温、盐度、pH值、溶解氧、氨氮等理化因子,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每星期测1次总菌密度与弧菌密度,尤其要关注副溶血弧菌密度。要求总菌密度与弧菌密度之比要≥20,总菌密度控制在10万~25万菌株/毫升,总弧菌的密度控制在5000菌株/毫升以下,副溶血弧菌的密度控制在300菌株/毫升以下。3.生长测定。每15天在各池取样品虾30~50尾,测量体长、体重,及时分析对虾生长状况,并以此作为投饲等管理措施的参考。4.巡池检查。每天早、中、晚巡池检查,观察水色变化,检查斑节王摄食、活动情况。
八、分池与收捕
当斑节王规格达200尾/公斤后,相互残杀严重,此时应及时分池,控制饲养密度在3万~5万尾/亩。分池可采用细网目虾笼、拉网等方法。体重达到10克/尾时,若市场行情好,可用粗网目虾笼收捕,捕大留小。
作者:叶启旺 单位:福建省霞浦县海洋与渔业局水产技术推广站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