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艺术论文 > 制作艺术论文 > 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融合

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融合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4-15 12:18:00人气:565

摘要:产品设计是企业生产的基础,设计质量关系到生产效率和产品销量,需受到企业重视。基于此,本文研究了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融合,首先阐述了艺术设计思维的可行性,然后分析了其与产品设计融合的对策,为设计人员应用艺术设计思维提供帮助。

关键词:艺术设计思维;产品设计;用户需求

0前言

产品设计是指有目的地整合线条、数字与色彩等要素,通过立体形式呈现产品。随着社会发展,各类产品在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人们对产品的需求从性能拓展为功能、质量和外观。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在产品设计中应用艺术设计思维,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使产品外观符合用户审美。

1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艺术设计思维是指将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结合的设计理念,艺术思维具有显著形象性特征,科学思维具有显著逻辑性特征,两者结合的艺术设计思维,可为设计赋予不同的艺术价值,形成独特的产品。在产品设计中,设计人员需遵循市场原则及审美原则。其中,市场原则是指设计者需根据市场需求,了解产品的发展前景和市场结构,有针对性地进行产品设计,为产品的推广应用、市场开拓提供条件;审美原则是指产品的外观、结构等要素,需符合用户的审美,这样方可激发用户的购买欲望,实现产品设计与生产的目标。总的来说,市场及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是设计者关注的重点。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融合,可使设计者整合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在保证产品功能的基础上,提升产品的美感,使产品既符合市场的需求,又符合用户的审美需求。可见,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融合具有可行性及实用性。

2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融合的对策

2.1体现用户对产品的需求

设计人员在进行产品设计时,需从用户对产品的需求入手,在保证产品功能的基础上,使产品的外观、操作要点等内容贴合用户的审美及使用习惯,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以日本索尼产品为例,在微电子技术出现后,电子产品呈现出显著的微型化、轻量化特征。索尼公司的设计人员结合用户对小型电子产品的需求,在设计中应用微型电子部件,通过流畅的线条设计、镁铝合金材料的应用,形成小巧精致的产品外观。同时,设计者考虑用户对产品的个性化需求,改变传统电子产品的黑白灰颜色,选择社会流行色彩作为产品的主要颜色,如浅蓝、浅绿和浅紫等,在当时受到了用户的广泛欢迎。可见,在产品设计中,艺术设计思维的融合需将用户对产品的需求作为基础,增强产品设计的针对性及有效性。

2.2突出产品设计的内涵

在产品设计中,设计者会根据自身的设计理念调节产品的色彩与参数,从而呈现更完美的产品。在这一过程中,艺术设计思维可使产品的色彩、参数配合更优化,突出产品设计的内涵,表达产品设计的想法。因此,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设计人员需全面考虑企业文化、用户需求、设计理念等要素,优化产品的结构与外观,确保产品符合用户的精神与视觉需求,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以苹果的iPhone系列产品为例,第一代产品改变了传统手机的按钮设计,正面只有一个按钮,使手机外观更加简洁;在后续产品设计中,设计人员不断改变手机的外观,使其体现苹果公司的变革理念。例如,iPhone6改变了传统钻石切割结构,使用更圆润流畅的弧形边框,为用户带来了更舒适的手机握持体验;iPhone7及后续产品中,设计人员将传统的耳机孔取消,用户可用充电口连接耳机;iPhoneX的全面屏设计,使手机更具科技感。

2.3注重产品的创新灵活性

产品市场中普遍存在同质性现象,对产品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该问题出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产品设计者缺乏创新性及灵活性,因此,设计人员需在产品设计中应用艺术设计思维,提升产品的活跃度。在产品创新中,设计人员不可拘泥于产品外观,需从用户实际操作入手,通过创新优化用户的操作,为用户带来更舒适的产品体验。在产品操作设计中,设计人员可通过调试适应和用作他用等艺术设计思维的应用,实现产品的创新。调试适应是指通过对产品细节的调整,使其更适应用户的操作。以苹果的Safari浏览器为例,用户在向上滑动浏览器页面时,系统会自动缩小浏览器的字号,隐藏底部功能,为用户提供面积更大的浏览页面。用作他用是在产品设计中引用其他共性理念。如苹果的iMove图标,在用户快播时,用兔子图标显示,在用户慢播时,用乌龟图标显示,使产品设计充满趣味性与创新性。[1]

3结语

艺术设计思维在产品设计中的融合,可使产品更符合用户的需求,提升产品的生产效率及销量。通过本文的分析可知,设计人员需明确艺术设计思维的内涵,在产品设计中满足用户对产品的需求,突出产品设计的内涵,并注重产品的创新灵活性,实现艺术设计思维与产品设计的有效融合。

参考文献:

[1]翟音.色彩•艺术•产品•设计•原创来自制造业前沿研发的实验报告[J].新美术,2015,36(11):87-91.

作者:张卓然 单位: 菏泽学院 南首尔大学

 文化艺术论文   声乐艺术论文   美术论文   工艺美术论文   音乐论文 油画艺术论文   传统戏曲论文   包装艺术论文   艺术形式论文   艺术创作论文 传统艺术论文   现代艺术论文   动画艺术论文   绘画艺术论文   服饰艺术论文 京派绘画论文   艺术设计论文   戏剧艺术论文   电影艺术论文   园林艺术论文 电影音乐论文   语言艺术论文   制作艺术论文   民间艺术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