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羽肉鸭养殖技术现状
一、快大型白羽肉鸭品种情况及饲料营养状况
现在市场上养殖户所养快大型白羽肉鸭品种中樱桃谷鸭占绝对多数,枫叶鸭、北京鸭和其他地方品种占比较少,故笔者长期观察研究选择了樱桃谷鸭,以方便服务于广大养鸭户。养鸭户所使用的饲料基本全是饲料厂家生产的颗粒料。各个饲料厂家在面对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市场竞争形势和不同的原料行情时会频繁更改饲料配方,饲料配方的变化直接影响了肉鸭的采食量、生长速度、出栏体重、料肉比和经济效益。如果饲料配方有变化,养鸭户是不能及时知晓的,因而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对各种变化很难完全掌握,也就难以及时判断鸭只健康状况恶化的原因,而且不能及时对自己的管理进行调整。
二、养殖户的养殖模式
大约十年前,养殖户还多采用简易棚舍加运动场,地面平养模式,此模式料肉比较高,一般在2.2∶1以上,经济效益差、疾病多发。现阶段绝大部分转成了网上平养,棚舍条件有所改善,但还有明显不足。仅有少部分经济条件好的养殖户和个别企业在尝试多层笼养和双层网上平养,棚舍多配置湿帘、风机和温控探头及乳头饮水器等自动饮水设备,这种棚舍一般条件较好,环境控制能力较强。
三、肉鸭养殖的技术现状、影响因素和市场走向
1.肉鸭品种改善,但养殖技术尚未跟上。我国现在的肉鸭品种绝大多数是樱桃谷鸭,少部分是枫叶鸭和地方品种。由于育种工作的进步,樱桃谷鸭的长势有了明显的增强。枫叶鸭生长速度更快,环境好的条件下如春秋二季,养殖户出栏的肉鸭生产成绩比前几年有很大的提高。随着品种的进一步优化,长势越来越快,良好的管理使35日龄肉鸭均重可达3千克左右,但对环境的要求也提高了,一旦环境条件恶劣,肉鸭轻则长势慢,重则暴发疾病。品种的变化,普通养殖户并不清楚,只是感到肉鸭越来越难养了。在这种情况下,市场上的肉鸭疾病越来越多。肉鸭养殖的药费由原来的每只0.3元发展到现在的每只1.5元,部分地区达到了每只2.5元。这主要是重治不重防,重药物治疗不重视饲养管理的结果。这不仅使整个肉鸭行业的养殖技术无法快速提高,也为兽药残留控制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就算药残检测勉强过关,微小含量的药物残留对细菌的耐药性产生也意义重大,给人类的疾病选药控制带来很大挑战。2.肉鸭养殖技术推广没能及时跟上市场需求,导致疾病多发、料肉比没有很好改善。上述重治疗不重饲养管理的问题更深一层的原因与市场上部分所谓专业人员的误导密切相关。一部分市场人员以技术员身份出现,实际却是兽药销售人员,在信息不对等的情况下,养殖户无法判断其宣传信息的科学性,导致盲目用药。再一个原因是市场上的饲养管理人员大多没有兽药销售人员的收入高,饲养管理人员为生计考虑,没有进一步钻研技术而是改行做销售,所以导致市场技术推广欠缺。笔者在生产中做过技术指导实验,养殖条件良好并按照技术指导养殖的养鸭户,樱桃谷肉鸭35天出栏,均重3.05千克/只,料肉比1.7U1,经济效益很好;而相同条件没有技术指导或不按指导操作的养殖户达到同等均重需要42天,料肉比1.9U1或更高,并且每只鸭药费也多用1元多,甚至发病导致亏本。可见,饲养管理水平低下不仅浪费了兽药,同时严重浪费着本不充裕的粮食。3.市场养殖户将会两极分化。首先,需要行业人充分认识技术的重要性,尤其是养殖户和企业经营人员充分重视,仅仅技术人员认识到严重性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引导,而不能听少部分人的误导。养殖棚舍条件的改善需要投资,一般的养殖户如果行动缓慢最终会被淘汰出局。另有部分眼光前瞻、经济条件较好的养殖户或企业可跟上行业变化的步伐,加快投资建设,最终在市场上胜出。其次,市场的竞争会使一部分先掌握良好饲养管理的场户秘而不宣,各承家技。以上就是养殖户两极分化的原因。
四、肉鸭养殖的管理数据及管理要点
鉴于上文提到的各种原因阻碍着快大型白羽肉鸭的养殖技术快速进步。特别是秘而不宣,各承家技的情况对行业进步很不利。在此,笔者将多年来摸索的肉鸭养殖的管理数据及管理要点展示如下,供养鸭户参考。也望抛砖引玉,能借此引来同行的公开交流。1.肉鸭管理数据。(1)温度。樱桃谷鸭:育雏第1日龄33~34℃,第10日龄25℃,第15日龄20℃(低温季节时为保空气质量,温度也可短时达到15℃),第20日龄出栏时15℃,采取每天降温逐渐过渡办法。枫叶鸭:第1~5日龄比樱桃谷鸭高,即30~35℃,以后过渡到与樱桃谷相同。(2)湿度。第1~3日龄60%~70%,第4~10日龄55%~60%,第11~20日龄50%~55%,第20日龄出栏湿度50%左右。樱桃谷鸭和枫叶鸭湿度可采取相同操作,生产中没有发现差异。看鸭施温,根据鸭的生理特点和实际反应调整温湿度,同时结合通风管理让鸭获得良好的体感温度。(3)快大型白羽肉鸭采食量(以樱桃谷鸭为例)。关于采食量的说明:饲料能量、蛋白质等营养浓度越高采食量越低,本研究关注饲养管理对肉鸭采食量及生长的影响,目的是让养鸭户对肉鸭的日采食量有所参考,从而对照管理总结经验。上述数据基于饲料营养的含量。代谢能:雏鸭2950大卡,中鸭3150大卡,大鸭3150大卡;粗蛋白质含量:在雏鸭期占21%,中鸭期占18%,大鸭期占16.5%;有效赖氨酸含量:雏鸭期占0.88%,中鸭期占0.72%,大鸭期占0.58%;有效蛋氨酸和胱氨酸的含量:雏鸭期占0.65%,中鸭期占0.55%,大鸭期占0.53%。上述数据并非是个别户的最佳数据,而是多数养鸭户的平均成绩。为方便养殖户使用,数据在不影响实际规律的情况下做了规律性的整数处理。料肉比多在1.85U1左右。2.肉鸭管理要点。(1)建设环境可控鸭舍。现在很多养鸭舍设备相对简陋,控制环境能力难以达到生产要求。对建设养鸭舍的标准,笔者认为需要根据鸭的环境条件需求来设计鸭舍,具体设备可因地制宜,但对企业集约化大规模饲养,每个场的设备最好统一,以方便管理操作。所谓标准舍的提法,应注意避免肉鸡养殖前几年走的弯路:养殖户或企业建了看起来“先进的养殖舍”,并宣称是标准舍,“先进的养殖舍”往往有引领作用,导致其他养殖户或企业竞相效仿,使用后才知道所谓“先进的养殖舍”是设备厂家将并未成熟的养殖设施设备推向市场,其中的缺陷并未告知。相继效仿的结果可想而知。在此强调,只有鸭的需求是硬标准,其他任何设备或工作都是为之服务的,切不可不知原理而一味地借用他人现成的东西,应随时发现缺陷随时改进。企业应与设备生产厂家共同研讨,即避免养鸭人不懂设备只管购买,也避免设备生产者不熟悉具体养鸭工作导致设备闲置。(2)养鸭常见问题。首先,鸭耐寒而怕热,问题多出现在冬季,为了保温不通风换气,导致空气质量差。其次,夏季为了省事或不愿投入资金来降温,会出现中暑症状,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更高的经济损失,包括料肉比升高,疾病多发药费增加,出栏体重不能达到屠宰厂规定的最佳体重而售价较低等。第三,肉鸭生长期短,但不管在哪个季节,特别是春秋两季,温差较大,要及时处理好养殖问题。不要忽视鸭只管理细节,否则会导致疾病多发,体重增长缓慢,极大的影响生产效益。(3)鸭生长前期加强管理。鸭并非吃得越多越好,从市场饲料变化出现的生产结果看,适当提高营养浓度,肉鸭生长更快,料肉比更低,35日龄有的达到了1.68U1,效益很好。提高饲料的营养浓度应是今后市场发展的方向。
五、推进肉鸭养殖行业发展的措施
1.创造重视饲养管理技术的社会环境。这方面畜牧兽医部门可以做很多工作,包括推动多种媒体宣传,健全畜牧防疫服务人才队伍,提高养殖人员的养殖技术。要加强引导学校教育,特别是畜牧兽医大中专及高等院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不误导养殖户,通过饲养管理减少疾病的发生;减少用药或不用药,强化“七分养三分治”的饲养管理宣传。2.经济引导。相关企业应重视畜牧师的作用,重视饲养管理,而不是只重视投药治疗。应增加畜牧技术人员的收入来提高养殖经济效益乃至社会效益。并且需要政府的政策引导,才能很好落实。快大型白羽肉鸭养殖的现状是对问题认识不足,阻碍行业养殖技术快速进步。设备设施落后、鸭舍环境条件低,导致养殖成本偏高,损失了很多应得效益。为改善现状,政府应加强引导,健全市场调节机制,各方共同努力提高行业水平,促进行业发展。
作者:刘所奎 任伟英 单位:山东省东明县畜牧业服务中心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