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土鸡养殖技术要点
1农村土鸡养殖技术分析
1.1场地选择
场地选择作为农村土地养殖的基础,必须要确保其科学合理性。一般来说,最好选择背风向阳位置,尽可能地远离居民生活区、化工厂及交通要道,要确保光照、通风正常。为了能有效地避免疫病传入,应禁止外来人员随意出入场地,做好隔离措施。
1.2鸡舍建设
在建设鸡舍过程中,主要以林地为主,同时要具备良好的排水、排污设置,保持粪污得到及时清理,同时也避免受到洪涝影响。不仅如此,还要确保水源充足且不被污染,更要交通便利。如果利用旧房来做鸡舍的话,需要进行重新改造,应增设地窗,距离地面大约为20cm,还要增设采光窗,距离地面大约为150cm。然后充分结合房间内光线来设置窗口大小,满足鸡群进食、饮水即可。在这里需要我们指出的是,最好使用铁丝网做好对窗口的密封工作,避免外敌入侵损害鸡群。
1.3品种选择
土鸡的品种非常多,如果按照毛色来区分可以分为红色、黑色、白色等,如果按照鸡脚的肤色来区分的话,可以分为黄色、黑色及灰色等。不仅如此,由于受到地域因素的影响,也会导致鸡品种出现差异,如清远鸡及湛江鸡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选择土鸡品种过程中,要充分结合各地区市场需求及消费者喜爱度来和合理选择鸡的品种,广东杏花鸡等品种就非常受欢迎。
1.4放养时间及放养密度
鸡舍饲养时间超过20d后即可放养,放养最好选择晴朗天气。在放养初期应将放养时间控制在4h以内,然后随着日龄的不断增长来延长放养时间。在放养过程中可以利用尼龙网来控制鸡群活动范围,待到其适应后再逐渐扩大范围。除此之外,要合理控制放养密度,每公顷可放养2000只土鸡[1]。
1.5补饲与管理
在放养过程中,为了避免鸡群进食不足,应适时做好饲料补充工作,早晚各补充一次。与此同时,还要密切留意天气状况,在恶劣天气状况下应禁止放养,如果突然下雨,要及时将鸡群赶回鸡舍,避免其受凉发病。在炎热夏季的晚上,可以通过悬挂白炽灯的方式吸引更多地昆虫,进而让鸡群捕食。
2农村土鸡养殖防疫措施
2.1消毒
制定一套完善的消毒制度,定期做好对鸡舍、槽具、场地、地面的消毒工作,确保消毒的彻底性与全面性,降低鸡病发生概率。饲养人员在进入鸡舍前配备工作服,并进行消毒,进出入车辆也要做好消毒工作。一般来说,鸡群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经历3次消毒,一次是进入鸡舍前,第2次是上市后,第3次是出售后。疫病高发期应做到每天消毒,避免疫病大规模爆发。
2.2鸡群的防疫管理
2.2.1免疫程序
雏鸡出生后1d要及时接种马立克氏疫苗;在出生一周后,需要免疫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及鸡新城疫疫苗;待10d后需要接种传染性法治囊炎疫苗;20d后需要将传染性法氏囊炎疫苗融于水中供鸡群饮用;待28d后可以将传染性支气管炎鸡苗及新城疫疫苗溶于水当中供鸡群饮用;35d后需及时为鸡群注射禽流感疫苗,避免该病发生;45d后要接种新城疫Ⅰ系苗,以此保障鸡群健康生长。
2.2.2疫病防治
在农村土鸡饲养过程中,如果饲料比例不合理、鸡舍温度过高,滥用抗生素的话,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大鸡病发生概率。如果鸡群患病,盲目用药或者用药过量的话,不仅会加重病情,甚至会导致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必须要确保用药的合理性。在预防细菌性疾病过程中,1~3周龄鸡可以通过将土霉素加入饲料或饮水中进行有效预防;4~5周龄鸡可以使用抗球王等药物来进行驱虫,连续使用8d能取得良好的效果;7周龄以上的鸡可以使用哌嗪等药物来预防。饲养人员一旦发现患病,应及时寻求专业兽医的帮助,切记不可盲目用药[2]。病死鸡应进行无害化处理,禁止将其随意丢弃到河流及荒野中,避免疫病传播。
3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农村土鸡凭借肉质鲜嫩、美味可口及营养价值高的特点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为了能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养殖户应改变以往传统不科学的饲养技术,充分结合鸡的不同生长阶段做好饲养管理工作,满足营养生长需求,在降低疾病发生概率的同时加快土鸡生长,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海丰.农村土鸡的饲养方法及防疫对策[J].养殖与饲料,2015(6):35-36.
[2]杨宏斌.农村土鸡的生态养殖技术初探[J].北京农业,2011(11):44-45.
作者:刘俊合 单位:河北省沧州市南大港管理区农务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
养殖技术论文 生态学论文 环境治理论文 农业推广论文 农业科技论文 农业技术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农业机械论文 农业产业论文 设施农业论文 生态农业论文 有机农业论文 休闲农业论文 农业毕业论文 农业旅游论文 农业物流论文 水产发展论文 农业生态论文 农业建设论文 农业保护论文 农业水保论文 农机具应用论文 病害防治论文 循环农业论文 林业科技论文 农业机械化论文 畜牧机械论文 农业发展论文 栽培技术论文 水资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