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医学论文 > 药学毕业论文 > 药学专业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体会

药学专业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体会 

日期:2017-03-12 20:51:37人气:930
摘要:中药鉴定技术是药学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笔者对教学内容进行挖掘和思考,结合教学实践与学生反馈,提出将“三微”教学方法融入课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取得良好教学效果,为更好地进行中医药文化传承奠定基础。关键词:大专院校;药学专业;中药鉴定技术 中药鉴定技术[1]是医药高等专科院校中药专业的必修课程,也是药学专业的选修课程。我校药学专业和药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药品质量检测方向均开设了中药鉴定技术选修课程。这两个专业均属于非中药专业,主要培养面向医院药房、社会药房及医药企业,能从事药品调剂、销售等岗位工作,兼顾药库管理和药品经营与管理岗位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以及具备药品质量检测专业知识、药品质量检验和质量监控能力,能从事药品质量检验、药品质量监控岗位工作,兼顾药品经营和药品监督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药学专业中药鉴定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中药商品质量、传承理论、质量标准、药材来源和资源等知识。笔者根据教学目标将“三微”(微视频、微药房、微实验)教学方法融入课堂,具体如下。1微视频: 以视觉冲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中医药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繁多,专业课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口头讲述和播放幻灯片等方式,虽然能够讲完教学内容,但不能带来强烈的视觉冲击,学生印象不深,课后容易淡忘。将微视频适当引入课堂,不仅能够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够给学生带来视觉冲击,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关于中医药文化的纪录片,如《本草中国》《本草中华》等,极大地激发了人们对中医药的热爱之情和学习兴趣。在中药鉴定技术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视频剪辑软件,对视频进行简单的加工处理,使其符合教学需要。如在讲解根茎类药材的鉴定时,可从《本草中国》纪录片中剪辑出大黄、牛膝、附子、白芍(、黄连、甘草、人参、当归、地黄、山药等专题小视频,在课堂上播放,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2微药房: 理论联系实践中药鉴定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以形态教学为主,学生在理论课上学习鉴定方法,在实践训练中真正掌握鉴定技能。但因药学专业课程设置的局限性,我校并未开设中药鉴定技能实验课。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在讲解理论的过程中展示药材标本,指导学生利用眼、鼻、口、手等感官,通过看、摸、闻、尝等方式,观察药材的形状、颜色,尝药材的味道,感觉药材的质地,将教材中抽象的文字描述和多媒体中的图片与实物标本有效结合,促进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课前教师根据讲解内容设计药材包,按照药房包药的方式包好并分发给各小组。课堂上在教师讲解药材鉴别特征时,学生挑选出药包中对应的药材,识别药材特征,提高中药鉴定能力。学生对相似药材进行对比,并讨论关键鉴别点,教师予以总结,这样学生记忆深刻,大大提高了实际鉴定能力[2]。在根及根茎类药材鉴别中,可将豆科类药材(苦参、甘草、黄芪等)放在同一药包中,在比较同科药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如苦参、甘草、黄芪均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但苦参表面呈灰棕色或黄棕色,栓皮易破裂反卷;甘草表面呈红棕色或灰棕色,粉性,味甜而特殊;黄芪表面呈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断面纤维性强。3微实验: 营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鼓励创新的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现场进行水试或火试等中药鉴别实验,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思考,营造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鼓励创新的课堂气氛,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促进其对教材中枯燥概念的理解。在课堂上设计各类专题进行讲解,如“可以用来染色的中药的鉴别”专题,专题中的中药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到,同时可用水试法鉴别其质量优劣[3]。如青黛会轻浮在水面,振摇后放置片刻,水层不显深蓝色;板蓝根、菘蓝根加水煎煮后,液体会呈蓝色的荧光,马蓝根用水煎煮后,液体无蓝色荧光反应;秦皮用水浸泡后,液体会呈黄绿色,日光下会显示碧蓝色荧光;栀子用水浸泡后,液体会呈鲜黄色;苏木用水浸泡后,液体会呈红色,并且在紫外线灯下显示黄绿色荧光,如果加酸会呈黄色,加碱会呈猩红色[4]。4讨论 (1)微视频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但其内容并不是来自教材,原始视频并非由中医药学科专业人员制作,可能会有不正确的地方。因此,教师在选择视频时应该仔细斟酌,确保内容正确,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2)微药房的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但微药房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药房,而是教师根据教学需求设计的小药包,这个药包也并非实际药房中按照病症配的药方,应正确引导学生使用。此外,一些名贵中药和有毒中药无法放入小药包中,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可用一份样品或药材图片代替。(3)微实验引导学生在观察中学习、思考,创建积极思考、努力探索、鼓励创新的课堂环境。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正确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探究能力。(4)“三微”教学方法引入课堂,需要教师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来收集教学资源、设计课堂活动。这要求教师具有创新思维和积极的态度,以生动、有趣、实用的方式介绍中医药文化,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和认同,提升文化自觉和自信,意义深远。这种教学方法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从观念、模式、方法及过程等层面赋予教学新的内涵,有效弥补传统中药鉴定技术教学的不足,对化解知识难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综合能力、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5]。参考文献: [1]张钦德.中药鉴定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 [2]于娜,于永军,陈俊荣,等.高职药学专业《天然药物鉴定技术》实践教学改革[J].中医药导报,2015,21(2):102-103. [3]房德敏,高颖,严震,等.微乳薄层色谱在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J].中草药,2011,42(9):1852-1856. [4]于春子.观察中药鉴定中使用水试法的效果[J].当代医学,2018(1):91-93. [5]李雪莹.信息化条件下中药鉴定技术课程多元化教学模式的构建[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3):132-135. 钟卫红 陶倩 夏苗芬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药学毕业论文   医学检验论文   心理健康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医学论文 医学教育论文   医学科技论文   循证医学论文   内科医学论文   生物医学论文 基础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口腔科学论文   急诊医学论文 中医药学论文   东方医学论文   中医教育论文   儿科临床论文   口腔诊疗论文 妇科研究论文   中医研究论文   医学文学论文   合作医疗论文   医药卫生论文 泌尿系统论文   护理教育论文   医院护理论文   护理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