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观众需求变迁与发展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10-27 22:14:00人气:559
摘要:中国传统戏曲博大精深,更让世人瞩目,然而在当今却面临着生存危机,深究其根源在于观众的流失,缺乏观众的戏曲,最终将难逃进入博物馆的命运。要焕发传统戏曲新时代的生命力,观众的培养便是关键。文章以此作为出发点,分析了网络形势下传统戏曲观众需求的变异,探索怎样培养传统戏曲的现代观众的发展之路。关键词:传统戏曲;戏曲观众;观从需求;观众培养一、前言
戏曲是我国传统艺术,博大精深,具有辉煌灿烂的历史,是世界三大古老戏剧样式之一。我国有着几百个剧种、多至上万个剧目的戏曲,由其诞生开始,便已经深深地扎根于广大人们群众内。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在多元化的艺术形式的冲击与影响下,传统戏曲的处境逐渐艰辛。当然,传统戏曲的衰微,除了竞争对手的压力,互联网的普及因素带来的挑战外,究其根源就是失去了观众。随着当今娱乐与休闲生活的日渐丰富与多元化,戏曲已经不再是观众唯一的选择。更关键的是,戏曲没有创作出与时代相适应的受观众喜爱的剧目,逐渐丧失戏曲赖以生存的根基――观众。二、传统戏曲观众的需求分析
在传统戏曲欣赏当中,观众群体由于其兴趣爱好的差别,有着不一样的需求。总体而言,其基本需求主要为:娱乐需求、情感需求以及审美需求。(一)娱乐需求对于戏曲而言,大多数的观众均是在物质需求获得满足以后,所追求的一种精神满足,也就是对愉悦的一种追求,又可以称之为娱乐需求,其目的便是获得身心的放松以及欢畅。所以,在传统戏曲中,不管是官宦家班的演出,或者是民间戏班的演出,均十分重视观众对于戏曲的娱乐需求。(二)情感需求对于情感的需求,观众们可以有对爱情婚姻、离合聚散等的需求;也有对表达个人性情、抒发个人志趣的戏曲的需求。因而在戏曲题材上,出现了大量为满足不同观众群体需求而创作的剧目。如满足大众对于爱情宣泄的《西厢记》等。为满足文人雅士志趣的剧目,如梁辰鱼的《洗纱记》等。(三)审美需求审美需求是人们为了摆脱物欲和功利以后的较为纯粹的对美的需求,戏曲当中,常表现成观众对于高层次的精神以及艺术审美的追求。在上述的这点当中,文人观众群体的需求尤为突显。例如:就观剧的环境来说,希望可以在陈设雅致的厅堂当中,观优伶演。同时,还可以悠哉游哉地观赏以及品评着戏曲侵械奶窗逍律⑶骋鞯统>途缒可侠此担剐枰恍┛梢园岬梦娜耸看蠓虻募彝ゾ绯〉敝薪醒莩龅南非庖恍┐蟛糠志切┑徘弼料袷频男【纾嗣鞔虿伤鞯摹端慕诩恰返取三、网络形势下传统戏曲观众需求的变迁
在互联网形势下,各种数字产品正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大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出的基础上,走进寻常百姓家。人们对于电脑、手机、平板等数码产品的需求表面看上去似乎是一种物质需求,然而更深层次上是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的精神所需。在这样的环境下,戏曲观众逐渐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接收戏曲,观看戏曲,也提出了更多与互联网相结合的需求。
(一)便利性需求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爱上了互联网带来的便利与快捷、随意。年轻人更喜欢无所拘束的生活,希望在观赏戏曲的时候,根据自己所喜欢的环境开展,例如,戏迷能够蓬头垢面、穿着内衣坐于电脑前便可以观赏到喜欢的戏曲作品;或者利用零散的时候,也可以通过平板电脑或者是手机欣赏杜丽娘“一唱三叹”。而改变过去的,必须要进戏场在特定的时间与空间中才可以进行的戏曲观赏。
(二)个人认同需求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戏迷与一般的普通大众一样均面临着多种多样的生活压力,经常可以利用网络戏曲传播不但可以排遣了压力,同时可以共同探讨,获知关于戏曲的不同观点。就如在戏曲聊天室内,可以在一边观看戏曲的同时,分享自己对其的看法,甚至还可以进行现场表演,进而获得一种自我认同的满足感以及自我价值得到的成就感。而这些需求均是在传统的到剧场上看戏曲演出而难获得的。
(三)时代元素需求
传统戏曲由于其诞生背景与发展特点的影响,其创作时间大多比较久远,内容单一而陈旧,有些传统曲目如《西厢记》等已经上演与观看了一次又一次,缺乏新鲜感。在互联网的快节奏生活需求与丰富的外来文化影响下,变得失去诱惑力。人们更希望传统戏曲拥有更多的时代色彩,故事内容更加新颖。剧目创作时可以有更多的时代特色,可以在网络中征集更多戏迷的意见与建议。四、网络形势下的传统戏曲的发展之路
(一)传播内容:与时代气息的结合
随着传统文化于新时代中的更新与发展,传统戏曲因自身的发展规律以及外界环境的制约,部分戏曲已经难以跟上时代步伐,不能满足新时代观众的需求。例如,在戏曲当中的“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等一些陈旧故事,已经跟现实生活的发展以及观众的需求严重脱节,难以反映现时的生活。另外,戏曲本身的缓慢表演节奏以及单调的方式等,均让观众感受对戏曲的厌倦。所以,戏曲在新时代下,应该在遵循自身艺术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树立起新的戏曲价值观,创作一些新型的与新时展相适应的剧目。同时,戏曲还应该努力寻求内容上的锐意创新,选择性一些可以与传统戏曲和谐并处的,符合现代观众审美需求内容作为突破口。
(二)传播媒介:深度结合现代传媒技术
戏曲在日后的发展必须需求仍走大众化路线,因而在传播进程中综合地运用多种传媒措施便是必然之路。所以,在戏曲的传播手段上面,既能利用录制成视频的方式来储存以及传播,也可利用卫星与互联网的方式传播至全球各地,让全球各地的人均能够同步地观看。例如可以借鉴央视的春晚的直播,使用Gridmedia平台等开展现场直播,充分结合网络节点资源,实现让成千上万的人在线同步地顺畅观看。
(三)传播对象――刺激观众的艺术消费需求
从上文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戏曲观众不同的群体有着自己的需求,不同的时代也有着不同需求。所以,创作与传播时,应该要满足观众对于戏曲的不同需求。例如:针对一些娱乐消遣的老年群体,可以创作一些经典戏曲片,传播的方式可以选择传统的方式。而针对年轻的观众,戏曲在作用则需要多点青春与时代色彩,如白先勇的青春版《牡丹亭》等。同时,考虑到这部分观众比较年轻,在传播方式上应更多地结合网络的快捷、便利、满足个人需求的优势上面开展,以培养更多的年轻的、新一代观众。五、结论
在艺术形式多元化的今天,中国传统戏曲面临着生存危机,本文以此作为出发点,分析了网络形势下传统戏曲观众需求的变异,探索怎样培养传统戏曲的现代观众的发展之路。戏曲凝聚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精髓,观众是其赖以生存的土壤。在网络形势下,我们同样需要以观众的需求作为戏曲艺术创作、演出与传播的着力点,只有这样,才可以让戏曲艺术获得真正的发展。参考文献:
[1]李静修.全媒体视野下的受众审美心理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余潇夏.传统戏曲传播形态演变研究[D].南昌大学,2013.
[3]黄晓涛.从青春版《牡丹亭》看昆曲的传承与发展[J].北方音乐,2012(01).
作者:陈烁 单位:安徽艺术职业学院
文化艺术论文 声乐艺术论文 美术论文 工艺美术论文 音乐论文 油画艺术论文 传统戏曲论文 包装艺术论文 艺术形式论文 艺术创作论文 传统艺术论文 现代艺术论文 动画艺术论文 绘画艺术论文 服饰艺术论文 京派绘画论文 艺术设计论文 戏剧艺术论文 电影艺术论文 园林艺术论文 电影音乐论文 语言艺术论文 制作艺术论文 民间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