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节奏在舞蹈艺术中重要性浅议
音乐与舞蹈皆依托节奏而存在,在人对舞蹈艺术进行感受时,听觉与视觉相互补充,相互依存。人们既需要依靠视觉获取节奏,又需要依靠听觉感知节奏。因此,节奏的表现离不开视觉与听觉,只有二者相互弥补,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形成艺术形象。所以,本文将基于二者相结合的重要性,探析音乐节奏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意义。
一、音乐节奏概述
节奏,简单来说就是按照音符长短规律对乐音进行组合。音乐的精髓是节奏,可以说,节奏是音乐的首要因素。节奏影响着旋律,造成旋律的变化,使音乐呈现出丰富的表现力。节奏的穿插与变化,就像诗歌的平仄。节奏的快与慢,或者昂扬或者停顿的表达,形成强弱对比,使音乐具有缓急轻重的变化。比如,我国的锣鼓乐与日本大鼓,是表现节奏的典型乐器,类似的乐器还有非洲的金贝鼓。节奏非常复杂,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宽泛,节奏对音乐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能够塑造丰富的音乐形象,表达出各种情感与情绪。著名的音乐理论家柏西・该丘斯认为,节奏是音乐的灵魂,让音乐充满活力。音乐本是一个混沌体,节奏让音乐充满生命力,在节奏的影响下,音乐才会拥有律动的感觉,富有意义,引人入胜。节奏的生命性具有四种主要表现,一是时值的长短,二是强弱的程度,三是节拍结构的层次,四是起落感的幅度等。就节拍而言,交替运用具有不同强弱程度的节拍,会产生代表不同旋律的音乐,蕴含不同的情感。而各种节拍交替的表现形式,形成了不同的音乐风格,各种音乐风格具有不同的艺术美感,同时提升了人的审美品位。在大自然中,节奏随处可见。例如,从宏观的层面看,在整个宇宙中,每个星球都有各自的运动规律,可以说,这就是节奏。从微观的层面看,原子内部的电子也有自己的运动规律,同样,这也是节奏的表现。自然界中,常见的昼夜交替、四季更迭、潮起潮落,同样是节奏的一种表现形式,乃至每一滴水从树上滴落也是节奏。为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人体内部也存在各种节奏,比如呼吸会产生节奏,脉动也是一种节奏,等等。另外,人类在劳作的时候,也发明了诸多节奏,比如拉纤绳时喊的号子,机器运动时候产生的各种声音,等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均是节奏。上述节奏的显著特点是通过时间展现的,将时间划分成不同的时间段,以此形成节奏。同时,对不同长短的音符进行有效组织,融入拍子中就使整体的节奏富有艺术生命力。这种节奏型的音乐能够通过艺术家自身的塑造形成不同风格的作品,并展现出无穷的表现形式。具体而言,音乐的节奏是对时间的合理区分,不同的划分方式形成了乐句、拍、小节等,对小节还可以做进一步划分,这些可以以某种方式组合成音乐的节奏,并形成节奏体系。通常主拍由各个拍子组成,不同组合形式形成了不同的节奏,使节奏具有强弱的特点。音乐的节奏性使不同的音乐作品风格迥异,形成多种多样的表现方式。
二、舞蹈艺术概述
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其核心在于视觉感受。舞蹈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而它的精髓在于音乐。舞蹈的行为艺术性很强,由于受到空间的约束,声音无法充分表达情感,此时通过肢体语言能够更完整地表达内在的情感,这就是舞蹈,人们不仅能够通过舞蹈传递情感,而且能够通过舞蹈感知情绪和情感。舞蹈历史悠久,可追溯至原始社会。当时,人类通过舞蹈表达内心对生活的憧憬,传递积极的生活态度。因为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不高,所以当时人类的艺术表现形式不多。当时单纯运用声音或者语言无法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便通过舞蹈动作来表达,这就是舞蹈艺术的原型。这一时期的舞蹈影响着这种艺术形式的进一步发展。而舞蹈具有两种属性,一种为内在属性,另一种为外在属性。外在属性,即通过肢体动作表现情感,而内在情感能够激发人创造更多的动作,使动作更具艺术性与观赏性,这就是舞蹈的内在属性。
三、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首先,从本质上说,舞蹈离不开音乐,舞蹈往往在音乐的伴奏下展示出来。舞蹈与音乐互相依存,没有音乐伴奏的舞蹈严格来说是不存在的。其次,舞蹈与音乐之间的共通之处是节奏。舞蹈和音乐都有节奏,舞蹈动作需要一定的音乐来强化节奏感。再次,要想实现舞蹈的完美呈现,既需要表演者投入感情,有较好的舞蹈功底,又需要音乐的激发与强化。也就是说,舞蹈是不能离开音乐而表达感情的。最后,舞蹈作品的创作要对照特定的音乐来进行。由于舞蹈与音乐需要同步展示,两者必须做到在节奏上协调一致。因此,完整的舞蹈艺术是在舞蹈与音乐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二者既相互衬托又彼此联系。回顾音乐的历史可以发现,自人类文明诞生后,人类就对音乐做了界定,认为音乐是具有特定规律的艺术,任何一种声音都可以构成音乐。在人类文明诞生后,舞蹈逐渐成为人们表达情感的工具。音乐在某种程度上是舞蹈产生的前提,同时为舞蹈创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从情感表达来看,二者的关系是音乐为里,舞蹈为表。
四、音乐节奏在舞蹈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一)音乐节奏有利于提升舞蹈艺术表现力
就舞蹈而言,其节奏感通过时值表现,即时值的准确,也就是每个时间单位不同音符的时长是否准确。舞蹈往往通过节奏让观众产生共鸣,准确地把握节奏,可以使舞蹈动作更加规范,可以丰富表演者的情感表达,而更为重要的是对节奏的准确把握,可以有效增强舞蹈呈现的艺术张力,提升人们对舞蹈艺术的感受。
(二)音乐节奏有利于营造舞蹈氛围
舞蹈节奏需要与音乐节奏保持一致,进而精准地塑造艺术形象,完美地烘托氛围。不仅如此,节奏的统一能够更好地调动观众的情绪。例如,激烈、快速的节奏会营造出紧张的气氛,让人感受到较为激动的情绪;平缓、重复的节奏,能够营造平和的意境,一般用来表达平静、安宁的情绪;紧张、强劲的节奏使音乐具有粗犷的特点,可以增加氛围的紧张感。要使舞蹈节奏和音乐节奏相匹配,就要注意节奏的时长与强弱,对二者的结合要从整体的角度考虑,而不能局限于某些细节部分。因此,不要过于注重配合的形式,避免机械地结合。例如,长音符不仅可以与长时值的动作相匹配,不同短时值的动作相加,也可以与之相配。除此之外,长时值的动作除了和相同时长的长音相配之外,还可以与几个相连的短音符匹配。
(三)音乐节奏有助于舞者发挥想象力
音乐能够使人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让舞者在训练过程中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并产生一定的联想,使舞蹈充满艺术魅力。音乐节奏的组合与变化激发舞者的灵感,而这种灵感有助于舞者对舞蹈进行一定的艺术升华,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舞者对舞蹈作品的二度创作。
五、音乐节奏与舞蹈表演配合中存在的问题
(一)音乐节奏与舞蹈的契合度不足
在音乐节奏与舞蹈配合的过程中,情感契合具有重要意义。一支好的舞蹈不仅需要舞者具备过硬的舞蹈功底,还需要其感知音乐的内涵。舞蹈动作与音乐的共同演绎才能使观众了解舞蹈的内在意义,并通过舞者的情感投入来使观众产生共鸣。如果没有做到与音乐情绪同步,仅仅做到动作的规范、流畅,这样的舞蹈表演是没有灵魂的,无法打动观众。当前在一些舞蹈表演中,绝大多数舞者没有正确认识音乐与舞蹈之间的关系,造成舞蹈缺少灵性。音乐与舞蹈分离,不利于正确理解并表达舞蹈艺术,这种错误认知导致舞者对音乐节奏的感知与把控能力弱,在舞蹈表演中没有较好地感知音乐节奏的变化,甚至肢体动作无法跟上节奏,这就导致舞蹈很容易变得僵硬,无法完整地呈现舞蹈的内涵。
(二)过分注重舞蹈动作而忽视了音乐节奏
完整的舞蹈表演是音乐节奏与舞蹈动作的完美配合。当前一些舞者在平时的训练中很重视基本舞步和身体的形态动作,表演时动作整齐规范,能体现出较好的舞蹈基本功,但忽视乐感的培养,没有做到与音乐节奏的良好配合。不同的舞种其对动作的要求不同,多数舞者能够在平时刻苦的练功过程中夯实舞蹈基础,在舞台上体态优美,动作的力度与幅度到位,但是节奏感不强,不仅没有激发舞蹈的魅力,反而由于节奏的把控不足导致舞蹈缺乏感染力,无法引起观众的共鸣。
六、音乐与舞蹈融合的有效策略
(一)舞蹈创作中要重视音乐节奏的生动性
我们知道,节奏不等于拍子,两者具有显著区别。不论是舞蹈编导还是舞者,都要充分了解节奏与拍子的不同之处,因为这是把握舞蹈精髓的关键。拍子仅仅是一个单位,并不能使音乐流动起来。要使音乐具有活力,需要对长短不一的音符以不同形式进行组合,形成富有艺术感的拍子。另外,在节奏中加入音高,能够形成抑扬顿挫的节奏,充分体现了节奏的强弱与疏密,增加了节奏的艺术性。编舞的时候,舞蹈编导要格外注意对节奏的运用,同时还要注意艺术因素对节奏的影响。编导可以对节奏进行不同形式的划分,若选择以八个数为周期划分,会让节奏显得死板,缺乏生动性,削弱了节奏的感染力与表现力。舞蹈思维需要依托音乐节奏而存在,就相当于人的思维需要依托语言来表现,舞蹈语言只有与节奏相配合,才能充分展现舞蹈思维。
(二)明确音乐节奏对舞蹈的制约作用
舞蹈表演者通过舞蹈动作表现舞蹈所要传递的情感,而音乐伴奏能够增加舞蹈的表现力,使情感得到更加充分地体验,还能够使表现形式更加多样。舞蹈动作通过视觉为人们带来美感,音乐则是通过听觉为人们增加美感,二者的充分融合,则会产生更加丰富的艺术内涵,增强舞台效果。在融合的过程中,二者会互相催化,突出各自的特点,形成特殊的美感。对于音乐而言,节奏是骨肉,掌握了音乐的命脉。而节奏同样指导着舞蹈动作,约束与指引整个舞蹈的进度与变化。音乐节奏与舞蹈互相补充,二者取长补短,节奏填补了舞蹈的不足,舞蹈动作使音乐更具画面感,丰富了观众的视觉体验。
(三)舞蹈创作要以节奏为先
舞蹈的创新源于生活。在编排舞蹈的时候,编导的内心会首先选定音乐,或想象一段节奏,控制舞蹈动作的速度与变化,使舞蹈节奏能够跟上音乐节奏,增加舞蹈动作的氛围感。不论是激烈的动作还是柔和的动作,都需要和音乐节奏相匹配。不同结构的节奏会表现不同的舞蹈思想。舞蹈编排与创作应该以节奏为依据,根据节奏增加舞蹈动作,丰富思想内涵,创作出符合主题思想的动作,进而形成完整的舞蹈剧目。
七、结语
总之,音乐节奏与舞蹈息息相关,二者互相配合,互相呼应。舞台作品要想体现艺术表现力,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离不开节奏与舞蹈的结合。编导只有将节奏与舞蹈有机结合,才能创作出一个优秀的舞蹈作品。通过对两者进行不同形式的组合与变化,可以使舞蹈以更加规范的形式呈现,并且更加充分地体现编导的创作意图,为观众带来富有美感的作品。在舞蹈艺术表达中注重音乐的节奏感,既可以提高音乐节奏的生动性,为音乐赋予不同的内涵,还可以增强舞蹈的表现力,使舞蹈更具感染力。
参考文献: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第四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刘姗.传统舞蹈性音乐艺术的特征研究[J].参花(上),2021(09):99-100.
[3]赵伊丽.乐与舞――音乐对于舞蹈的意义[J].音乐生活,2018(08):81-82.
付苏 李安隆 黔东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
文化艺术论文 声乐艺术论文 美术论文 工艺美术论文 音乐论文 油画艺术论文 传统戏曲论文 包装艺术论文 艺术形式论文 艺术创作论文 传统艺术论文 现代艺术论文 动画艺术论文 绘画艺术论文 服饰艺术论文 京派绘画论文 艺术设计论文 戏剧艺术论文 电影艺术论文 园林艺术论文 电影音乐论文 语言艺术论文 制作艺术论文 民间艺术论文 设计色彩 艺术市场论文 表演艺术论文 服装搭配论文 民族服装论文 古代服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