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民营企业劳动关系和谐浅议
劳动关系是我国最基本、最普遍的社会关系,是连接劳动者和企业的纽带,中小民营企业与劳动者的和谐关系,不仅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为社会的稳定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中小民营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矛盾也日渐增多,如何有效构建中小民营企业的和谐劳动关系是目前的重点问题,而本文主要对此问题进行了一些分析。
一、中小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现状
1市场就业环境不规范、不成熟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营企业纷纷崛起,贡献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越来越多的劳动者开始自由择业,但是由于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滞后于其他生产要素市场的发展,很多市场就业环境和管理不规范、不成熟,这就导致了部分外出就业的劳动者很难真正做到自主就业。当劳动力供不应求的时候,很多中小民营企业会选择录用劳动者,但是一旦出现了劳动力供过于求的情况,就会导致大批劳动者面临失业的风险。而且,很多民营企业由于经营状况不稳定或者生产季节性等问题,劳动者流动性大,在企业中无归属感,企业发展受影响,从而产生了不和谐的劳动关系。因此,市场的竞争机制、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等,不仅影响了市场人才合理的流动,也影响了中小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
2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首先,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够健全,体系有待完善,虽然全国范围内社保联网已开始实行,但社保地域性不均仍未改善,社保统一之路任重道远。其次,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差异比较大,加上一些劳动者不信任养老金制度,也不了解参保的益处,宁愿多拿一些现金酬劳,也不愿意参保。再者,很多中小民营企业觉得社保基数较高,给劳动者参保会导致企业成本增加。因此,企业为节约成本,要么就是给员工部分补贴,让员工自愿放弃参保,要么就是直接不给员工参保,要么就是给员工按照最低缴纳基数参保,同时缩减员工的其他福利。企业不足额缴纳社保的法律风险几乎是可以忽略不计的,这就导致了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关系越发紧张。最后,国家保障劳动者的政策没有落实到位,很多时候,往往是劳动者去投诉了,相关部门才会处理。
3以人为本观点不深入
现如今,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只在乎自身利益,完全忽略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为了减少成本支出,降低员工的福利待遇,无理克扣或者直接不发放员工工资,完全无视法律法规,侵犯劳动者的相关权益。据调查,部分民营企业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只追求眼前利益,不考虑长远利益,把劳动者当作赚钱的机器,整天思考如何将企业成本压到最低、如何增加员工的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完全不考虑通过引进人才和研发新产品,把企业做强做大。
二、构建中小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
1加强政府的调控作用
1.完善劳动市场就业环境。政府在调控市场就业环境的过程中,要打破城乡劳动市场的界限,从而实现两者的衔接,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有效引入到城市当中,规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劳动关系,完善劳动力的供求双方竞争机制,防止出现用工歧视。同时,政府也要加大相关技术和设备的投入,实现劳动力资源供求数据的分享,有效引导劳动者的就业方向流动,增加中小民营企业劳动者的就业机会,拓宽劳动者的就业范围。2.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政府应该坚持和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为中小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奠定基础。首先,政府要完善覆盖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及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中小民营企业的监督力度,使得劳动者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可以有法可依,同时也能约束少数中小民营企业的违规行为,达到社会保障体系的法制化。其次,政府要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规定一定的社保基数,向企业强制性收取社会保障资金,让劳动者在遇到工伤、生育、生病之类的状况时可以得到一定的经济补助;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宣传途径让劳动者知道社保的用途,拓宽社会保障体系的范围,让每个劳动者都能参保。再者,政府要建立相关的社会保障争议处理机制,劳动者在权益受到侵犯的时候,能够通过机制将问题解决。最后,政府要健全失业保险体系,与促进再就业形成良性互动机制。3.建立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政府在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的过程中,要注意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出台与之相适应的法规制度,并且对于之前已经存在的法律法规要及时更新和完善,充分发挥《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的作用,不断进行创新和完善,紧跟社会发展的脚步。政府应多鼓励和扶持高新技术产业、科技企业、服务业等,增加就业岗位,实施促进就业的相关税收政策和减免政策;完善中小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协调机制,实行劳动者合同制度和集体协商制度,切实维护劳动者的权益;加强和完善相关法律的监督机制和惩罚机制,对中小民营企业进行监督和管控,当企业存在拖欠工资、雇佣童工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政府要及时调查并且进行处罚。同时,政府可以建立信用守法监管平台,将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在监管平台上进行公布,以规范企业行为,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4.构建多层次劳动争议处理机制。中小民营企业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过程中,多层次劳动争议处理机制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由于企业和劳动者之前存在的问题和争议是多层次的,如果只是单纯建立劳动争议处理机制,很多问题都得不到有效的解决,因此,必须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建立多层次劳动争议机制。例如,第一层次先设立自我调节模式,当企业和劳动者之前存在问题的时候,双方可以先进行沟通、协商,如果不成功,可以通过第二个层次进行解决,也就是企业、工会、劳动者三方进行协商。如果这一层次还不能解决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问题,再进入第三层次进行解决,也就是走劳动仲裁或者劳动诉讼的方法,让法院进行裁决。一般情况下,企业内部可以设立相关的调解部门,以工会为主导,当企业和劳动者发生问题的时候,可以共同协商;同时政府单位为主导,可以建立第三方协商机制,明确职责,对于集体劳动关系进行调解。
2提高企业的自我调控作用
1.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中小民营企业在招用劳动者的时候,不要将劳动者当作企业的成本,而是要把劳动者看成是企业的资源,这对企业的发展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企业应该完善相关的福利制度以及激励制度,关心、关注员工的成长,为员工提供发展机会,让员工能够在良好的氛围中工作,从而激发其工作热情和动力,提升工作效率,为企业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克扣员工工资、延长员工工作时间、削减员工福利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但这会导致员工消极怠工、流动性大等,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更有严重者直接会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最终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因此,企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促进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和谐关系。2.强化规范管理制度条例。中小民营企业应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规范管理,从制度上保障员工的权利。首先,管理制度的建立离不开相关的法律法规,因此,要提高管理者依法管理的意识。其次,中小民营企业要根据自身和劳动者的情况综合考虑,双方相互沟通、协商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并不断完善和改进,同时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确保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3.建立健全劳动管理制度。首先,中小民营企业应该明确用工要求,制定符合自身情况的劳动合同管理制度,签订、延续、解除、变更等各个环节在劳动合同管理制度上都要有具体的流程和操作办法,劳动合同管理制度能够主动受到劳动部门的检验。其次,不断完善劳动用工登记管理制度、劳动合同的履行管理制度等,并且建立劳合同管理台账,以便于可以随时查询劳动者的基本状况。最后,要健全劳务派遣等劳务合作的有关管理制度,以两者的权力和权责为制定合同的基础,同时保证手续完整,档案齐全。4.加强工会组织的建设。鼓励和支持中小民营企业建立工会组织,工会组织不能只是一个摆设,要能真正意义上实行企业与劳动者之间的谈判制度和维权制度,让劳动者能够通过此机构维护自己的权益,从而加强中小民营企业和劳动者之前的和谐关系。同时,也要发挥工会、企业、劳动者的民主监督作用,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利益调节、权益保障、预警防范等内部相关管理制度,实现中小民营企业劳动关系的自我规范和自我调节,促进中小民营企业与劳动者之间和谐劳动关系的建立。构建中小民营企业和谐的劳动关系不仅能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坚持以正确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建立劳动关系管理体系,并根据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特点和社会的形式要求进行相应的调整,推动企业和劳动者之间和谐的发展,实现企业和劳动者的双赢,为和谐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楼家敏 杭州方圆测绘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