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民营企业论文 > 新经济人才培养下高校学风建设浅探

新经济人才培养下高校学风建设浅探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2-12 23:50:00人气:596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人民对高等教育的认可度逐年上升,国家对高级人才的需求也比任何一个时代都显得迫切。因此,高等教育在我国以空前的速度发展,迅速进入普及化阶段。然而,伴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生数量的增多,学风问题成为困扰高校教学的首要问题。进入省属本科院校的学生,其综合素质远不及985工程院校和211工程院校的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下降、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不足等成为省属本科院校大学生的普遍性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省属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相关因素,结合时代特点,对加强省属本科院校的学风建设提出几点建议。

关键词:高等教育;人才;学风建设

学风是学生求学之风与教师治学之风所形成的学习氛围,具有相对稳定性。学风是高校教学的灵魂,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人才培养质量。良好的学风,能够帮助学生高效的学习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有效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而不好的学风,会使学生学习目标缺失,学习动力下降,直接影响学生的前途命运,制约学校的良性发展。学风的养成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仅受到社会环境、家庭环境等外界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求学态度、治学态度等内在因素的影响。加强高校学风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大且深远的意义。

1影响省属本科院校学风建设的因素

1.1社会因素

经济发展进入全球化,我国对外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升,但是人们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安全感却在下降。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社会因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第一,市场主导的经济体制下,利益追逐与物质至上的理念动摇了教师与学生的价值观,使其自我认同感缺失,“读书无用论”慢慢侵蚀教师与学生的思想认知。第二,高校青年教师与国家基层科研人员的工资待遇较企业形成巨大薪资差异,造成心理落差,使其职业认同感降低。第三,网络舆论渲染的消费主义、实用主义,使思想尚未成熟的大学生迷失方向,否定自己的奋斗路径,对高校学风建设产生不利影响。

1.2家庭因素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升。新时代学生群体大部分都出生在独生子女家庭,一直在父母的呵护下成长,无须承担生活压力,吃苦耐劳的品行没有得到锻炼,学生的抗压能力差,遇事逃避、缺乏奋斗精神。进入大学前,学生的成长道路几乎等同于求学道路,在父母规划的求学道路上,目标单一,为了考大学而学习。进入大学后,学生脱离父母的管束,独自生活。而这个时期的学生,缺少自我规划能力,他们已经习惯父母安排的一切,不会主动思考自己的未来发展方向,规划属于自己的人生。学生为了完成任务而学习,出现学习动力缺失、学习目标不明、学习态度浮躁等问题。

1.3高校因素

高校的教育运行体制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最主要因素。一方面,省属本科院校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导向,在教师职称评定中,科研成果占主导地位。促使教师将科研能力的提升放在首位,忽视了对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省属本科院校对于学术型与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没有明确的区分,培养方式无法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大多数省属本科院校的科研条件有限,教学依然停留在知识性传授,学生动手实践的机会较少,在启发学生创新性思维上存在难度。

1.4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冲击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冲击是影响高校学风建设的关键因素之一。进入大学之前,学生在父母的严格监督下被动学习,接触互联网的机会较少。进入大学后,学生成为使用网络的主要群体,电脑和手机几乎成为当代大学生入学必备的两件资产。而网络是把双刃剑,学生可以利用电脑来拓宽学习知识面,提高学习效率。但是,省属本科院校里的部分学生,由于其自制力不强,电脑和手机成为其荒废学业的助推手,打游戏、看电影、刷抖音等占据大学生大量的学习时间,使其沉醉其中,无法自拔。甚至有个别学生,整天沉溺网络虚拟世界,以至于正常上课时间都无法保证,在学生群体中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这种恶劣影响以点带面,在学生群体内迅速传播,从宿舍内部向宿舍外部蔓延,对学校培育优良学风形成阻力。

2学风建设路径探索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但是高等教育的培养质量相比于发达国家,还存在诸多不足,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通过分析影响学风建设的因素,我们可以清晰地认识到,学风问题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结果。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阵地,应积极采取相关措施,加强学风建设,为国家培养高质量人才而不懈努力。

2.1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有效促进学风建设,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省属本科院校应极力传承优秀校园文化,大力发扬人文精神。着力打造特色校园学习角落,给学生提供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将乐善好学的思想内化到行动当中。顺应时代主题,开展丰富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活动促学风,引导学生亲身实践,动手参与,在活动中感受校园文化的内涵与魅力。重视学生学术精神培养,定期召开教授座谈会、杰出校友经验交流会等会议,激发学生的求学欲望。发挥榜样的力量,以榜样树学风,利用学校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公告栏等平台宣传校园优秀人物,报道其先进事迹,引导学生在思想上主动靠拢,激励上进。

2.2突出教师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引导作用

学风建设不能忽视教风建设,以教风领学风。省属本科院校应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主体引导作用,加强专任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力度,将提升教师教学能力放在首位。“高校要完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建立严格的奖惩机制,用制度约束教师的教学行为。”在职称评定与绩效考核中加大教学效果指标比重,对教学效果显著的教师,给予政策上的支持。在教师队伍建设过程中,应全面考察应聘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行与教学能力,坚决杜绝重科研轻教学的招聘模式。大力培养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增强职业责任感,引导教师热心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群体、关注教学效果。高校应贯彻落实学生自主选课制度,真正做到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师,给教师以职业危机感,强化课堂教学意识。良好的教风能够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高校应加强教师教风建设培养,引导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转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

2.3以管理服务树学风

省属本科院校的学风建设,离不开基层学院书记、院长的导向作用,学风建设应充分发挥学院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将抓好学院师德师风与学风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学院应建设高端教研平台,为学生学习创造科研环境。学院应加强校企合作交流,为学生提供实习场所,促进学生将理论知识有效应用于实践当中。学院应以培育复合实用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学生培养方案,加速推进理论教学与科技创新双螺旋耦合管理模式。学院应充分发挥辅导员的引领作用,为学生量身定制成长“路线图”,积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严格落实辅导员查课制度,协助专业教师做好学生日常教学管理工作,保障教育教学活动顺利高效开展。

2.4扣好新生入学的第一粒扣子

新生入学教育是学风建设的关键起点,这个阶段的学生还保持着对于大学“象牙塔”的美好憧憬和高中刻苦自律的学习习惯,他们既希望得到指导,又渴望在大学获得宏图前程,在思想和行动上很容易受到引导和暗示,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高校应充分挖掘新生特点,在学生踏入校门的时候,抓好学风,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充分发挥新生见面会的作用,由学院院长介绍学科发展方向以及本科培养方案,让学生清晰的了解四年的学习目标。新生从高中紧张压抑的学习环境进入高校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时,高校应谨慎把握过渡时期的平稳性,对新生的自由时间应予以控制,坚持早晚自习制度,坚持辅导员查课制度,使学生平稳有序过渡,培养新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风气。

2.5建立淘汰机制

高校部分青年学生表现的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标缺失。也从侧面反映了高校教学管理的完善度还有待提高。高校对学生“严进宽出”的教学管理方式,使得部分学生危机意识缺失,平时学习懈怠,期末考试全靠突击过关,学生考场舞弊现象也屡见不鲜。严格考试纪律、把好考核大关是树立优良学风的必要条件。高校应严格把好考核关卡,对考试不合格的学生,补考试题难度应控制在初试试题难度以上,不应降低要求,使学生得过且过。加大考试监考巡考力度,发现考试舞弊的学生,严格执行通报处分,将规矩意识牢牢树立。控制毕业率,建立淘汰机制,对于考核未达到标准的学生,予以淘汰,打破传统安逸的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危机意识。淘汰机制是高校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也是教育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2.6发挥优秀学生模范带头作用

学生在学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不容忽视,高校应充分发挥“朋辈教育”的带动作用,激发学生求学内生驱动力。通过朋辈教育,使学生感受身边的榜样,树立学生求学的自信心。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模范作用,在学生群体内部形成带动纽带,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点带面,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学风建设中。优良学风首要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打造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发挥学生党员的先进示范作用,培育学生坚定的理想信念,增强学生的时代责任意识,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正面教育,积极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养成乐善好学的求学态度。

2.7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随着社会的发展,网络成为当代大学生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网络的普及,对部分思想意志不坚定的学生价值观、人生观造成巨大的负面影响。积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成为省属本科院校学风建设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高校应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的两面性,从思想上转变观念,对消极的网络亚文化予以抵制,提高自我管理能力。高校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丰富课堂教学,拓宽学生网络学习渠道,使学生充分认识,网络不仅是聊天、打游戏、娱乐的工具,也是拓宽学习知识面、丰富课余生活的有效途径。对于网络成瘾的个别学生,辅导员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教师应及时做好行为干预与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习戒除网瘾,引导学生走出宿舍,参与到学生群体中来,鼓励学生树立学习目标,培养健康学习心态,消除网瘾学生给整个大学生群体带来的负面影响。

3总结

高校学风的形成受社会、家庭、高校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的成长成才情况,抓好学风建设,关乎高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是新时代高校长期探索的重要课题。抓好学风建设不应只集中在教学问题上,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培养乐善好学的求学精神,弘扬“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治学之风,对于高校学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应充分发挥教师、优秀学生的引领作用,进一步完善教师、学生的考评机制,加强制度建设。高校应充分重视网络对学生的影响,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平台,保持主流思想不动摇。

参考文献

[1]王涛.基于“三全育人”理念的高校学风建设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15).

[2]徐源廷,魏艳红,钱祉祺,等.关于大学一年级学风建设工作的探析[J].教育教学论坛,2019,(7).

[3]赵保全,丁三青.习近平关于高校学风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论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8,(2).

洪亚玲 曲阜师范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