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发展动力转换问题探讨
摘要:研究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动力转换问题,有助于推动区域经济的长远稳定发展,带动国家的有序发展。在新常态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局面,必须要转变发展思路,重构区域空间,并对产业结构进行科学调整,如此才能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提升竞争优势。文章分析了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形势,提出了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措施。
关键词:新常态;区域经济发展;动力转换;措施
国家主席在2014年APEC峰会上首次对“新常态”一词的含义进行解释,其不仅指我国经济发展趋势逐渐开始发生变化,从中高速增长开始向中低速增长转变,也指我国经济结构以及经济体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长将会稳中有进,并提出了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五大理念,即创新、绿色、协调、共享、开放。在这种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也将会发生变化,发展动力将会由传统的投资拉动向新业态以及消费拉动转移,如何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动力转换,不断提升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性成了值得我们思考的重要问题。
一、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现状
1.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从经济学层面来看,区域具有技术、资本、人力、产业分工等资源有效配置的特征,不同区域的具体要素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也不相同,不过通过各种措施的运用,可以实现区域的优势互补,带动多区域的协同发展。正是如此,很多国家对区域经济发展都较为重视。从我国来看,因为政策差异、资源禀赋等原因的影响,区域经济发展表现出从东向西梯度发展的局面,在这种背景下,各个区域经济发展面临着较大的不均衡现象。从整体上可以将我国划分为四个区域,即东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和东北区域,这个四个地区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差异,不管是从人均量方面来看,还是从总量方面来看,都表现为东部大,而其他三区域小的特征。
2.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第一,各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为了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带动我国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我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比如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取得了一些成效,各个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得到了减缩。不过从内部发展的现实情况来看,各区域依然存在不均衡的情况,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而中部、西部以及西北部经济发展则较为落后。且各区域内部也存在一定的不均衡现象,面临着较大的差距。第二,区域发展的优势得到转换。一直以来,出口和投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要素,然而纺织、煤炭、钢铁等行业面临着较大的产能过剩压力,因此不得不对驱动要素进行转变。当前随着国家经济的深度调整,我国区域经济逐步开始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模式,借助于技术创新以及产业升级对过剩产能进行消化,带动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各个区域发展的优势不断得到转变,区域经济新动能逐渐增加,对于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带来了十分有利的作用。第三,各区域一体化发展趋势更为强烈。我国疆土辽阔,不同区域面临着不同的发展情况,经济水平、发展模式等都并不相同,而通过实现各个区域一体化发展,则能够推动区域之间的协调与互补,最终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与此同时,技术进步、人员流动等也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比如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幅向城市流动,推动了城市就业力的增强,且在政府放宽户籍制度的背景下,劳动力流动也更为频繁,这导致区域经济发展有更为充足的劳动力支持。另外,发达的交通以及互联网的普及,都为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带来了助推力。第四,区域经济发展更注重生态化。我们在过去发展经济不考虑环境污染,将更多的精力用在发展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上,导致生态环境遭到较大的破坏,影响了国家的稳定持续发展。而当前随着政府对生态环境关注度的提升,各区域经济发展开始改变思路,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放在了重要位置,生态化发展、绿色化发展已经成为各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与此同时,政府又提出在发展经济过程中要坚持协调、开放和共享理念,通过各种新理念的运用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
二、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的表现
在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增长速度有所降低,原有的动力已经难以发挥较大的推动作用,因此必须实现经济增长动力转换。
1.区域经济增长对居民消费的依赖性更高一直以来在我国GDP构成中,居民消费占据的比重都较小,虽然从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不断提升,但在GDP中消费所占据的比重却不断下降。从西方发达国家经验而言,居民消费水平提升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标,虽然经济有所增长,但是居民消费水平不能实现增长,那么经济增长的意义就不复存在。所以,在新常态下,要实现区域经济的良好发展,推动其增长动力转换,就必须提升居民消费在GDP中所占的比例。从整体国民收入层面对企业、居民、政府等的收入占比做出合理调整,尽量使更多的收入流入居民层面,提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以此带动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只有居民收入不断提升,财富不断增加,才会有更大的选择空间,对物质、身体以及心理等各个方面的需求才能够被释放,从而会对资源流向产生影响,带动产业结构、企业生产方式等的转变,最终有效解决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均衡等问题。
2.区域经济增长对创新的要求更高我国传统区域经济发展中,往往是将劳动力作为重要优势,以环境低成本来简单模仿,这种模式在新时代背景下已经表现出诸多缺陷和不足,未来经济增长对创新的迫切性更高。同时,在发展经济的时候更需要对环境治理、维护等提升关注度,通过技术创新更好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我国政府早在2015年就提出要加快创新步伐,以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在创新引领下将会产生新的业态和产业领域,创新也将会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要推动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就必须实现区域经济的深化改革,提升区域市场的开放性和公平性,并带动企业创新发展。应不断提升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积极发展多层次、多需求的市场,并改革和优化教育体制机制,以这些改革带动经济体制的改革,在全国构建活跃、开放、创新的经济发展体系,在区域中形成创新平台。
3.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性更高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动力转换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之间存在十分紧密的联系,要想实现区域经济发展动力转换,必须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我国政府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视度不断提升,通过多方面努力提升对资本、土地、劳动力、制度、创新等要素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当前改革依然面临一些问题,改革的力度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在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大背景下,更需要深化开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此促进存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和投资结构等,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带动居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三、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措施
1.政策动力区域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离不开政策支持,我国政府要从政策上推动各个区域的协调发展。在经济发展进入到新常态之后,尤其是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我国将以更好的态势推动各区域之间的协调发展,在四个经济区域的基础上加入了四大经济区域,即“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京津冀”和“粤港澳大湾区”形成了区域经济发展的“4+4”格局,这能够实现各区域之间的有机联系,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带来更为有利的作用。同时,政府也从政策上入手对各个区域经济发展进行了引领,为各区域的长远发展做好了政策保障,未来随着经济发展形势更为严峻,政府还需要做好政策安排和指引,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利环境。
2.创新动力区域经济发展离不开创新,通过创新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已经成为重要趋势,创新动力也是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动力转换的重要因素。各个区域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原有的要素进行整合、运用,同时还要加强创新,结合新时代特征对发展模式进行优化,加入一些新颖的内容。并注重共享经济的打造,比如可以发展互联网经济,借助于互联网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带来了驱动力,特别是“互联网+”模式的催化下,区域经济投资机会不断增加,将会带动区域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等的增长,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强大的推动力。
3.绿色发展驱动力绿色发展是适应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带动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在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环境,对环境保护的需求更高,紧迫性更强,所以在发展区域经济的时候必须要将绿色发展作为重要驱动力,带动区域乃至国家的健康发展。这需要我国政府从政策、法律规范上进行引导,制定区域经济绿色化发展的制度体系,并做好环境的营造,为各个区域更好地发展经济营造良好环境。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新旧动力转换是一项系统化工作,需要各区域负责人做好规划和引导,比如京津冀区域为了推动新旧动力转换,成立了专门的新旧动能转换综合科技服务平台,以创新驱动区域经济发展,引导相关企业入驻平台,并邀请企业负责人相互交流与沟通,为企业长远发展营造了有利条件。其中入驻企业有经开区规模化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孵化器企业以及高等院所等,且综合服务厅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情况划分功能区,总体分为七个大的功能区,即检验检测功能区、科技金融功能区、技术转移功能区、财税咨询功能区等,为企业创新发展做好了铺垫,推动各类创新资源与企业科研对接,为企业注入创新活力。不过也需要注意区域经济发展动力转换要素并不仅仅是创新,还有其他的要素,各区域要根据自身情况开展相关工作,做好引导和规划,从多方要素出发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高丽娜,马骥.创新、劳动力要素升级与区域经济增长[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9,40(04):95-101.
[2]张永恒,郝寿义.高质量发展阶段新旧动力转换的产业优化升级路径[J].改革,2018(11):30-39.
[3]陶长琪,彭永樟.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制度质量视角下的经济增长动力转换与路径选择[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07):3-21.
[4]张永恒,郝寿义.新常态下的要素禀赋变化与区域经济增长动力转换[J].江海学刊,2017(04):60-66+238.
作者:王雪虹 单位:宁夏回族自治区委党校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