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下多元化对企业经营绩效影响
内容摘要:多元化经营是企业发展战略之一,被认为是企业增加竞争力的有效方式。然而,多元化经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仍未达成共识。本文关注区域经济视角下多元化经营对流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来自2011-2020年上市流通企业的经验数据表明:第一,多元化经营与流通企业经营绩效在总体上呈负向关系,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经营绩效越差;第二,多元化经营程度与经营绩效在一定程度上呈U型关系,存在极值点使两者转为正向关系,但不会使经营绩效提升至单一化经营的水准;第三,当流通企业处于区域经济发展较好的地区时,多元化经营与流通企业经营绩效在总体上负向、在部分上U型的关系更为显著。流通企业应当审慎选择和执行多元化经营战略,同时考虑来自区域经济因素的宏观影响。
关键词:多元化;流通企业;经营绩效;区域经济;GDP增速
引言及文献综述
企业的经营行为受企业战略影响,不同的战略措施对应不同的经营行为,继而产生不同的经济后果。企业总体战略可以分为发展战略、稳定战略和收缩战略;其中,发展战略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一体化战略、密集型战略和多元化战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着高水平的增长速度,整体宏观环境处于快速发展机遇期中。宏观经济快速增长的根源在于微观企业主体积极参与市场经营活动,其中,流通行业承担的商品流转职能与经济发展高度相关:商品的高效流通满足了消费者的消费需要,资金在社会中运转而创造价值。在流通企业中存在的跨产品、跨行业等多元化经营现象及其经济后果值得关注。当前,学术界仍未就企业多元化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达成一致结论:一方面,如陈含桦(2020)利用零售企业的研究表明,多元化经营程度显著促进了企业绩效;另一方面,王晓挺(2019)利用家电企业数据的研究则表明,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具有负向影响,行业多元化程度越高,上市公司绩效则越低(苏昕和刘昊龙,2017)。张丽平和付玉梅(2019)通过双案例分析说明,多元化战略对于企业绩效的影响是双面的,既可以帮助企业克服金融危机等具有广泛影响的宏观危机而实现业绩的提升,也可能恶化企业的业绩表现。进一步的,如霍燕(2021)、田宇和马雁(2021)等认为,多元化战略对企业绩效的双面影响可能来源于多元化的自身特征,故而将多元化分为相关与非相关两类,分别以流通企业和零售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相关多元化能够提升企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但非相关多元化由于同时加大了企业风险,而无法对企业成长性产生显著影响和提升经营业绩。此外,有部分学者认为多元化经营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是非线性的,但对于非线性的方向也有争议:柯杰升等(2020)利用林业企业的数据研究发现,多元化程度与经营绩效的关系为U型;王晨(2020)则认为,流通业上市公司的市场多元化发展能够带来绩效水平的提升,但会在到达一定程度后对绩效水平产生负面影响,两者呈“倒U”型关系。解决现有研究的争议是本文研究的基础动因。本文可能的边际贡献在于:第一,本文以流通企业为研究样本,为多元化经营负向影响企业经营绩效的研究提供新的证据;第二,本文以“整体-局部”的视角同时检验其在线性条件与非线性条件下的关系,揭示了多元化经营有可能提升流通企业经营绩效,但无法提升至单一化经营的绩效水准;第三,本文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异质性研究,丰富了宏观环境影响微观企业经营行为的研究框架。
一、假设提出
(一)多元化经营与流通企业经营绩效
根据交易成本理论,企业是为了寻求高效率的交易而产生载体,但交易双方通过企业这一平台达成合作并不能消除交易成本的存在,即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仍存在交易成本。当企业持续开展单一业务时,企业会逐步积累该领域的经验并将之转化为经济利益。在此情况下,开展多元化经营业务会导致企业投融资政策的变化,开展多元化经营可能由于对人力和物力的资源占用而影响原业务的投入,继而恶化经营绩效。根据代理理论,多元化经营战略引起了管理者与所有者的利益偏离。企业管理者往往不享受企业的财产分配权,其主要任务是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影响,因而偏向于高风险的多元化经营战略,但所有者要求稳健的投资回报。利益偏离引发的代理问题促使管理者进行“逆向选择”。针对流通企业与流通行业而言,主营业务商品流通的实现前期需要大量人力与物力的投入。例如货物的搬运、运输与调配,订单的议价谈判,供需市场的调研等。在资源约束的情况下,流通企业开展多元化经营会挤占自身原本主营业务的资本。因而,在整体上多元化经营程度可能与流通企业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不可否认的是,若流通企业成功实现多元化经营,能够高效整合内部资源,会产生对交易成本的折价效应。这也是诸多认为“多元化经营与绩效正相关”学者分析的基础。显然,产生正向作用的条件是苛刻的,不仅要求企业内部治理的有效性,也要求多元化跨越的部门之间产生协同效应。本文认为,多元化经营与流通企业经营绩效在整体上呈负相关系,同时承认可能存在已经妥善进行多元化整合而增加企业绩效的企业。由此提出:H1:整体上,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流通企业经营绩效越低。H2:多元化经营程度在高于一定界限时,能够增加流通企业经营绩效,两者呈U型关系。
(二)区域经济发展、多元化经营与流通企业经营绩效
宏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微观企业的贡献,微观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宏观经济的支持;两者呈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关系。从区域经济和辖区内流通企业的联系而言,当流通企业所处的区域经济发展越好时,当地民众的可支配收入水平越高,民众对于消费的需求更加迫切、对消费品种类的要求更高,从而使得流通企业经营业务的开展具有较为深厚的消费基础。流通企业在区域经济发展较好地区的经营更为稳健,为了实现进一步发展而更可能偏向于开展多元化经营。此时,囿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高水平,流通企业在进行多元化经营时将会付出更多的人力与物力投入,从而经营绩效因前期成本的大量投入而降低。反之,若流通企业所处的区域经济发展较差,企业可能更偏向于一体化战略或集中化战略,即便采用多元化战略,也无法从当地消费市场中获益,多元化经营程度对流通企业经营绩效无法产生显著影响。由此提出:H3:多元化经营程度对流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在处于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区的企业影响更显著。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来源与初步处理
本文以2011-2020年上市流通企业的年度数据为研究样本,借鉴霍燕(2021)等相关文献,将批发和零售、餐饮和物流行业作为流通行业,选取主板、中小板和创业板的相关企业共168家。数据来源为国泰安数据库的公司研究子库与区域经济子库。为消除异方差等可能对计量结果产生噪音的问题,本文对连续变量在1%和99%分位数水平进行Winsorize处理。
(二)变量说明与模型设定
被解释变量:参考柯杰升等(2020)和陈含桦(2020)的度量方式,本文出于稳健性考虑,选取总资产净利率ROA和净资产收益率ROE作为经营绩效的代理变量。解释变量:现有研究中,衡量多元化经营的指标主要为赫芬达尔指数和熵值法(陈含桦,2020;霍燕,2021)。本文使用赫芬达尔指数作为多元化经营程度的代理变量,计算方式如公式(1)所示:Diversity=1-∑ny=1Revenue2(1)n为企业涉足行业数量,Revenue为企业从该行业中取得的收入,企业从涉入行业中获得收入的平方和即为赫芬达尔指数。该指标为负向指标,为方便结果解释,取其与1的差,转化为正向指标。分组变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根据上市公司注册地数据与分省份GDP增速数据,当上市公司注册地省份的当年度GDP增速大于全国中位水平时取1,否则取0。控制变量:参考王晓挺(2019)、柯杰升等(2020)、霍燕(2021)的研究,控制企业规模Size、财务杠杆Leverage、股权集中度Herf3、投资机会Tobin、董事薪酬Payment等公司特征。本文设定如下基本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假设检验:Performerncei,t=α0+α1Diversityi,t+CONTROLSi,t+Year+ε(2)Performerncei,t=α0+α1Diversityi,t+α2Diversity2i,t+CONTROLSi,t+Year+ε(3)Performance表示企业经营绩效,根据变量设定分别以ROA和ROE表示。本文关注多元化经营程度Diversity的系数方向与显著性,当一次项Diversity显著为负时,假设H1通过检验;当一次项Diversity显著为负,且二次项Diversity2显著为正时,说明多元化经营程度与经营绩效为U型关系,假设H2通过检验。H3为基于分组变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GDP对上述模型的再回归,关注点保持一致。
三、实证检验
(一)相关性分析
表1为相关性分析结果。多元化经营程度Diversity与经营绩效ROA、ROE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080、-0.006、-0.123和-0.013,均在1%水平上显著,初步显示多元化经营程度与流通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是负相关的。控制变量的结果显示,并非每一个控制变量对两个绩效指标均呈现同样的影响方向与显著性。例如,企业规模Size越大,对总资产净利率ROA显著为负,但对权益净利率ROE显著为正;财务杠杆Leverage越高,对总资产净利率ROA显著为负,但对权益净利率ROE为正向影响;企业投资机会Tobin能显著影响ROA,但对ROE呈不显著的影响。
(二)单变量检验
为了检验分组变量GDP是否可能对回归估计产生干扰,本文利用分组变量对关键变量进行单变量检验,表2列示了相关结果。ROA、ROE和Diversity的组间差异分别为0.002、0.003和0.023,t值分别为1.319、-0.905和0.232,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关键变量不存在显著的组间差异,分组后的回归估计不受关键变量组间差异的干扰。
(三)多元化经营与流通企业经营绩效
表3为本文假设H1和H2的回归结果。前两列为H1的检验,多元化经营程度Diversity的系数分别为-0.001和-0.003,t值分别为-2.354和-2.975,均通过显著性检验,表明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经营绩效越低,两者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后两列为H2的检验,多元化经营程度Diversity的系数分别为-0.006和-0.010,t值分别为-3.131和-2.149,显著为负的结果没有改变;平方项Diversity2的系数均为0.001,t值分别为2.695和2.557,均通过显著性检验。一次项为负,二次项为正,说明多元化经营程度与流通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为U型。此外,本文对回归结果进行Utest检验,结果显示,极值点左侧显著为负(t值分别为-3.36和-2.51),右侧显著为正(t值为1.91和2.00),总体显著(t值为1.91和1.90)。U型关系成立,但左侧显著性高于右侧,结合一次项检验的结果可以发现:多元化经营程度与经营绩效的负向关系并非完全的线性,也并非完美的U型曲线,极值点位于中轴线的右侧,曲线位于直线的下方。该结果说明,即使多元化经营在到达一定的程度后能够拉升业绩,也无法达到单一经营的同等业绩水平,表3的结果证实了假设H1和H2的成立。控制变量的模型结果与相关性分析略有不一致。添加二次项Diversity2没有改变控制变量系数的方向与显著性。企业规模Size、股权集中度Herf3、投资机会Tobin和管理层薪酬Payment与经营业绩的系数显著为正,财务杠杆Leverage的系数则显著为负,说明庞大的资产规模、集中的股权结构、更大的投资机会和高薪管理层有利于经营业绩的提升,财务杠杆增加了财务风险而对经营业绩呈负向影响。
(四)区域经济、多元化经营与流通企业经营绩效
表4为假设H3的检验结果,奇数列为企业处于GDP增速高于全国中位水平省份的回归结果(GDP=1),偶数列为企业处于GDP增速低于全国中位水平省份的回归结果(GDP=0);前四列为仅包含一次项的结果,后四列为包含二次项的结果。表4的结果显示:当企业处于GDP增速高于全国中位水平的省份时,多元化经营程度Diversity显著为负(系数为-0.001、-0.004、-0.011和-0.020,t值为-1.876、-2.419、-3.462和-2.670),当企业处于GDP增速低于全国中位水平的省份时,多元化经营程度Diversity未通过显著性检验(系数为-0.001、-0.002、-0.004和-0.004,t值为-1.454、-1.376、-1.378和-0.662);二次项Diversity2的系数在当企业处于GDP增速高于全国中位水平的省份时显著为正(系数为0.001和0.002,t值为3.139和2.216),在当企业处于GDP增速低于全国中位水平的省份时显著(系数为0.000和0.000,t值为1.089和0.374)。Utest的结果显示,当企业处于GDP增速高于全国中位水平的省份时t值显著,而当企业处于GDP增速低于全国中位水平的省份时不再显著,甚至无法计算。表4的结果证实了假设H3的成立,多元化经营程度对流通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存在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异质性,在处于区域经济发展更好地区的企业影响更显著。
四、结论与启示
(一)结论
本文利用2011-2020年上市流通企业的数据,针对多元化经营对经营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结论为:两者在线性条件下呈显著负向关系,多元化经营程度越高,流通企业经营绩效越低;两者在非线性条件下呈显著的U型关系,多元化经营程度高到一定程度时,能够对流通企业经营绩效产生正向促进作用,但无法取得比单一化经营更高的绩效;当企业处于区域经济发展发展更好的地区时,多元化经营与流通企业绩效在总体上负向、在部分上U型的关系更为显著。
(二)启示
第一,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选择。相较于其他行业,流通企业的商品购销和货物流转环节占据了较多的资金与人力,致使流通企业选择多元化战略必然面临资源约束。流通企业应当审慎对待多元化经营,若确有必要进行多元化经营,则应当扬长避短,依靠如供应链构建等方式制定多元化经营战略。第二,企业多元化经营战略的执行。多元化经营无法使流通企业经营绩效提升到单一化经营水平可能的原因在于:多元化经营战略是一种风险的转换,而非风险的转移;在减少单一化经营对供应链、业务模式等的依赖度之余,会增加企业的组织协调成本。至少在短期内,多元化经营不利于流通企业绩效的提升与改善,其提升绩效作用可能只是理论假想。企业在执行多元化经营战略时,应当尽量克服由其产生的组织协调成本。第三,区域经济对企业经营的宏观影响。企业经济与区域经济是相辅相成的良性循环关系,区域内企业发展向好,贡献更多税收与就业岗位,则能够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向好,则能够吸引更多的人口与资金流入,助力企业经济稳步提升。在企业经营研究中,需要考虑来自宏观因素的影响。未来可就区域流通行业经济与区域内流通企业经济的相互影响做深入研究。
于莉 河北环境工程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