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专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摘要]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需要相应的技术人才作为支撑,而高职院校作为向社会输送和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专业课程的开设需要和地区区域经济产业发展的有效融合起来。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和高职专业结构优化两者是相互影响的,具有一定的制约和促进关系。本文针对重庆市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定位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其发展形式探讨其对高职专业结构优化的影响,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期能够为推动产业经济和高职院校稳定发展提供助力。
[关键词]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高职专业;结构优化;影响
产业结构直接影响着未来的就业走向,在市场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更是直接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方向。高职院校需要结合市场发展行情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从而使得人才培养更容易和相应领域的人才需求接轨。为此,高职教育专业结构设置应当及时对接社会,深入了解人才市场发展行情,从而自觉承担起人才培养的重任,更好地为社会的发展和建设提供服务。
1重庆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布局存在的问题
1.1高职专业设置存在随意性和盲从性
从总体上看,重庆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设置层面存在着一定的随意性和盲从性,这同时也是我国很多地区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的通病。且近年来,重庆市普通高等院校也在不断扩大招生规模,相应地对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和生源数量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高职院校为了有效缓解生存危机,更是大肆地开设各种专业课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恶性竞争环境,也不利于学生以后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这种教育模式下,专业数量和规模增长较快,教学质量和就业质量得不到有效的保障。而且有些专业学生生源比较少,个别准专业学生的生源数量较多,专业发展和学校对专业群的契合度不高,非常容易形成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专业发展不平衡的问题,相应地也制约了学生以后的成长和发展。
1.2高职专业整体规划欠缺,缺乏前瞻性
根据政府发行的《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状态数据采集与管理平台》和《普通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进行综合分析,结合这几年重庆市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开设情况,不难看出重庆市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设置和类型划分从大的层面来说相对稳定,重庆高职院校大类专业覆盖率达到94%以上。无论是从招生数量还是在校学生数量来看,财管类、信息工程类、工程建设、艺术规划设计类以及新媒体类等专业相对来说发展态势良好,重庆市的大部分高职院校都开设有相关专业。“十三五”发展期间,为了大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重庆市政府优先统筹和协调本地产业结构,力求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基础上,有力促进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进程,从而打造具有现代特色的规模效益农业发展大格局。但是针对目前重庆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总体现状而言,很多高职教育院校大多是以培养第二产业需要的人员为主,有关第三产业专业的设置和专业分布点数无明显增加或者调整。鉴于此,在重庆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阶段,重庆高职院校应当紧紧跟随产业结构体调整和发展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专业设置和划分和重庆市产业格局的匹配度。
2重庆市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专业结构优化的影响
当前时期,经过相关调查发现重庆市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更多地是以第二产业为主,尤其是土木工程建筑类、机械制造类以及财经类三大专业。经过调查发现,高职教育院校第三产业专业课程开设中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主,高职院校中的招生人数和招生规模群体数量较大。而重庆市第一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设置无论是专业数量还是招生人数上所占比例都是比较较小的。(见表1)在新的发展背景下,重庆高职院校开设的专业中,建筑类、设计类、经济类、以及计算机专业等是高职院校重点普遍开设的专业,重庆市产业结构也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从深刻认识发展挑战、深度聚力关键突破、深化学校创新实践三个方面不断努力,高职院校专业课程的开设也需要及时调整和革新。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革新,为了进一步强化服务产业的综合能力,有效进行人才培养,高职院校需要深刻认识高水平院校面临的发展挑战,有效组织和开设专业课程,从而使得人才培养实现对接。产业集群是社会经济工业化进程发展的必然趋势,高等职业教育院校在专业课程开设的过程中,也应当朝着适合区域经济产业集群化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专业集群的建设和发展需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有效助力,继而实现协调共生发展。具体来讲,高校可以组织重新构建专业课程培养体系,打造具有特色优势课程专业品牌;其次,为了适应社会多元化需求,高校可以助推两个方向,也即是将打造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两个层面有效结合起来;再者,高职院校可以积极开展聚力体制突破,有效推进和打造产教融合新局面局;高职院校还可以创新发展实际,组织搭建系统创设载体,从而促进教育教学体系的进步和发展;最后,高职院校还可积极实施各种人才项目,进而打造出来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适当地向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工程、工业环保等新兴产业也可倾斜,并且逐步增大教育资金投入,从而为社会更好地培养和发展人才。
3产业优化结构下重庆市高职院校专业布局优化策略
3.1注重加强区域经济发展的形势探究
在重庆市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的大背景下,为了有效优化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校需要综合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现状,深入了解产业结构调整模式下人才需求标准,进而科学设置专业课程。高职院校专业课程设置过程中需要深入分析和探讨就业市场发展现状,从而综合考虑市场需求开设专业课程。为了有效了解就业生就业现状,高校也可以建立完善的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机制,有效运用大数据信息技术更好地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并且科学分析收集的数据资料,对人才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质量进行全面系统地分析和预测,继而可以找准自己的定位,使得人才培养质量更加符合社会需求,用更加专业的方式去调整和优化人才培养模式。高职院校还需要加强对社会专业市场调整和专业建设的相关理论研究,遵循社会人才市场发展规律,科学有效地处理专业设置的局限性和经济发展的多元性,使得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模式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求,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稳定性和针对性。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高职院校教学应当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起来,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坚定助力。
3.2充分发挥院校主体优势,打造特色专业
长时间以来,许多高职院校的建设和发展主观能动性不足,有时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也会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当前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政策,给各个高等职业院校更多的自主权,这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可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学校可以充分发挥主体优势,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专业,有效发挥学校在教育管理的主体地位。在这个新的发展形势下,重庆各个高职院校应当深入了解市场需求,有效把握区域产业结构发展导向,科学组织和规划专业课程设置,自觉主动地树立专业课程结构调整的意识。除此之外,对于高职院校来讲,学校需要严格进行市场调研分析,将前期调研、中期分析、后期实施阶段有效联系起来。只有事先进行有效地调控和发展,并制定严格的发展规划,才能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开展和运营创造一种优良的学习氛围,也能更加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所以,高职院校需要有效分析人才市场形势,准确定位自己,有效整个资源优势,打造自主特色,创建自由品牌,继而从注重专业建设注重转向内涵质量化。
3.3注重做好高职院校专业调整和优化的管理工作
在产业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重庆市政府应当做好宏观调控管理工作,从大的层面上引导高职院校建设和发展,但同时又需要给院校保留一定的自主权利。这样一来,高职院校能够有效调控和管理专业设置和建设管理工作,从而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但是面对大力调整优化优化经济结构,高职院校更应当努力落实好人才培养工作,进而有效促进和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助力社会经济更好地发展和进步。为此,重庆市政府应当综合分析和考虑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有效分清各学院发展规划,有效设置和审批专业,有效规划和分配专业招生人数,并且做好后续的招生质量评估工作。除此之外,对于高职教育院校来讲,还需要充分认识和了解人才市场发展状况,实现更加有针对性的战略引导。还可以定期组织和开展研讨会,不断交流和总结专业设置的经验,从而为全市高职院校更好地开设专业课程提供有效的引导,创设更加优良的教育环境。
4结语
高职院校专业布局和调整必须结合重庆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变化的要求,以产业经济发展和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高职高专职业院校在开设专业课程时,需要综合考虑社会发展形势,有效设置专业课程,从而为学生们的学习和就业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在新的发展形势下,高职院校还需要有效分析和考虑人才市场的需求,努力打造特色专业,并且有效融合多方社会力量,不断调整优化专业课程的活力,积极和相关企业建立合作,给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从而有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卫东.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适应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以滁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01).
[2]杜鹏,李正文.基于产业结构发展的高职院校专业群调整策略分析[J].天津电大学报,2018(04).
[3]刘永超.汽车产业结构调整视角下的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22).
[4]阳益君.基于产业结构的湖南省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优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8.
[5]韦宝畏,冉昊.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耦合探析[J].甘肃科技纵横,2017(10).
作者:覃勤 单位:重庆财经职业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