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性教学证券投资学论文
一、实践情况
在进行理论课程授课的同时,我们在叩富网上申请了一个名为“潍坊学院2012国贸证券投资实践课程”的模拟炒股的小组,主要服务于潍坊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2级国贸专业证券投资学课程学习,让同学们熟悉股票市场的操作,通过实践操作更好的掌握和理解相关的理论,更好的认识投资。但是,证券投资学实践教学的模拟炒股实践并不是从本学期才开始,而且也并不限于这一个小组,最早的实践是从2009年开始。当时申请了“潍坊学院3+2市场营销专业2009模拟炒股”的小组,之后几年又先后申请过三个小组分别为当年的课程进行模拟炒股的实践性教学。在此主要以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的模拟炒股小组实践为例,对实践情况存在的进行总结和介绍。具体要求的设置为:
(1)初始本金为100万;
(2)交易品种只允许操作沪深A股市场股票、封闭式基金,不允许操作权证;
(3)比赛时间为2014-1015学年第一学期;
(4)为了方便考核与管理,要求以学生的学号为用户名;
(5)股票买卖的具体规则同证交所公布的证券买卖规定基本一致。目前,小组总共有136人参赛,该专业实际人数为127人。由于是开放性的小组,申请加入并不需要小组管理员的审核,因此不排除小组中存在其他非本专业成员加入的情况,所介绍的情况没有排除这种情况。按照规则,没有交易的不能进入排行榜,目前进入排行榜的总共为130人,6人没有交易。
二、存在问题
尽管实践教学在证券投资学的教学中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所存在的问题仍然明显。通过对本年和前几年模拟炒股情况的分析,结合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发现在模拟实践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模拟操作存在盲目性,与课本相关知识点的结合不够紧密
模拟操作小组从学期伊始就能够报名并开始进行操作,而证券投资学课程教学则需要按照既定进度逐步推进,在学期前半部分还没有涉及到证券投资分析,大部分是关于证券投资工具和证券市场的基本知识的介绍,因而此时学生并没有掌握相关理论知识,在这段时间所进行的模拟操作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不是针对相关知识和分析方法的实践,也与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即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实践,从而掌握相关理论知识不相符。尽管可以把在这段时间看作是作为培养学生证券投资兴趣,熟悉证券投资的一个阶段,但是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进行证券投资分析的意义在于减少投资决策的盲目性,从而提高投资决策的科学性,所以盲目性仍然需要改善。
(二)学生存在应付现象
一是应付性的模拟操作,按照模拟操作排行榜的规则要求,仅仅报名参赛没有任何买卖股票操作的是不能进入排行榜的,能够进入的必须是在比赛期间曾经有过操作,而期末能够得到成绩的是必须在排行榜中的,这也使得一部分学生不得不应付性的进行一笔操作,例如很多收益为0左右、仓位为空仓的基本上都是属于这种现象。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包括意识惰性、风险规避的心理或者试探性的操作。意识惰性是由于学生的懒惰所导致,可以通过口头督促和规则的引导得到一定的改善,试探性的操作则可能随着学生理论知识和试探性经验的积累能够逐步增加操作,而风险规避的心理偏好一般很难改善,如果是由于对股票和证券的心理抵触造成,仍然可以改善;二是别人代为操作。这种现象能够很容易被发现,在过往几年的模拟时间的小组中多次出现。在按照收益高低进行排序的小组排行榜上较为明显的出现收益率完全一致,并且二人的所持有的股票相同,操作时间相仿的现象,基本可以断定这两个帐号是一个人进行操作,这是较为明显地状况。当然肯定也会存在一人操控两个帐号进行不同操作的状况,这就很难发现了。但是这种现象是否应该禁止也存在争议,因为在金融领域,信用托管也是合理和正常的现象,这种别人代为操作的现象如果以托管进行争辩,也很难对其反驳。
(三)过程控制管理不够
目前,进行实践性教学设定的考核方式主要是依据资产和收益率,而这种考核只能是在学期末进行一次性考核,并且要根据考核结果给出学生的平常成绩。这种完全按照收益进行考核的方式存在明显的问题。如果至学期末只进行一次模拟交易,收益率为0左右的情况与进行多次交易、收益率为负的情况相比较,成绩会比较高,这种单纯以“成败论英雄”的情况并不合理,所以平常成绩需要综合考察学生的操作频繁程度和收益情况。但是,频繁交易在真实的股票投资中也被总结为大忌之一,如果对操作频繁的同学给出过高的成绩,又似乎在鼓励这种行为,因而,给出的成绩是要在进行综合评判。期末进行一次性的综合性评判的做法同时也存在另一个问题,就是过程管理不够。模拟实践教学法要求学生不断地从每次模拟中总结经验、分析教训,完成每一个阶段的教学任务。而期末一次性综合评判考核并不能对实践过程中每一阶段教学任务的模拟实践情况进行评价和考核,给出的成绩也很难反映出各个阶段操作情况,这都不利于引导和鼓励学生有针对性的应用相关理论进行模拟实践演练。所以,必须完善过程考核规则,能够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更合理的考核,让规则起到规范和引导作用。
三、整改建议
实践性教学本身也是一种实践,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完善和改进,这样才能更好的发挥实践性教学的作用,不至于流于形式。
(一)制定阶段考核的要点和实践的重点对知识点实践的特定考核
由于实践性教学跟理论教学的知识点结合的不够紧密,因而需要设计对相关知识点有针对性的实践操作。由于主要知识点会在课程授课过程中逐步介绍,因而可以结合授课的进度将主要知识点划分为几个实践阶段,每个阶段都制定相应知识点实践操作的操作要求。杨建平(2009)提出了全程考核,并制订了19个实践内容。余丽霞(2011)认为应该从证券交易模拟、证券投资基本分析模拟、证券投资技术分析模拟、证券投资组合分析模拟和证券投资分析报告五个方面进行应用。参考这些研究,我们将实践过程分为了4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操作要求和内容以及考核办法。
(二)完善考核规则
考核规则应该设计为期末考核和过程考核两个阶段。期末考核以收益率为单一指标非常不合理,需要进行改进,增加更多的考核指标综合进行考核,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进行。
(1)收益情况。在真实交易中,收益是唯一指标,在实践演练中,也必须是重点指标,设计的指标权重为50%,收益用收益率指标来衡量;
(2)分散投资情况。分散投资在证券投资中是规避非系统性风险、降低投资风险的最基本手段,也是投资者最应该掌握的策略,因此需要增加为考核的重要项目,鼓励学生分散投资,设计的权重为30%。而具体指标则需要通过观察学生同时持股的数量和行业分布来综合考察;
(3)操作频繁程度。既需要防止学生应付,又要避免激励过分频繁交易,因此需要将操作频繁程度纳入考核指标,设计权重为20%,具体指标可以用周转率来考核。一买一卖才是一次周转,周转率为总交易额的1/2与本金之比。同时,也要增加实践过程的考核,主要是对相关知识点的实践情况和实践效果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学生的在各个阶段的操作实践情况和实践效果进行考核。考核主要靠授课老师的主观评价,评价标准是:
(1)是否进行过要求的操作;
(2)操作的效果,主要以收益情况作为评价依据。包括了期末考核和过程考核的考核规则,能够激励学生更好的进行实践,更好的掌握证券投资技能。
作者:刘伟 单位:潍坊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