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用风险控制及分析
[摘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信用已成为了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我国现阶段的企业信用状况令人担忧,拖欠款项、合同违约、产品侵权、虚假信息、假冒伪劣产品、质量欺诈等多种失信行为长期困扰着企业,成为我国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阻碍。基于此,本文首先就我国企业信用风险的成因作了简要分析,然后从建立和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采取有效的信用风险规避措施来防范信用风险等方面对企业信用风险控制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企业;信用风险;分析控制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已进行了30多年,目前关于市场经济就是信用经济这一观点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很多企业也开始逐渐树立自己的信用品牌。但不容忽视的是在经济活动中失信现象仍时时出现,成为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的毒瘤,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出于对信用风险的考虑,企业不敢加大投资力度,银行不敢扩大放贷规模,导致市场经济严重萎缩。其实,信用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经济活动双方在无形中形成的一种契约关系,对于企业来说,信用和风险往往同时存在。在市场经济活动中信用风险有被称为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或物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交易另一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可以说,信用风险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我们只能尽可能采取措施来降低信用风险。
1企业信用风险的内外因分析
1.1企业信用风险的内因分析
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之所以面临信用风险,其自身的经营理念和风险意识是主要的原因。第一,不合理的经营战略。企业的发展往往和其经营战略有着密切的关系,受传统经营思想影响,我国现代企业的经营战略大多是“销售为主,控制为辅”,即将短期的经济效益看作是经营目标,而没有从战略的高度来看待企业的信用经营,例如,收入来确定企业经营的好坏,随意向客户放账,忽视了账款的回收难度;二是没有足够的信用风险意识。现代企业的风险意识还是很强的,但这种风险意识更多的是体现在企业的财务管理上,过于重视企业的账面利润。其实企业的账面利润和企业的实际利润是有所区别的,坏账损失其实是减少了企业的净利润,而大多数企业却忽视了这个概念,从而造成了公司流动资金的减少,使得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风险大幅度增加。三是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市场营销不协调。企业是多个部门的集合体,其中市场部门主要负责的是市场营销,占领市场,完成销售目标,而财务部门主要负责货款的回收。两个部门的不协调导致了在实际操作中,市场营销部门为了顺利完成销售目标而不考虑对客户进行信用调查,财务部门更是不了解客户的实际情况,只知道客户的欠款数量,这样一来就很容易导致企业面临严峻的信用风险。四是缺乏专门的信用管理机制。虽然说目前很多企业已意识到了信用风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作用,但在信用管理机制的构建上几乎空白,这也是导致企业账款拖欠、经营效率低下的一个重要原因。企业内部有生产部门、营销部门、财务部门等,唯独缺乏了信用管理部门,这从侧面证实了目前企业对于信用管理仍没有给予足够重视。
1.2企业信用风险的外部原因
俗话说“一个巴掌拍不响”,我国企业之所以面临信用风险除了自身原因之外,整体的经济环境也是一个重要因素。一方面,经过漫长的小农经济时期,我国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是很强,信用意识也没有得到全民普及,使得我国至今没有形成一个有序、规范、合理的社会信用经济环境;另一方面,经济活动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也是导致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一般来说,在经济活动中,赊购方往往要比赊销方掌握的信息资源更多,利用信息上的优势在进行交易活动时赊购方通常会通过“逆向选择”即在签约之前提供一些真假难辨、掺有水分的信息给赊销方的方式来为自己获取更多的利益。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经营性拖欠”也是造成企业信用风险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活动大概有70%左右的账款都无法及时收付,交易双方产生纠纷。
2企业信用风险的管理与控制
2.1建立专业的信用管理部门
企业要从根本上改善目标的信用风险,必须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部门来专业地进行信用分析、管理工作。首先,要在和客户签订合同之前对客户进行全面客观的信用调查,根据其信用状况来确定客户的信用标准和信用条件,建立起客户档案,强化交易活动的前期控制。其次,要实施严格的账龄管理,对于客户的账款支付进度来实时进行跟踪调查,确保客户能及时支付账款,最大限度降低其拖欠账款的可能性,强化对交易过程的控制。最后,如果已遇到了信用风险带来的损失,那么企业应当遵循成本效益的原则,采取有效合理的政策来进行收账,减少企业的损失,强化企业交易事后控制。
2.2构建科学合理的信用风险评估机制
风险评估主要是指对企业所从事的生产、销售、市场营销和财务管理等经济活动额风险进行分析确认和管理的方式。一般来说,在构建信用风险评估机制时主要考虑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信用风险评估机制要能准确的确定风险因素。只有确定了目标,风险评估才有意义。例如。企业进行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规范企业的赊销业务,避免坏账的出现。因此风险评估时确定的应收账款的风险因素主要是坏账风险、资金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成本增加风险等风险因素。另一方面,在确定风险因素之后要对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分析的结果采取措施对信用风险进行控制。分析的内容通常包括风险的发生频率、风险的严重程度等。
2.3强化信用风险的信息与沟通
信用风险管理的信息与沟通指以不同形式取得和传递信息,使内部员工懂得自己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责任,更好地履行职责,并形成有利的外部沟通环境,保持经营信息和控制信息畅通,以减少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企业经管成本和社会监督成本的提高。首先,要建立起账款台账。坏账现象是企业面临的主要信用风险,对此企业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应收账款台账,将客户的应收款项发生的变化如实表现出来,如账款的增加或减少、账龄等,根据台账的反映对客户进行调查,防止坏账。其次,要定期编制应收款项明细报表。通过应收款项明细报表,企业管理人员和销售部门可及时了解应收款项的余额和账龄等信息,采取有效措施来降低企业所遭受的损失。最后,确保实时对账。企业的财务部门不仅要定期的和市场营销部门进行对账,核实应收账款,也要通过其他方法和客户进行对账,将企业的应收账款金额和期限核对清楚。然后将信息反馈到企业的领导层次来进行决策,避免因财务部门的失误而导致应收账款的损失。
2.4加强对企业信用风险的监督
由于赊销这一经济活动的资金回收具有很大延迟性,因此其账款的回收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容易导致企业面临信用风险。因此,为了提高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水平,降低企业信用风险,企业必须采取以下监控措施。第一,要对赊销的发生进行监督如接受客户订单、批准客户赊购、后期的货款回收等。第二,要对赊销账款进行监督。例如财务管理部门对赊销客户的经营状况、赊销历史、账龄的长短等信息利用比率、趋势结构等方法进行分析,确定坏账现象出现的可能性大小,采取不同的赊销策略。第三,对客户进行跟踪管理。从赊销的开始到应收账款之间,企业的信用管理部门和财务部门都要和赊销客户随时保持联系,一方面是为了确定客户能正常支付货款,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在发生因质量、运输、包装等因素造成的纠纷时及时采取对策进行处理,保持和客户的良好关系。
3结语
信用风险的出现不是因为一家企业缺乏信用造成的,而是因为整个社会环境的信用意识不到位。因此,避免企业遭遇信用风险的根本方法是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市场经济体系。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而目前降低企业信用风险的主要途径就是从企业内部着手,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建立专业的信用管理部门,最大限度避免信用风险。此外,企业也不能忽视自身信用品牌的塑造,如果大多数企业都塑造了自己的信用品牌,那么信用风险也会大幅度降低。
主要参考文献
[1]陈小毅,任利军,郭立忠,等.浅析企业信用风险管理与控制[J].企业活力,2003(9).
[2]何军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与控制[J].经济论坛,2005(15).
[3]朱星文.论企业信用风险及其控制[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12(6).
[4]祝亚辉.中小企业信用担保风险管理与控制策略研究[J].中国外资,2012(13).
[5]田秋丽.Logistic模型在中小企业信用风险度量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商贸,2010(8).
作者:马瑞红 单位:河南中天信用评估咨询有限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