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证券投资财务分析作用
摘要: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日趋完善,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制度创新和产品创新稳步推进,中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在此背景之下,愈来愈多的投资者进场,希望通过投资行为获取资本回报。而如何正确挖掘企业核心价值,依据所披露的财务信息拨云现日观其真貌,提升证券投资的合理性,是投资者普遍关注的问题。鉴于此,本文重点对证券投资中财务分析的作用进行剖析,并辩证分析了其局限之处,以期为投资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证券投资;投资决策;财务分析
一、财务分析的重要性
(一)财务分析以财务指标为主要依据,对企业的财务及业务情况进行分析。财务报告反映的会计信息是投资者进行分析和投资决策的基础,财务分析的结果可以反映出企业的经营的利弊得失、当下财务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
(二)财务分析能够较为公允的评价上市公司的经营状况和财务情况。广义的财务分析包括偿债能力、盈利能力、收益质量、营运能力、成长能力等几个方面。每个方面又包括了相对应的具体指标,从而构成了从单一财务指标到整体财务分析的完整体系。通过将财务报表会计信息的提取整理,再进行财务分析,以此为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便可较大程度上的提高投资决策的合理性。
(三)财务分析也是预测企业未来发展的前提。通过财务分析,才能正确的了解到当下投资决策的不足之处及企业经营的薄弱环节,才能横向对比可比企业的相关情况及应对措施,优化资源配置,集中力量查漏补缺,以更好的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实现收益最大化的终极目标。
二、证券投资中财务分析的作用
(一)“桥梁”作用。财务报表分析即用分析的方法,对公司财报和相关资料中提取信息,并对其观察、分析和解释,以更好的指导公司财务活动或投资者的相关决策。因而,财务分析就像一座“桥梁”,将财报信息代表的本体和报表使用者相连接。财务报表本身是无法完成指导决策的作用,它是会计信息本身,并无自有的表现力。而财务分析便以桥梁式的沟通作用,向投资者表现出公司经营的真实情况,并能够克服财报自由的局限性,更好的满足投资者具体信息获取的需求,从而比较和评价公司经营及绩效情况。
(二)财务报表分析与证券投资存在着十分紧密的相关关系。在中国证券市场逐步走向成熟,繁荣发展的今时今日,投资者越来越重视财务分析的作用。通过运用基础的财务分析方法来进行证券投资的决策,不仅能够合理的评估公司的真实价值,而且能够在特殊事件频发及不及预期的经济变化的潮流中理性自持,提升自身投资水平,做出客观的投资价值判断,促进证券市场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三)财务分析有助于投资者合理规避潜在风险,提升证券投资策略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目前,我们资本市场建立尚不够完善,证券投资的各项制度也有待进一步改进,从而导致一些财务舞弊、业绩造假等现象的发生。运用财务分析,有利于投资者识别企业发展的既存问题,降低投资风险,保持投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三、证券投资中财务分析的具体应用
(一)偿债能力分析偿债能力指企业运用其资产来偿还长期和短期债务的能力,它与企业的投融资及经营等皆紧密相关,也是公司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中:短期偿债能力有反映流动负债偿还保障性的流动比率、速动比率及反映直接偿付能力的现金比率;长期偿债能力有从资产规模角度出发的反映资产对债权人权益保障程度的资产负债率及从盈利能力角度出发的以衡量偿付债务利息能力的利息保障倍数等。适当的负债能给所有者带来“杠杆效应”,利于企业的发展。但过度负债则会引起股东和债权人之间的冲突,甚至引发财务危机。所以,偿债能力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其健康和谐存续的动力之源,也是与投资者和债权人利益相关的首要因素。
(二)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则是投资者最为关注的标的之一,也是企业财务分析的关键。衡量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有:资产回报率(ROA)――反映全部资产综合利用的效果;净资产回报率(ROE)――反映公司所有者权益的投资回报率,颇受投资者青睐;投入资本回报率(ROIC)――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有投入资本赚取的收益率;销售净利率――反映企业的收益水平。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不同指标的关注度不同,投资者自然青睐与投资者利益息息相关的指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应该辩证的看待盈利能力分析指标的优点和局限性,比如ROE能够表现所有者权益的投资回报情况,但ROE并无法反映债务杠杆对净利润的影响,如果企业以牺牲经营稳健程度为代价过度负债运营,那蕴藏在华丽的回报率背后的则是潜在的风险。所以,在证券投资的市场上,盈利能力的判断是投资者十分在意的,但于公司而言,优秀的盈利能力固然重要,但其背后一定要有稳健的经营为其基础。
(三)营运能力分析营运资产产生的效率与效益及营运能力。其中效率往往指资产的周转率或周转的速度,而效益则是指产出量与资产占用量的比率。只有通过营运能力的分析,才能客观地评价资产运营的效率,使资产营运的问题得到发现,并更好的与盈利能力分析和偿债能力分析相互印证,展现企业整体运营真实状况。主要的营运能力指标包括:存货周转率――反映存货的周转速度;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收周转率的高低表示着资产流动性与偿债能力的强弱,与营运息息相关;流动资产周转率和总资产周转率。通过对企业营运能力的分析,能够真实的了解企业资源的利用效率及效益,以更好的做出合理、高效的投资决策。
(四)成长能力分析企业成长能力的分析即对企业扩展经营能力的分析,是指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或其他融资方式所获资金,不断积累,扩大经营的成长潜能。成长性往往于投资者而言代表着未来的期许与判断,是其关注的重点之一。在分析企业成长能力的时候,常常需要将企业运营过程中的投资活动与筹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联系起来进行观察和分析,比如企业的发展必然需要长期资产规模的提高,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出量便可表现。关于成长能力分析的主要指标包括:主营业务增长率――较高的主营业务增长率往往表明该企业市场空间广阔,业务扩张能力显著,是较好成长性的体现之一;主营利润增长率――利润率往往象征着企业位于所处行业的话语权,而通过与主营业务增长率的对比,更能识别真正质与量齐增的优质公司;净利润增长率――反映了企业发展与扩张的速度,能够综合的考量企业整体的营运及管理绩效表现、当下的成长现状及未来的发展能力。通过财务分析,投资者能够更加合理地判断企业是依靠已获利润或现有资金进行发展,还是通过债务、股票等融资方式来发展,以此来加深对企业发展状况的把控及自我投资风险的管理。
四、财务分析的局限性
(一)财务分析的基础是财务报告,而当前我国的证券投资财务评价还存在较多的问题,部分上市公司通过粉饰、舞弊等手段,做出与企业真实经营状况不符的财务报告,从而导致财务分析受其影响,误导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
(二)信息不对称性投资者在通过财务分析做出证券投资决策,会有一定的滞后性。年度财务报告的批准报出日为4月30日,该日期相对滞后,导致其信息对企业经营状况的解释并不足够及时,从而影响投资者的预期,影响投资者情绪,带来一定的系统性风险。
(三)财务评价模式基于财务报表,不考虑会计信息问题的干扰,依据期末时点的静态数据进行财务评价。而企业经营本身却是动态积累的过程,这便致使基于此财务评价模式之下的财务分析具有一定局限性,不能全面的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和绩效表现。
五、完善证券投资中财务分析的一些建议
(一)运用组合分析之法将财务报表数据与经营实况相结合,深入了解企业经营情况,解读董事会报告,拓展了解其他信息源的相关有效信息,统筹分析,以加深对财报数据的理解;将财报数据的总计与附注中的细节相结合,不仅要看期末总计值,更要观察其背后的结构及来龙去脉,以此来更加准确的判断各项资产的真实价值及各项负债的具体风险;将亮点与弱点相结合,由于财务指标存在被操控和粉饰的可能性,所以在非真实优质绩效支撑下的亮点往往是空有其表的,比如较高的每股收益背后却无相应的现金流量与其匹配,那么亮眼的“高盈利水平”往往是经不起推敲的,以此为线索便易发现背后暗含的潜在风险。
(二)适当引入非财务指标宏观经济环境、同行业竞争现状、企业所处行业地位、公司的组织制度、企业文化、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等信息,都与企业的发展都息息相关。仅依靠财务数据及财务分析的结论固然是不够全面的,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引入非财务指标,使二者相辅相成,统筹考虑,整体分析。
六、总结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资本市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助推之下也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通过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证券公司综合治理等多项基础性制度改革工作已经卓有成效,可历史遗留的一些制度障碍和市场风险仍存。在此前提之下,投资者应该充分理解财务分析与证券投资之间的相关关系,通过财务分析的方式正确、有效的利用财务信息,并结合企业实际情况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客观理性的看待投资行为与证券市场,促进自身的投资水平的提升,推动我国证券市场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孙笑.基于财务决策视角的企业内在价值评价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3.
[2]郑晓丽.我国证券投资财务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证券期货,2013(05):2.
[3]潘琰,程小可.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主成份评价方法[J].会计研究,2000(01):31.
[4]曾蔚.企业财务分析与价值评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蔡雷鑫 单位:同济大学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