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在经营决策的应用
摘要:在这个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数据时代,数据透明度越来越高,如何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挖掘企业的利润增长点,财务分析发挥着它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揭示了企业财务分析在经营决策中的应用现状及不足,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为企业财务分析提供了有效参考。
关键词:经营决策;财务分析;有效应用
一、财务分析服务企业经营决策的现状
(一)财务分析的使用者意图不明确
财务报表分析主要为财务报表使用者决策提供参考,对于不同的财务报表分析使用者,由于其目的不同,对财务报表分析的关注重心点也不同。目前,大都的财务报表分析都是根据报表数据,依据一定的财务分析方法,进行简单的数据转换。针对性、适用性不强,未能适合各类的使用者要求。
(二)财务报表分析仅限于指标分析
对于大多数企业,财务报表分析基本限于各类财务指标,有如下指标:(1)偿债能力指标分析:是指企业在经营期内偿还各类债务的能力。重要指标有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的高低,反映企业债务压力的大小,债务压力越小,企业经营越稳定。针对不同的行业,指标标准有所指标值大小也不同。(2)盈利能力指标分析:企业在经营期内获取利润的能力。最直接的指标有销售毛利率,反映了一个企业产品竞争力,同时能为企业带来的收益。通过此指标,经营者可以清晰知道哪个产品能创造价值,哪个产品亏损价值,从而做出决策,选择投资哪个产品,放弃哪个产品。(3)营运能力指标分析:指通过对企业各项资产进行分析,了解企业运营的效率及效果。如应收账款周转率,通过此指标,可以了解应收账款周转的快慢,进而关注可能的坏账。财务指标分析固然重要,但仅是财务指标分析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因为财务指标分析数据来源于财务报表,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一定时期经营成果及一定时点财务状况,财务报表未能反映企业的所有情况,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财务指标分析仅能为经营者提供大概的参考。
(三)财务报表数据的质量不高
财务分析依赖于财务报表数据,财务报表数据归集来源于企业日常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而经济业务发生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等能否相符合会计准则的要求很重要。很多中小型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或者有制度却不执行,又或执行不到位,使制度流于形式,经营者一人独大,凌驾于财务制度之上,要求财务人员随意变更经济业务的真实性,增加收入或减少成本等,使报表数据的真实性发生了严重的破坏;有些财务人员责任心不强,未及时准确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时间、金额,造成数据滞后或错误。误导经营者做出错误的决策,导致经济损失,财务分析也就失去了意义。
(四)企业经营者对财务报表重视不够
有些企业的经营者,由于对财务知识的缺泛,认为只要做好业务,不愁企业没发展。财务只是记记账,报报税而已,不重视财务。使得财务人员地位低,不被重视,自然也没心思去做好财务分析。即使做了财务分析,也可能是简单机械地计算列示一些财务指标,更有甚者,根本不做财务分析,做了也没人看。
(五)财务人员专业技术能力不强
财务人员不同,其专业技术能力及素质也不一样。有些财务人员,虽然想做财务分析,但由于其能力有限,分析不出所以然。久而久之,财务分析也就成了一种形式主意了。
(六)财务分析方法单一
财务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和因素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对多个相关可比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差异及问题所在,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此分析方法可选择比较对象较多,可以与计划预算比较、与本企业历史比较、与同类企业比较,从而评价企业的优势、劣势。此方法选择的对象需具有可比性,数据的计算口径具有一贯性,一旦选错对象,就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素分析法:依据财务指标与其驱动因素之间关系,确定各因素影响程度的一种方法。首先要确立分析对象以及其影响驱动因素,其次要建立两者之间的数学公式模型;再次,确定各驱动因素的替代顺序;最后,按顺序计算各驱动因素差异对财务指标的影响。由于企业经营情况不断变化,指标也在变化,此方法假定一次只能变动一个指标,不太符合实际,且需确定各驱动因素,存在人为主观性,对不同的分析人员,得出的结果可能不一样。
二、改进财务分析在企业决策中有效应用的对策
鉴于财务分析中局限,提高财务分析的质量和效果,促进财务分析在经营的决策、企业战略中作用甚为重要。
(一)明确财务报表使用者意图
对于不同的财务报表使用者,其使用的目的不一样,明确使用者,才能事半功倍,针对性强。如企业经营者要做出战略部属,则需要结合SWOT方法分析企业的内部环境优势劣势:企业拥有哪些资源,这些资源可否再生,能支持企业发展到什么程度;有哪品牌,品牌是否有专利保护,专利保护是否在有效期内,企业的产品是否具有竞争力,有哪些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是否足以支持企业持续发展。外部环境机会威胁:国家有哪些方法的政策鼓励支持,企业能否获得政策的优惠,企业经营是否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企业产品市场份额有多大,否有潜在的未开发市场,企业产品替代的价格高不高,企业处在行业发展的哪个阶段等,详细的分析给经营者提供战略参考。
(二)建立健全的财务分析体系
财务分析涉及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需要建立健全的财务分析体系:(1)提高财务人员业务水平,要求财务人员不单懂财务,还要懂业务。只有财务人员懂业务,才能分析得更符合实际。(2)动员全员参与,企业经营由各个部门负责相应模块,各部门对本部门数据变动最有话语权,因而各部门要相互配合,根据具体业务,为财务分析提供支持原始数据。如:生产部门分析原材料消耗变动原因;采购部门分析原材料价格变动原因;动力部门分析动力变动原因;销售部门分析销售收入增减变动原因,如销售收入,不能单看收入的增长率高低,还要深入到每一笔销售业务的构成情况,销售收入增加是否是大幅降价带来的?还是提价带来的?降价是否影响到企业的盈利能力?是否影响到企业的经营能力?又或者销售收入增加是否是大量赊销带的?对赊销客户信誉评估是否到位?赊销坏账的损失企业是否能承受?等等。企业的每块业务相互相连,相互渗透。财务分析不能仅限于财务报表数据,还要透过报表数据,分析表外具体业务实质。提供高质量财务分析。因此,建立完善财务分析体系,动员全员参与,使财务分析能为经营决策提供有效的应用。
(三)提高财务报表数据质量
制定有效的财务制度及内部控制制度,并使其有效运行,任何人不得凌驾于制度之上,对于三重一大业务,实行集体联签制。确保经济业务真实性、及时性、有效性、准确性。成立内部审计部门,此部门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定期或不定期抽样审核财务数据,以及各项具体经济业务,客观、公正得出结论,并将反馈给相关人员。及时发现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解决方法,不断提高财务数据质量,为提高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四)加强企业经营者财务意识
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经营者不单要做业务,还要懂财务,做到精打细算,有的放矢。财务分析,用数据说话,客观反映事实,通过形象的图表,财务报表附注等,将企业的过去、现状精准呈现,经营者可以轻松获得有价值决策参考数据。
(五)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财务人员综合素质高低,决定了财务报表分析的质量及有效性。招聘综合素质较高的财务人员,为财务人员提供内部及外部培训,以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做出理想的财务分析,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利益。
(六)引进先进财务分析方法
现在是科技时代,引进先进财务分析系统软件,如:ERP等,根据企业要求,设计符合企业要求的分析软件指标,设置相关参数,减少人工分析大量计算错误,提高财务分析数据准确性;设立专门风险评估专业人员,设置自动预警及其参考值,自动生成图文并茂的财务分析,探究原因实质,修正结论;引入非财务指标,如:市场占有率,客户回头率等,使财务分析更完善。融入业务本质背后的附注说明,完成理想的财务分析。
三、结语
财务分析是一项技术活,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要求分析人员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能力,具有丰富的广泛的知识。提高财务分析质量与有效性,实现财务分析价值,为经营者作决策提供参考,共创营造良好的经营氛围,争取企业价值最大化,在大环境中谋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张际萍.财务分析与企业经营决策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18(18).
[2]张艳春.财务分析在公司经营决策中的作用探究[J].经贸实践,2018(23).
[3]邱芬芬.关于财务分析服务企业经营决策的探讨[J].纳税,2018(36).
[4]张为武.关于财务分析如何有效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的探讨[J].2018(30).
作者:林翠芳 单位:广东蓝宝制药有限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