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财务分析是地方本科院校财会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文在介绍财务分析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结合教学过程中的反思,从“教学、实践、考核”3个方面对财务分析课程进行改革探讨。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财务分析;课程改革
1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
1.1综合性
财务分析课程以其他专业课程为基础,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地方本科院校的财务分析课程一般开设在第6学期,学生在学习了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课程的前提下学习该课程,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有助于学生对财务分析课程的理解和学习。财务分析课程综合了相关专业课程的知识,具有较强的综合性。
1.2系统性
财务分析课程的知识体系具有系统性。财务分析课程是在对企业的四大财务报表及其钩稽关系、财务报表附注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企业的单项财务能力和综合财务能力,分析时还需结合行业状况、企业战略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评价。1.3实践性财务分析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地方本科院校的财务分析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财务分析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以致用,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的知识收集信息,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并具备动手实践能力。
2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现状
2.1教学内容不合理
地方本科院校的财务分析课程可选择的教材很多,但是目前财务分析课程的教材框架和内容体系差异较大,且与其他课程有重叠部分。有的教材侧重于指标分析,通过财务指标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进行分析,然后对企业的财务综合能力进行分析,而没有关注数据背后项目的质量分析。财务指标的计算在财务管理课程中也有涉及,可能存在重复学习的情况。有的教材侧重于在单项财务能力和综合财务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解读财务报表分析内外部应用。财务报表分析的内外部应用的相关知识,与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课程的部分内容重合,也有教材抛开传统的指标分析,重点分析项目质量。这些教材反映的课程框架和体系差异较大。地方本科院校在选择财务分析课程内容时需与培养目标相结合,构建符合自身的教学内容。
2.2教学方法不灵活
地方本科院校的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穿插习题和案例分析。讲授法能够将大量的知识输送给学生,扩大课程的信息量,但是在课堂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被动接受,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财务分析课程兼具理论性和实践性,授课过程中讲授穿插习题的教学方式无法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分析能力。目前,财务分析授课中比较重视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能力。案例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是选取案例,目前财务分析课程的案例教学仍以教材配套的案例为主,教材中配套案例一般较为简单且陈旧,与实际企业数据还有较大的差距,因此案例教学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2.3实践教学不完善
财务分析课程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如今地方本科院校都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购买专业教学软件,开展实践教学。例如,笔者所在单位购买了网中网实训教学软件,一些专业课程通过网中网进行实践教学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网中网软件中的财务分析实训仍以习题为主,主要是计算财务指标,并根据指标进行简单分析,不能让学生对某一家公司进行完整的财务分析,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2.4考核内容不全面财务分析课程的考核评价较为单一,考核内容并不全面,不能对学生的综合财务分析能力进行考查。地方本科院校的财务分析课程一般设置为考试课,考核一般采用“平时成绩+期末成绩”的方式。平时成绩占30%左右,以考勤、课堂表现和平时作业构成,期末考试以试卷形式对学生进行考核。期末考试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判断题、计算分析题和综合题等,主要是考查学生对财务分析理论和方法的掌握情况,考核内容往往无法对一家实际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无法真正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
3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
针对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的财务分析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在明确该课程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课程教学改革。财务分析课程的基本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财务分析能力。地方本科院校更加侧重于实务应用,应更加重视实践教学,因此财务分析课程改革要在教师讲授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体验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财务分析能力。根据财务分析课程的特点,教学改革总体思路应从“教学―实践―考核”3方面进行改进,教学包括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两个方面,实践主要是通过实践教学方式改进,培养学生的财务分析实践操作能力,考核是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教学―实践―考核”3个环节贯穿于财务分析课程中,通过完善3个环节,能够使财务分析课程收获更好的教学效果。
4财务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具体方案
4.1完善教学内容
地方本科院校要根据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结合具体人才培养方案,明确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针对地方本科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情况,财务分析课程的教学内容应当包括四张财务报表及附注的分析、四张财务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分析,还应包括单项财务能力分析,即偿债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和发展能力分析,同时还要包括财务综合分析,介绍综合财务分析的方法,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教学内容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将非财务因素贯穿教学内容的各个环节。目前,张先治、陈友邦编写的财务分析教材使用较为广泛,内容比较全面,但是需要课时较多,因此应根据财务分析课程课时安排合理简化部分内容或者编写合适的教材。财务分析与其他课程重合的部分可在教学大纲中进行调整,如在财务分析中讲解的相关内容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可删除,避免重复。
4.2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理论教学中,讲授法必不可少,通过教师讲授相关理论知识,介绍相关概念和分析方法,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除了讲授法之外,财务分析课程中还应当采用案例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可以缩短课程知识与实际的差距,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使用案例分析法时,需精心挑选具有实用性和针对性的案例,案例应与教学目的相适应,同时选择学生感兴趣的案例,例如2017年茅台公司股价一路上涨,每股价格上涨到700多元,选择该热点公司作为案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使用案例分析法时,注意改变教师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可提前安排学生熟悉案例,使学生对案例有初步的认识,并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组织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4.3改进实践教学
财务分析课程要注重实践教学,注重提升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地方本科院校的财务分析课程一般安排实验课时,例如,笔者所在单位的财务分析课程中有6个实验课时。实践教学可采用学生团队合作的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师可将学生分为约5人/组,指导每组学生选择不同行业的上市公司作为分析对象,明确财务分析内容,具体包括公司简介及行业背景分析、主要报表结构及趋势分析、四类财务指标分析、财务综合分析几部分。教师指导学生上网收集公司报表资料,运用所学的分析方法,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撰写财务分析报告。分析完成后,教师可让学生将分析报告制作成PPT进行演示汇报,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总结,及时修正财务分析报告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财务分析能力。
4.4改善考核模式
结合地方本科院校的考核要求,财务分析课程的最终考核仍由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两部分构成,在具体操作中可灵活调整考核模式。平时成绩可由出勤、财务分析报告和PPT汇报几部分组成。期末考核可仍采用试卷的方式,但不必局限于选择题、判断题、计算题等题型,可以提供某上市公司的数据资料,要求学生计算相关指标,并对该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以更好地评价教学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新民,粟立钟.财务报表分析:理论内涵与学科定位[J].财务研究,2015(1).
[2]高娟.《财务分析》四维交互递进式教学模式浅探[J].财会通讯,2015(1).
[3]任家华.财务报表分析的理论研究与课程建设思考[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2(1).
[4]胡北忠,林文,周晋兰.《财务分析》实验教学模式的探索[J].财会通讯,2011(11).
[5]全玲.《财务报表分析》课程“三维”教学方法探讨[J].商业会计,2013(7).
作者:陈凤 单位:山东女子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