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财务分析论文 > 资产周转财务分析论文

资产周转财务分析论文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2-06-05 09:07:00人气:583

一、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与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区别

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是以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为基础,对相关公式进行重新设定而形成的财务分析体系,因此也被称为改进的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无论是杜邦分析体系还是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都以“权益净利率”为核心指标。这个指标不仅具有很强的可比性与综合性,而且可以更好地反映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相对于杜邦分析体系,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的不同点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二是核心公式的变动。

1.区分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

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经营活动是公司价值的源泉与核心竞争力的体现,金融活动服务于经营活动。从财务管理角度看,企业的金融资产是尚未投入实际经营活动的资产,应将其与经营资产相区别;从国民财富角度看,金融资产不构成社会的实际财富。因此,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将企业的活动划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而杜邦分析体系没有进行区分。在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下,经营活动包括销售商品或者提供劳务等营业活动以及与此有关的生产性资产投资活动;金融活动包括筹资活动以及企业利用多余资金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金融活动。区分经营活动与金融活动是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思想。基于这个核心思想,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对通用财务报表进行了调整,区分经营资产(负债)与金融资产(负债)、经营损益与金融损益。

2.核心公式的变动

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为: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净利率+杠杆贡献率。而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为:权益净利率=总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这两个公式不仅形式上发生变动,而且指标上赋予更深刻的内涵。一方面,“加法”公式更清楚地表现出“权益净利率”的真实内涵,它是由企业通过经营活动创造的“净经营资产净利率”和金融活动的有息负债体现的“杠杆贡献率”两部分相加组成;另一方面,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下的“总资产净利率”的“总资产”与“净利润”不匹配。总资产为全部资产提供者所有,而净利润则专属股东,二者不匹配,这个指标不能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实际报酬率。为公司提供资产的人包括无息负债的债权人、有息负债的债权人和股东,这其中无息负债的债权人是不要求分享收益的,因此有息负债的债权人和股东投入的资本与这些资本产生的收益相除才是合乎逻辑的“总资产净利率”,在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中即为“净经营资产净利率”。由于无息负债没有利息,不能发挥利息作为固定成本的杠杆作用,因此,把无息负债计入总负债中,会歪曲财务杠杆的实际效应,把有息负债与股东权益相除得到实际的财务杠杆,在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中即为“净负债÷股东权益”。同时,把无息负债计入总负债中计算得到的利息率不是企业的负债利息率,利息与有息负债相除,才是真正的平均利息率,在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中,即为“税后利息÷净负债”。

二、财务报表项目的列报

1.财务报表项目列报的调整

对通用财务报表的项目重新分类调整为管理用财务报表,这是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的基础与应用的前提。与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思想相一致,管理用财务报表的分类标准是经营性和金融性。在对通用财务报表调整前,需明确两个问题:一是企业经营的业务内容,这是定义经营性资产的关键;二是划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的区分标准要与经营性资产(负债)和金融性资产(负债)的区分标准一致。因此,管理用资产负债表的项目要区分经营性资产(负债)与金融性资产(负债),管理用利润表的项目要区分为经营性损益与金融性损益,管理用流量表的项目要区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和金融活动现金流量。经过重分类调整后得到的管理用财务报表体现如下三个公式:净经营资产=净负债+所有者权益净利润=经营损益+金融损益=税前经营利润×(1-所得税税率)-利息费用×(1-所得税税率)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经营营运资本增加-资本支出=债务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管理用财务报表为进一步的财务分析提供了准确的数据,为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核心公式奠定了基础。

2.财务报表与财务分析互动

一方面,从信息使用者角度出发,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由于财务报表通用标准的格式和信息使用者需求信息的差异,信息使用者必须运用财务分析的方法将财务报表的信息转换为决策过程中使用的信息;另一方面,财务分析体系的构建从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出发,要求财务报表提供更精确合理的数据,有利于财务分析。因此,财务报表和财务分析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互动。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信息越来越重要,获得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通用的财务报表在一定程度已不适应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如不及时调整,财务报表的披露将沦为一种程序。而管理用财务报表通过列报方式的调整,为财务分析提供了更为合理的数据。2008年IASB和FASB共同《讨论稿――关于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观点》,其主要内容之一是将财务报表按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金融活动分类,这与管理用财务报表的核心思想是一致的。基于这个背景,温青山(2009)以中石油和中石化为例,从财务分析的角度对财务报表项目列报调整的效果进行了研究,考虑到区分投资活动和金融活动难度较大,故借鉴了管理用财务报表的分类标准,将企业活动区分为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两类,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改进列报后财务报表的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能为企业信息使用者在评价核心业务能力、偿债能力、融资能力等方面提供更准确的决策信息。因此,财务报表项目列报的调整能增强财务报表的有用性。

三、财务杠杆与资产周转

1.财务杠杆运用的界限

财务杠杆是伴随着企业负债融资出现的,是企业金融活动的结果。虽然财务杠杆可以带来收益,但不能无节制地运用财务杠杆。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分析财务杠杆运用的界限。其核心公式为:权益净利率=净经营资产收益率+杠杆贡献率=净经营资产收益率+(净经营资产收益率-税后利息率)×净负债÷股东权益从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公式中可以发现:当净经营资产收益率大于税后利息率时,杠杆贡献率为正,随着负债的增加,权益净利率增加;当净经营资产收益率小于税后利息率时,杠杆贡献率为负,随着负债的增加,权益净利率较少。所以,净经营资产收益率大于税后利息率,是运用财务杠杆的界限。同时,净资产收益率也是我们债务融资成本的上限。

2.资产周转的策略

资产周转的衡量是判断一个企业经营活动效率的重要标准。杜邦财务分析体系对于资产的周转缺乏准确性。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下的周转不仅计量了金融资产,同时忽视了经营负债。负债对资产的周转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OPM战略正是利用了经营负债来加强营运资本管理的。OPM战略是指将占用在存货和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及其成本转嫁给供应商的营运资本管理策略,即利用供应商的资金为公司服务。现金周转期是衡量OPM战略的指标,现金周转期为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与存货周转天数之和减去应付账款天数。从现金周转期的组成看,经营负债的运用确实提高了资产的周转效率。在管理用分析体系下,对净经营资产收益率因素进行分解。净经营资产收益率=税后经营净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净经营资产经营净利率×净经营资产周转率其中,净经营资产=经营资产-经营负债。净经营资产周转率与现金周转期具有一致性,它们都考虑到了经营负债的周转。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的独特视角,让我们看到了资产周转的深层内涵,不能单从资产的角度判断资产周转效率,同时要合理考虑经营负债的延缓支付,二者相抵后才是真正的效率。这给了我们一个启示:在不影响企业信用的前提下,合理地多占压经营负债,使净经营资产规模变小,可以使资产更合理地周转。

作者:李德田 单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会计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