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经济下的财务风险管理及防控
摘要:随着新经济形势下我国医疗卫生市场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院面临的各类经济事项亦呈现复杂且多样的情况,财务风险是当今医院经济市场化转变过程中的客观与必然存在。全面认识解读并及时防范,是医院未来走向健康与稳定、持续且优良发展的必然前提与重要课题。
关键词:财务风险;要素成因;管理与防控
财务风险是每个经济主体在运营事项中都会面临及发生的风险突发事项和风险形成的可能,医院在面向新经济市场化的进程中,势必存在和面临着来自各经营事项的财务经济风险。及时识别与认知医院财务风险现象的预警信号与发生的成因,并建立和制定完善的与之相适应互补的财务预警防控机制,通过有效的措施与机制将风险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才能在医院经营战略活动中及时有效地发现、识别与防范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与形成。
一、财务风险本质内涵与要素成因
宏观看,财务风险是指包含未来有可能丧失的偿债能力及收益的可变性,与主体经营风险及未来预期收益离差直接相关的经济事项过程。医院财务风险则宏观表象为在医院财务活动事项中由于各种外来或内在不确定因素的介入与影响,使医院在未来财务经济事项的收益与医院预期战略收益发生了较大的赤字与偏离,而使医院蒙受较大经济损失的机会与可能。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基于各种内外部因素的影响,财务风险客观存在,是影响到医院经济效益的重要内容之一,介于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变化特点,因此加强财务风险防控与成因分析也是客观之需。医院财务风险产生的要素成因:(1)基础建设工程代建及应收款项可能引起的大额支付及应收挂账资金缺口风险。随着医疗市场增量需求的增加与提高,医院逐步顺应需求加大基础建设与设施的投资规模,相应的基建投资及在建款项因进度支付等原因,使资金款项不能适时跟进资产账户及记入到医院相应负债账目中体现,致使财务与监审部门难以做到适时的资金监控与预警。如果一旦大批欠款累计到期,会造成医院资金大额支付困难与断流,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医院的总体资金流量控制的运营计划,同时也因支付的能力限制,阻碍了基建投资事项的如期完成与进度时限的项目约定。(2)大型设备资金投入论证不实及赊入药、械及采购库存量的失衡所形成的应付和其他应付款项可能引起的医院大额资金支付风险。一方面,在对大型设备采购与投入事项中多数医院尚缺少完善的论证机制流程与风险效益评估认定考评;另一方面,在医院大额资金事项支出中,药、械支出的资金占比很大,但在药、械采购时计划部门却往往忽视了对药、械库存实有成本量的计划与评估,变相降低了医院实有资金的使用效率与流动性。(3)对银行借款事项过多依赖所导致的资金偿付财务风险(例如,医疗需求变化带来的建设与医院实有资金配置风险及财政拨款减少及其融资渠道受限,是资金来源降低所带来的经营资金差额风险)等,医院只能借助大额银行贷款来进行弥补与实现,同时作为相对经营稳定的医疗行业部门,也是金融借贷资本行业多年追逐的热门合作领域,举债经营成为了常态,使多数医院习惯于将银行借贷作为有偿使用缓解资金运营压力的一种运营模式与现象。虽说借贷事项有着明确的资金使用成本条例和宽松的使用时限优势,但到期偿还时如遇医院资金流量现状不足,就可能会陷入以贷养贷的恶性经济循环中。另一方面,对银行借贷事项过分依赖的另一个潜在风险,就是未来产生的巨额的利息支付压力与风险。(4)医院实有资产账实不符形成的隐形的财务经济风险。当今评价医院财务风险的现有手段,大多是将现有企业财务风险的理论与管理方法,运用到防控医院现有财务风险评价流程的操作中,如只限于用资产负债率和速动比率及流动比率等相关指标来衡量与评价医院现有财务风险等级,而却忽略了医院主体在经济运营过程中实有资产量与当期医院资产负债表实有负债数据的差异及相差较远等因素。原因是,医院固定资产的核算不计提折旧,所反映的只是其原始价值,因而虚增了医院固定资产的账务规模。其次医事医疗欠费的久挂于账,及医药费拖欠所导致的资金回收缺口与缺位,均造成医院财务报表与医院实有财务事项成果的相距甚远,因此往往在通过“资产负债表”来评估医院偿债能力时,略欠全面,必然会导致高估医院偿债能力,而低估了医院偿债风险的结论发生,被低估的这部分差异经济风险就形成了医院重要的不可规避的财务风险的一部分。因此,正确识别与分析财务风险要素成因,提升与加强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防控机制是当今医院经济管理科学化的势在必行。
二、医院财务经济风险的防控机制构建及对策思考
新经济形势下,在应对医院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间矛盾差异所显现出的财务风险,医院需及时启动风险识别机制与防控措施,同时建立并完善医院财务预警识别与监督和风险防范机制环境,对财务风险及时进行预警,以有效促进大数据背景下公立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与防控工作的提升与完善。
(一)完善全面预算管理机制财务部门要以医院远期发展战略规划和现有医院实际财务状况为载体,明确制定预算项目与战略目标,建立务实的预算计划标准,合理计划并确定项目筹资的规模与级次,优化项目支出结构,合理安排科学规划现有资金投入,避免因筹资不足或筹资过剩所导致的影响事业发展和资金闲置浪费的现象发生。在确定与论证医院未来发展所需负债规模时,应将负债数额与规模控制在科学的标准负债临界点之内为最优(负债临界点参数=当期预算期内收入×当期息税前利润率/当期借款年利率),换言之,医院未来的当期业务收入规模决定了同期医院的负债临界点系数,当负债数额与规模控制在医院的负债临界点以内时,可以确定,医院的财力可承受,财务风险发生几率较低;若负债规模与数额超过医院负债临界系数点,那么医院将会面临及产生较大的不可规避的财务经济风险可能,进而会影响到医院未来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使医院蒙受损失与财务经济风险。
(二)理性评估医院借贷需求,完善科学的可行性论证分析当今经济形势背景下,医院应借用适度贷款的经济原则,秉承公益性定位,在有效掌控与评估资金风险级次及安全范畴内按需取贷,既要确保维护建设及营运资金的及时足额弥补到位,还应将资金借贷成本控制在可控的水平之内,并依据稳健性原则,对当期医院的筹资来源、筹资结构、筹资数额、筹资期限、及筹资成本等有计划有监督、有考评的制定与设计,从融资、投资、资金等风险层面,对医院可能面临的财务风险进行评估解析,制定基于财务风险防控机制下可行的借贷事项与资金管理体系构建对策。为医院未来生存和发展负责地判定筹资融资方略,优化与利用长短期互补的组合贷款,分散与转移筹资风险。在资金筹措上,要明晰认识到贷款高额利息费用支出对医院经济运营产生的经济负效应及潜在的资金支付风险,因此不宜把借贷作为医院融通资金的主要方式。
(三)医院资产购入要进行可行性分析及价值率测算新经济形势下医院行业竞争力和市场所需,多数医院加大扩充基本建设规模与专业设备更新,在市场供给需求下,如何使投入资源取得最大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双赢是当今值得我们去分析与关注的重点问题,投资决策前期的财务预算与测评尤显其重要,在以问题为导向的原则前提下,需要做好投资决策前医院的财务预算与测评,而且还要做好投资后医院资本资源运营的全成本效益分析,通过对现有医疗设备投资的净现值、投资收益回收期、设备使用效率频次及成本降低率与医院投资利润率的实现等重要经济指标来对医院资本运营投资的实有效益作评估测算;对所形成的新旧固定资产存量能最大限度地做到院级资源共享,以提高资产与资源的配置与周转使用效能,以规避高投资设备因其利用率有限及自然损耗而被闲置与淘汰,造成医院资金与固有资本的贬值与浪费;对于流动资金占比率较大的药械采购,应在保证医院临床合理用量的基本前提下,合理减少实有药械库存量,保障医院资金的有效利用且流动可控,减少对短期负债金融的依赖,提升资金变现能力以降低财务经济风险的发生。
(四)完善医院经济事项运营监控机制在以财务法规与条例为政策引导下,完善:(1)医院债权债务与各类项目预算要建立健全辅助账,以监控与监督经济事项的动态变动状况,做到统筹兼顾。(2)规范经济事项的合同要素制度,对涉及医院关乎资金支付需求的各类基建与维修、药械与服务等对外所有经济活动均应实行合同化管理机制,规范签订合同条例中对双方紧急利益及义务和违约权责等合同要素的明确表述和说明列示,以规范程序签订具法律约束性合同,来规避因合同缺失或不规范而引发的不必要损失。(3)加强内部监审力度。内部监审的适时跟进可及时对医院经济事项及其会计账项风险及时识别与预警做出反映,及时发现与反馈医院内部运营风险的机制缺陷,适时提出改进措施与方略,以确保会计信息与医院实有账项的真实与契合性,增强医院抗御各类经济风险与各类突发财务风险的应变能力。(4)制定与完善病人应收款项的欠费管理体系。对确有支付困难的病人,医院在开通绿色救助扶贫通道的同时,财务也要跟进完善的救助扶贫费用资质的审验、审批手续流程与责权,做好核查与备查记录、催缴应收账项。医院层面要契合国家医保政策的合理检查与用药标准,减轻和降低病人费用的经济负担,从客观上杜绝和规避患者欠费的发生,以保障医院应收账项及资金费用能及时入账。(5)要建立与制定医院财务风险事项的预警监测指标。宏观层面,医院应根据自身的实际现状设计与制定医院内部财务状况与考核指标:例如,当期总资产收益率、当期资产负债率、当期债务基金比率、当期资金到位率、当期资金安全边际率及当期应收医疗款周转率等指标。财务部门要通过这些具体的量化指标来对医院当期的经营运营效益及资金筹集与资金管理效能等进行动态监控与跟踪,及时预警与识别医院财务危机与风险的发生与可能,实现资金运营有序,风险可控的良好运营环境与机制的形成。
结语
财务风险是现代医院面对经济市场的必然产物,也是所有医院经济运营过程中所面临的新问题。随着医疗体制的深化改革与不断发展,我国医疗行业及各类医疗实体所面临和承载的经济事项愈加复杂多样,因此管理者应从多方面着眼与筹谋,加强与完善医院财务经济风险的预警、识别与防范,完善内部资金管理意识与机制,对医院资金的运营要考评与风险评估兼顾,重视医院财务风险管理与管控。通过监督、预警、和防控来降低或减少财务风险,最大限度发挥医院实有资金与资源的使用效益,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与损失的形成,确保医院经济运营健康、有序、稳定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菊.医院财务控制探讨与实践[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2(02)
[2]商丽君.新形势下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风险及防范措施探析[J].商讯,2020(13):41-42
[3]李艳霞.论医院财务管理中的财务风险[J].经济师,2009(09):171-172
[4]喻琳.新经济形势下林业单位财务风险管理工作探究[J].中国外资,2012(15):153
[5]黄峰.大数据下公立医院的财务管理风险防控分析[J].财会学习,2020(02):32-33
[6]马忠,财务管理―――分析、规划与估价.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杨苏.基于财务风险防控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构建[J].财会学习,2019(23):53+55
作者:王明丽 单位:内蒙古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