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摘要: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特别是对于国有企业来说,由于其规模较大、经营领域较广,面临更多的财务风险。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而且与过去相比进步较大,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和不足,导致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受到影响。本文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问题进行了研究,不仅分析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而且还分析了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建立强有力的财务风险防范模式提出了一些策略。
关键词: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策略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越来越受到国有企业重视,国有企业对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越来越重视,而且也不断探索有效的防范模式,使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能力得到了加强,但由于财务风险的客观性、动态性等特点,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仍然存在一定的薄弱环节,要求国有企业运用科学理念和创新思维,从有利于控制财务风险、有利于促进国有企业科学发展、有利于强化国有企业战略功能入手,构建更具有科学性和系统性的财务风险防范模式。
一、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新形势下,国有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确保国有企业科学和健康发展,是国有企业必须认真思考的重大问题。由于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客观上面临着一系列财务风险,因而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特别是由于国有企业规模大,涉及到的财务问题相对较大,在当前网络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使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面临着新的形势,只有大力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才能为国有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如果不加强财务风险控制,国有企业一旦出现财务风险,就会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甚至对我国国民经济造成不良影响;只有大力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才能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具有拓展性,国有企业通过将财务风险防范纳入到财务管理范畴之内,可以进一步拓展财务管理领域,使国有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更具有超前性和战略性,进而使财务管理发挥积极作用,比如通过对经营风险进行有效控制,可以使国有企业经营能力得到提升等等。总之,国有企业一定要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这既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职能,同时也是确保国有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举措。
二、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存在的问题
一是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薄弱。要想抓好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至关重要的就是要具备强烈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从当前国有企业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已经给予了一定的重视,但仍然存在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不强的问题,比较突出的就是还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财务风险防范体系,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更多的是由财务部门负责,其他部门很少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这就直接导致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无法持续开展。比如某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工作的过程中,没有将经营风险作为重中之重,特别是由于财务部门不参与经营工作,导致经营风险相对较大,营业成本逐年上升,至关重要的是经营部门缺乏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二是财务风险防范技术落后。对于国有企业来说,在开展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一定要运用科学的技术,只有这样,才能使其取得更好的成效。但在当前网络经济、电子商务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个别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没有建立比较完善的技术体系,科技信息化的应用相对较少,而且也没有对相关的风险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导致财务风险防范缺乏针对性。还有一些国有企业不重视“风险点”的排查和监测,因而在开展财务风险控制的过程中缺乏针对性,相应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也缺乏有效的执行,同样会制约财务风险控制的深入开展。比如某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尽管已经将内部审计工作作为重要的方法和手段,但内部审计工作具有一定的形式化,导致内部审计不能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三是财务风险防范模式制约。对于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来说,必须不断创新财务风险防范模式,使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更具有效能化。从目前我国个别国有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尽管对财务风险有清醒的认识,而且也深刻认识到如果不能有效防范财务风险,极易对国有企业造成威胁,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没有建立强有力的财务风险防范举措,财务风险防范模式仍然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比如某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没有将财务监督与财务风险防范进行有效的结合,财务监督职能弱化的现象比较突出,直接导致缺乏对财务风险的有效控制;再比如还有一些国有企业片面的认为财务风险防范就是控制资金,只有资金不出现问题,就一定不会出现财务风险等等,都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财务风险的深入开展。
三、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范的优化策略
一是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要把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作为首要任务,通过卓有成效的教育、引导和要求,使国有企业各个层面、各个部门都具有较强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要切实加强对财务人员以及其他相关人员的教育和引导,同时还要把财务风险防范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体系当中,使财务风险防范具有文化导向,进而使国有企业所有人员都高度重视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要大力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体系建设,特别是要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通过开展专业化工作,使财务风险防范更具有针对性。要大力加强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建设,制定科学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并且根据财务风险防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不断丰富和完善财务风险防范制度,努力形成财务风险防范的规范化管理机制。二是改进财务风险防范技术。国有企业要想使财务风险防范更具有成效,一定要在改进财务风险防范技术方面取得突破,特别是要从当前网络经济已经成为重要发展模式的大背景入手,善于运用科技信息化手段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可以探索“互联网+财务”体系,强化财务风险防范的智能化水平。要大力加强财务风险防范技术的改革和创新,特别是要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将内部审计工作与财务风险防范进行有效结合,发挥内部审计的“问题导向”功能,发现财务风险及时制定防范措施。要进一步强化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建设,加大对财务风险防范的投入力度,使财务风险防范工作能够有效开展。要构建更加完善的财务监督体系,发挥财务监督职能,强化财务监督作用,通过财务监督工作的深入开展,使财务风险防范更加有的放矢。三是创新财务风险防范模式。国有企业要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促进财务风险防范的科学运转,不断创新财务风险防范模式。要建立财务“风险点”排查、监测、控制体系,发现财务“风险点”要及时做好防范工作。要大力加强财务风险防范联运机制建设,强化财务风险防范的系统性和多元化,综合运用行政的、经济的、法律的手段开展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既有利于提高国有企业各个层面对财务风险防范的认识,同时也能够做到防范到位。要着眼于防范操作风险,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要做到“专机、专人、专用”,确保不出操作风险,要善于运用系统化思维开展财务风险控制工作,大力推动财务公开工作,使财务管理工作能够在社会、公众以及工作人员的监督之下,对于提升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具有重要作用。要高度重视大数据技术在财务风险防范中的应用,强化财务风险分析,提升财务风险防范的有效性。综上所述,由于财务风险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因而国有企业普遍面临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尽管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在财务风险防范方面给予了一定的重视,而且与过去相比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仍然有个别国有企业在开展财务风险防范的过程中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导致财务风险防范工作没有实现突破,甚至出现了一系列财务风险。国有企业在未来经营与发展过程中,要将财务风险上升到更高层面,重点要在强化财务风险防范意识、改进财务风险防范技术、创新财务风险防范模式等方面下功夫,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创新,使财务风险防范工作取得新的突破。
参考文献:
[1]杜延华.大型国有企业重大财务风险的管控及应对研究[J].财会学习,2018(15):12-14.
[2]张海平.国有企业财务风险防控对策分析[J].经贸实践,2018(06):271+273.
[3]李金刚.国有企业财务风险内部控制问题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02):133-134.
作者:何女 单位:舟山海城置业有限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