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防范探析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事业单位也在进行飞速的发展,在发展过程中自然避免不了财务风险问题的出现。本文从强化风险管控能力等五个方面提出建议,希望事业单位能够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地防范并进行有效的管理,使事业单位更稳健的发展。
〔关键词〕事业单位财务风险风险管理
一、事业单位易出现的财务风险特点
事业单位一般都会在投资、筹资以及管理方面面临财务风险,这是事业单位财务风险的特点。事业单位的性质会导致在管理中投资受限,容易造成资金多数转化为固定资产的情况,在投资的时候出现资金周转不开的情况,进而引发财务风险。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在筹资过程中容易出现财务问题,如有些事业单位将大量资金投入到长期项目中,资金数额较大、运营时间较长、回收较慢等问题容易导致资金出现问题。还有一些事业单位仍然固守原有的管理方法,制度不完善造成明显的管理漏洞,从而引发财务风险。
二、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的常见问题
1.风险防范意识薄弱。某一事业单位参与到项目建设中来,一定要对单位外部的影响因素进行严格把控,应根据自身情况开展财务工作。事业单位有些工作人员的风险防范意识较弱,往往只是按部就班的进行工作,严重缺乏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容易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
2.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一些事业单位在开展活动时,不注重内部控制工作的开展,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体系,导致单位无法提前预防财务风险,对国家政策法规理解不够透彻,执行也不到位,具体工作责任得不到落实,这样容易使事业单位出现财务风险问题。
3.监督力度不够。从事业单位外部的监督环境来看,大部分单位必须要受到监管部门的临时检查,然而监管部门因检查的侧重点不同,形成不了监督合力,检查得出的结论也较为单一,影响监督部门发挥的实际作用。对于内部监督环境,少数事业单位缺乏对审计的重视程度,没有设立单独的内部审计机构,审核监督作用甚微,造成对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监督力度不够。
4.职责范围不明确。对于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来说,他们不仅需要做好防范财务风险的问题,还要对内部进行有效控制,与各部门之间也要保持密切的交流与沟通,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范围。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人员对各项财务工作干涉过多,由于没有时间参加学习培训提升个人综合素质,致使财务管理工作进行不顺利,另外多数财务管理人员还是其他部门资历较老的员工兼任的,有的财务工作人员甚至是兼职人员,员工缺乏一定的专业水平,这些因素极易造成管理工作出现问题。然而,在事业单位的实际运营中,各部门的职责划分不明确,缺少严格的规定,对财务风险防范及管理工作有重大的影响。
三、事业单位防范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强化财务部门预算管理的建设,提高员工风险意识。事业单位必须要强化每名员工的财务风险防范意识,在预算过程中应根据财务管理的规定严格执行,有效防止因财务预算的问题导致财务风险的发生。主要从加强审核,构建新的预算编制等监管行为来加强预算管理。利用完善的预算编制方法及时发现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中出现的漏洞及问题,将各类涉及到经济支出的活动都记录清楚,使预算管理更加规范化、合理化,以此达到对财务风险问题的预防。另外,财务部门的每个活动都存在财务风险,要想有效地控制财务风险,就必须加强财务人员风险意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风险应对能力。财务人员必须具备提前检测到未知风险的能力,在财务工作中做到未雨绸缪,及时发现危险因素并及时处理,以此减少事业单位因财务风险造成的损失。
2.加强内部控制体系,预防财务风险管理。事业单位在进行重大问题决策时,要构建完善的决策机制,提前做好风险测试及市场调查,对得出的结论进行深入分析,将风险在事前进行有效防范,对决策的事件进行严密追踪。必须将风险管理贯穿于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中,如在事业单位监督工作的决策环节中要做到各部门互相影响,有效加强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而完善财务风险的预防体系。与此同时,事业单位需要准备多种风险防范措施,有效面对突发性的财务风险问题。在事业单位的工作中要确定责任人,有效建立责任制,将财务风险防范细化到个人,由个人进行风险评估等问题,有效防范财务风险的发生。加强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把重心放在风险评估上,明确事业单位的活动流程,建立健全的风险评估机制,从多方面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的评估。
3.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工作加大监督力度。从事业单位的内部监督环境中,单位要设立单独的审计机制,加大对内控制度的执行力。为预防在财务部门中出现违法违规以及贪污的情况,事业单位要定期对财务部门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完善,对单位各部门的任务进行检查,同时要保障信息的公平性和公开性,将财务工作进行公开,让广大群众进行监督。另外,事业单位还要做到未雨绸缪,有效地规避财务风险问题的发生。同时,在单位的外部监督机制下,要注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联动,从得出的评估结果对部门之间开展有效的协调工作,使事业单位的风险防范机制更加完善,避免不必要的财务损失。
4.建立完善的信息化内部控制平台。一是建立完善的内部数据管理体系,形成有效的信息沟通。如今大多数事业单位应用的信息平台比较多样化,但都存在系统之间信息资源不能共享的情况,这不但加重了财务人员的负担,而且还增加了事业单位实行内部控制体制的难度。建立有效的信息化内部控制平台,有利于实现单位内部的资源共享。二是对现金流进行严格把控。如对单位账户余额的管理,公款消费等都需要实现信息流与现金流的统一,这样可以有效规避事业单位在预算资金方面出现问题。三是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体系。对事业单位的内部进行有效控制,实行内部控制管理,有利于及时发现风险,由财务管理部门及时作出应对措施。四是我国事业单位当前的首要任务就是构建完善的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不论是在任何行业中都要树立严格的规章制度,才能正常发展。由于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较晚,落后于大多数发达国家,因此事业单位要参考借鉴发达国家的信息化知识,结合自身情况构建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将得到的数据信息统一录入到计算机平台的系统中,以此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减少因人工核实带来的错误。通过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将原有的信息数据进行保留,规避在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管理工作的成效。
5.加强绩效管理,有效防范风险。事业单位要对原有的规范制度及条文进行深入的研究,汲取之前好的地方,对制度进行改良,加入符合当今时代需要的元素,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加市场化。将经过改良的财务管理制度严格落实在工作中,起到规避风险的重要作用。在构建健全的财务风险管理制度过程中,要对事业单位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进行深入的分析,结合国家的硬性标准使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得到保障。要及时根据风险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分为不同的等级进行处理,选择合理的应对策略,有效控制财务风险的发生。由上述可知,加强财务风险防范与管理是事业单位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防范机制需不断完善,领导层要给予高度重视,构建健全的风险预警体系,为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平台。
作者:邓引明 单位:南昌市港航管理处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