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式教学探究
摘要:在我国的汽车专业教学中,发动机原理及构造、汽车运用以及维修等模块的内容常常是独立进行的。这种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完全掌握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的所有知识,学生很难对这些知识进行融会贯通,也不利于学生后期的应用。为了减轻学生学习压力,增强各模块知识的衔接性,文章我围绕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教学方法现状展开,分析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
关键词: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
1引言
我国在汽车专业的传统教学模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上升,已经难以满足现代化进程的需要。为了提升汽车运用和维修专业教学水平,必须要跟随时代的发展步伐变革其教育方式。当前,新型的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在技术型人才培养方面得到了重视,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2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现状分析
2.1理论知识时间跨度大
现有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安排理论课上课时间时,中间的间隔期都比较长,大跨度的时间安排使得教学效果极不理想。比如,在讲解发动机维修方面的理论知识时,会先讲解发动机的构造、各零件、维修步骤、如何排除故障等内容,而这些内容跨越了两个学期。这种理论课时间安排会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忘记前面所学知识,对理论知识的记忆也比较分散,不利于学生形成系统性的知识体系,难以学到真正内容。并且很多学校在设置课程时,会将理论课与实践课分离开来,这增加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不利于学生获得熟练的技能。
2.2基础知识较差
很多汽修专业的学生在文化基础知识方面的积累不够,学习能力也有待提升,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时,会比较困难,很多知识点其都不能够理解。并且此专业的部分学生在空间想象方面的能力并不强,很难较好的学习汽车零部件的构造图,其学习过程相对困难。久而久之,学生很容易丧失掉学习的兴趣,也不能够对本专业的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理论也无法应用于实际中。当学生毕业出社会后,在实践工作岗位中,往往会出现动手能力低下的问题,而此时的学生依然没有了继续学习的心境,难以在此方面为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2.3教学方法受制于传统理念
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相关课程教学上,教师的教学方法会普遍受制于传统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容易过度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忽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全方位发展。这种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受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会影响学生和教师自身的发展。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时间上比较紧张,理论知识的教授往往不到位,实践教学又无法统筹,使得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现状令人堪忧。
3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究
3.1理论指导分析
在讲解理论知识点时,一次性不要讲解得太多,过多的知识点学生难以掌握和消化,学生不仅容易混淆知识,而且也会增加其负担。所以,教师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最好是先将理论知识梳理一遍,按照一定的联系和逻辑顺序向学生进行讲解,并强化各知识点的实用性。比如,在讲解机体构造时,不仅要讲明机体的各组成构建,相关构件的作用,气缸盖如何拆卸和安装机器原则方法,还要详细阐述相关技巧。每一个模块单元都是学习和讲解的重点,而每一个重点知识都会包含特定的技能,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每一项技能,教师要强化概念、步骤、方法等内容的讲解,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要求,并发挥出此项教学模式的积极作用,利用此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3.2实际训练分析
教师在进行现场示范指导时,应当尽可能的用比较简单、直白、易懂的语言进行描述,在示范相关操作时要准确、规范,并把控好速度,按照一定的顺序将所有动作有机的联系起来,给学生演练完整的操作过程。在演示的过程中,教师要穿插必要的文字描述,向学生讲解为什么要这么做,换做其他的方法能否可行,并帮助培养学生在汽车维修操作方面的理念,让其形成正确的概念,全面掌握具体模块的知识点和技能。具体而言,在拆装活塞连杆组时,教师需要先向学生描述理论原理,特别说明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安装要点,表明安装记号和安装朝向,明确螺栓的力矩要求,然后按照最高标准向学生进行操作演示。在讲解那些复杂的操作时,教师要适当的放慢速度,并将各复杂环节进行分解演示,配合必要的文字说明,但要注意讲解的内容与操作内容要保持完全一致性。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复杂的操作,这些内容的学习难度比较大,相关环节的操作技巧性比较强,大部分学生都很难掌握。所以在讲解复杂动作时,一定要注意分解,并放慢演示速度。比如,在演示如何调整链轮传动的气门间隙时,由于第一缸压缩上止点很难找到,学生大多不明确此点位于汽车何部位,在操作时很难把握住要点,操作过程和操作结果都不理想。第一缸压缩上止点的位置并不是对上止点的记号就可以了,其需要教师在演示过程中告诉学生这一注意事项,让学生了解汽车上并不是只有第一缸压缩上止点,还有排气上止点。在调整气门间隙时,要将各具体步骤进行细致分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认识第一缸并明晓第一缸的具体位置。然后再找出气门并对其进行摇臂动作,做好相关上止点的记号,分别对其进行调整。并在调整过程中详细讲解每一步骤的目的意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深化理论认知并锻炼其操作技能。在实训讲解过程中,教师还要注意向学生告知必要的注意事项,并重点强调动作要领,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利用最有效的方式学习汽车维修相关技能。比如,在演示如何拆装发动机时,在演示之前要先告知学生相关注意事项,发动机的拆装方法、顺序以及技巧等,并告知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工具和利用零件进行检测。在讲解拆卸顺序时,可以先板书具体内容,然后根据板书内容一步一步进行操作示范,并让学生做好笔记,记录下各种零件的名称、安装部位以及其他记号。在安装不可互换件时,要详细讲解螺纹连接件的力矩和顺序并调整各零件间的间隙,争取让每一位学生都掌握发动机的拆装方法,并能够熟练运用。为了增强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效果,在进行实训模块的内容时要加强课堂的巡回指导,对于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错误要及时进行纠正,并及时向学生解答其疑惑之处,提醒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安全隐患。
3.3课后总结及成绩考核分析
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有效的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结合到了一起,密切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联系,并深化了不同板块知识之间的联系。但这种教学方式并不是仅仅停留在教学过程中的,其还需要重视课后的总结以及成绩的考核。具体而言,课后总结主要是对具体模块知识进行学习之后,对其重要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进行总结,并构建一定的思维导图,将所有的知识点串联在在一起,增强知识点之间的系统性,深化学生的记忆,进一步巩固学生的知识点并提高其技能。课后总结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其不仅能够巩固上一环节的知识和内容,而且其还能够为下一个实训环节的教学活动开展奠定基础,做好准备工作。成绩考核主要是指在学习完某一模块的知识后,依照教学内容设置一定的考试题目,对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来评定教学结果。在进行成绩考核之前,需要先制定一定的评分标准,并依据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划分好阶段性考核成绩在学期成绩中所占的比重,强化模块式教学结果的应用。
3.4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建议
在汽车运用于维修专业教学过程中,采用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对设备的要求较高。而要满足教学设备要求,单纯依靠学校基本上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加大学校与社会企业主体之间的联系,为学生创设一定规模的校外实习机会,建立校外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应用。加大校企合作是有效途径之一,让学生在学习了一定的理论知识之后,投身于4S店和汽车美容店以及维修厂进行实训,并争取让学生在实习基地就业。在学生实习的过程中学校可以额外聘请汽车企业的人员来对其现场操作进行指导,让学生在故障剖析排除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实际动手能力。其次,为了尽快适应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模式,需要加大师资培训力度,提升教师群体的理论水平和实际动手能力,并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具体而言,学校可以拓宽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渠道,聘请经验丰富的专家为教师上课,或者是让教师带着疑问去汽车修理厂进行短时间的学习,与此同时,强化教师之间的交流培训,以从整体上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此外,为了深入落实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学校还需要调整或者是更改现有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以及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置。并根据时代发展的需要,重新编制专业教学教材,增强教材的使用性,进一步密切教材与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之间的联系。
4结语
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然不能够适应现代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教学需要了,必须要对其进行革新,将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方式深入用于此专业。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此专业的教学目的,为社会培养出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来君.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的试探[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08:55-57.
[2]魏莹.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J].亚太教育,2015,09:174.
[3]崔永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一体化教学刍议[J].科技展望,2015,18:206-207.
[4]任洪涛.汽车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探索[J].职业,2013,11:49-50.
[5]张志勇.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模块式一体化教学法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研究,2005,05:22.
许江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