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集团企业也得到了迅猛的发展,但随之而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也逐渐增多,其中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便是企业的财务风险问题,本文将就集团型企业财务风险为主要着手点,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集团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系统;问题分析;措施解决
一、集团型企业出现风险问题的原因
1.盲目重视内部人员利益。集团型公司因为其经营规模过大,经营范围过广,很容易出现子公司与总公司发展进程不协调等问题,面对总公司所下达的决策,子公司很有可能为了维护自身内部人员的利益而对其决策有选择性的执行,从而影响集团整体利益。除此以外,当子公司在进行投资时,多考虑项目的短期性以及自身可获得利益,而忽视集团整体的发展。同理,子公司在进行资源分配时,多是以自身利益最大化为主要依据,而未考虑集团企业的长远发展。
2.多元化经营造成财务风险。每增加一项经营项目,企业所需要承担的经营风险以及所需要承担的支出都会随之增加,例如,企业在开展一项新业务时,需要投入大量的广告以及营销费用,以此来保证自己的经营发展。同时,对于企业来说,除了一般性的经营支出以外,企业还有可能面临一些隐性成本,过重的成本负担使得企业不得不大量吸收外部资金,而一旦外资金与企业内部资金供应平衡被打破,企业很有可能陷入财务困境,甚至面临破产的风险。
3.财务杠杆效应造成财务风险。对于大多数的集团型企业来说,其多以产权为主要纽带,总公司主要通过掌握股权的方式来对子公司进行控制,这样方式在扩大资本的同时也增加了财务的风险性。一旦其中一个子公司出现经营风险,在财务杠杆的效应之下,很容易造成整个集团资金链的崩裂,使得整个集团面临巨大的财务危机。
4.信息失真造成财务风险。在现代社会中,及时有效的信息是一个企业可以有效发展的前提与基础,但就目前来说,我国很多集团都存在着信息不及时、不透明等问题,集团公司的各个部门之间往往为了保护自身利益而不愿意提供财务信息,失去了有效信息的支撑,集团领导者很难做出科学决策。甚至某些集团部门还存在着提供虚假信息等行为,严重影响了报表的真实性,子公司的实际发展状况无法得到真实的反映,信息透明性缺乏,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5.市场导向缺乏而造成的财务风险。就目前来说,我国企业的扩张多以政府各项优惠政策为主要依据,在政府的引导之下发展起来的,而并非是在市场竞争中发展的结果,因此,集团企业多缺乏市场生存能力,很难适应市场变化,一旦经济市场发生变化,出现经济危机,企业很有可能的面临巨大的财务风险。例如,韩国大型企业集团危机爆发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在面临金融危机时,企业在政府支持下盲目扩张、过度负债的缺陷表露无疑,最后导致韩国企业集团大面积破产。
二、有效加强集团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相关策略
1.构建科学的财务风险管理信息体系。资金是促进企业发展的关键,因此,加强企业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强化财务的警示功能是企业可以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就具体来说,企业应该要对公司日常的银行结算情况以及现金收支情况进行定期的分析,及时掌握公司在各个银行的信用额度。同时,根据公司的具体发展情况,建立相应的财务指标,并构建财务风险警示模型,以多变量警示及单变量警示分析方法来对集团以及各个子公司的财务经营状况做定期的分析,从而及时发现财务问题,有效规避财务风险。
2.提高集团公司的财务预算水平。为了保障集团资金的有效配置,企业应该重视自身财务水平的提升,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构建财务预算管理组织部门。财务预算管理部门主要是根据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来制定出科学的财务预算目标,并将其交由预算执行的部门作进一步的分析。而预算执行部门在收到下发的预算财务指标之后,应该结合公司的具体发展情况,对该预算计划做一个可执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执行方案。同时,由相关职能部门组建的财务委员会,还应该对预算目标进行跟踪处理,及时发现预算执行中的问题,并将这些问题及时的反馈给预算执行部门,让其作进一步的完善处理。除了要加强集团的预算管理之外,企业还应该保证预算管理的全面性,例如,集团在制定出总的年度预算之后,各分支机构还应该根据年度预算做出各自的月预算,且在每个月的月末,对预算指标的具体完成情况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对下一个月预算做出调整。而在每年的年末,集团以及各个子公司应该要对总的预算执行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及时找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解决措施。
3.强化风险导向的内部审计制度。为了加强企业集团对风险的防范能力,集团可以加强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的有效联系,构建一套制衡机制,从而提高集团的财务风险管理水平。具体来说,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主要负责集团以及下属各分支公司的审计稽核工作,并对公司在经营管理中很有可能的面临的风险进行及时的预警、监控、评估,同时,为了进一步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系统,企业应积极开展风险管理监控项目,从而实现监控措施的多元化,提高企业内部审计对风险的防范水平。
4.构建企业财务风险的预警识别系统。企业经营范围不同、经营项目不同,其所遇到的风险也是有所区别的,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应针对自身所遇到的规模风险、价值链风险以及其他风险,来建立有利于自身发展的财务风险预警识别系统。例如,企业的价值链风险贯穿与集团企业的整个发展之中,其不仅涉及到集团总公司、还会涉及到集团下属的各个分支机构,这样相互影响、相互联系作用的关系将会成为风险传导的有效途径,甚至还会增大风险的破坏力、影响力。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建立财务风险的预警识别系统,不仅需要对企业的现金流量、偿债能力、获利能力以及经济效率进行监控分析,还应该构建风险包含风险应急措施在内的风险应对方案,这样当企业一旦面临财务风险,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从而有效降低风险的破坏力,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5.利用实时信息系统对公司财务进行全面监控。为了有效避免企业无效资金占用情况,提高企业资金的利用效率,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实时信息系统,对公司的财务进行全面的控制监督。例如,为了保证实时信息系统以及企业其他系统的稳定发展,应该将企业的管理软件、业务流程做统一设计、统一规划处理,从而保证一般管理与风险管理系统的相互融合。同时,为了保证企业风险管理信息系统使用的有效性、科学性,企业应该加强财务信息的共享性,保证企业的各个业务部门、各个职能部门都可以及时的调用和了解信息,这样不仅有利于保证集团决策的科学性,还有利于加强企业的风险管理,促进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
6.提高财务控制水平,构建科学的财务控制机制。为了实现集团合资公司之间的分权、集权关系的有效处理,根据企业的发展特点,选择最适合其发展的财务管理模式是关键。具体来说,企业除了需要保证集权和分权的平衡适度性之外,还应该建立利益与权责合理分配的机制,以权责分配的明确来保证企业管理经营的有序进行。同时,为了进一步优化企业的财务管理行为,企业相关的财务部门应该强化对成本控制、决策投资等方面的研究分析工作,以建设内部的结算中心和多样化的内部市场化建设来提高其财务管理的水平和能力。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市场的发展需求,企业也需要强化其财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资源规划系统的科学化,以企业的供应链以及流程再造系统来实现对企业财务资源的合理规划,提高企业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企业集团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三、结语
在新的市场环境之下,企业为了更好的发展而不得不努力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控制水平,加强集团型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建设。但就目前来说,企业在财务风险控制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彻底解决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努力。
参考文献:
[1]舒凯.我国企业财务风险的识别与度量分析[J].会计师,2010.
[2]郑雪勤.浅谈企业财务风险以及防范[J].企业导报.2011.
作者:王梦飞 单位:陕西省西安市西部机场集团有限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