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业务的财务风险控制现状
摘要:本文在分析我国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基本信息、巧妙地选择融资方式、合理安排支付方式以及融资结构合理化等防范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并购;财务风险;控制
一、我国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
(一)我国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控制存在的问题
1.并购决策期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1)选择并购错误。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只关注短期利益,只是以短期生产要素需要为目标进行不必要的并购。打比方说,很多企业和上市公司合并,大多数只是为了上市公司虚假的“外壳”,而非看重上市公司真正的业务能力和发展潜力,只是被上市公司包装很好的报表所吸引。很多企业没有自己的核心价值导向,所以没有达到真正战略并购的目的。(2)企业并购主体的错位。按照常理而言,企业并购的主体应该是出资者。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很多出资者的地位并不独立,往往政府参与过多。所以很多时候,企业并购并不是市场的规律行为。这种人为的硬性要求很容易导致决策之间的矛盾,降低企业间管理效率,最终根本无法实现真正的协同效应。2.并购交易期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1)融资问题。在我国市场环境下,大多数企业都存在自由资金不足现状,所以很难进行以自有资金为主的并购。再者,商业银行贷款放款要求过高,一般的中小企业很难从银行获取大量的资金。债券融资本来可以是很好的融资方式,可是我国债券的发行还是受控于国家,所以很难在并购时进行自主地债券发行行为。在证券市场,由于容量有限,股票的发行也有很严格的限制,中小企业融资规模较小,成本高加上自身的资信不高,这就使得股票融资的难度更大了。(2)支付问题。我国绝大多数的收购业务都比较单一,大多数都只局限于“现金支付”,现金支付要求企业在到期日偿还相当大数量的金额,收购方会遭受巨大的付现压力,而且会增加目标企业的税收负担。另外,在我国也出现了特殊的支付方式,例如在政府的干预下,把不善经营的企业强行划转给收购方,虽然不存在形式上的支付,但是使得收购企业承担了剥夺成本。现如今我国证券市场存在流通性差、庄家主导的现象,所以这也是并购市场支付方式单一的重要根源所在。3.并购整合期财务风险的控制问题(1)未认识到企业并购后财务整合的重要性。纵观我国国有企业并购的现状,很多企业制订了非常完善的战略并购方案,融资支付的问题也得到很好的解决,但是就是没有预先规划好并购后的整合方案。企业并购结束后,没有认真细致地进行并购整合。(2)并购后缺乏科学的资本结构。由于我国企业并购后普遍存在较高的负债比率现象,使得并购后的企业资本结构趋于不完善。在负债比率较高的情况下,经济收益变动性加大,增大了财务杠杆系数,企业的经营风险随之而来。在企业并购整合期如果出现资本结构倾斜的现象,财务整合效果就很难达成,企业并购的成功率也随之降低。
(二)我国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形成的原因
1.信息不对称产生估价风险通过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可知,并购前的充分调查对于目标企业的信息全面了解十分重要。对目标企业估价的偏差会带来支付过度的财务风险。得到信息的质量取决于多种因素:并购企业属于善意收购还是恶意收购,企图并购时间的长短,目标企业上市与不上市的区别,审计与并购时间的差距。所以信息的不对称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价值评估风险的所在。然而很多企业并购前获得信息的不充分、无效也为整合风险留下了隐患。再者,评估机构评估方式方法的不确定性,使得大量的信息从产生到传递的过程中失真,更大大加大了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2.融资支付方式不当企业并购中融资决策的决定会给企业的资本结构和资金规模带来重大的转变,并购的动机不同以及目标企业收购前资本结构的不同,所以企业并购所需的自有资本和债务资金、长期资金和短期资金的投入比例存在差异。如果并购企业只是想短期的暂时拥有目标企业,企业的选择应该是资本成本低的短期借款方式投入资金。如果并购方想长期拥有目标企业,融资方式的选择就要以目标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以及资本结构来确定。相对合理的资本结构应遵循的三要素: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债务资本与股权资本保持适当的比例;短期债务资本与长期债务资本搭配合理。但现实是,由于并购所需大量资金,所以企业会产生大量债务、新发行的债券、股票,然而这些因素往往造成企业结构的失衡,资本结构随之改变。3.财务整合的不确定财务整合发生于企业并购之后,其实很多不确定的因素也存在于财务整合的过程中,财务风险很多时候也是伴随着整合的不合理产生的。由于并购企业和目标企业在资金结构、财务处理程序、财务人员构成,财务部门的组织构成等方面都◇伍子卿存在着差异,这就要求并购企业对整合要做到充分细致。资金结构的调整、财务处理程序的统一、人员和部门的调配等各方面精确化之后,财务风险才有可能降到最低。据不完全统计,在并购失败的案例中,80%是因为财务整合的失败。在整个持续经营过程中,财务风险处处伴随,其实是无法做到完全规避的。怎样把财务整合后的风险管理好是控制企业并购中财务风险的重中之重。
二、防范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对策
(一)充分了解目标企业的基本信息
1.对财务报表数据进行详细解析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来源之一就是财务报表。通过对财务报表中财务数据的分析,能够了解目标企业的资产经营状况以及资本结构的组成,从而能对目标企业的价值进行最合理的评估。2.聘请专业机构进行真实性调查有些时候,被收购方为了刻意抬高自身价值可能会刻意掩饰其真实性,对财务报表中的一些数据会刻意隐瞒,也是造成评估价值不合理的重要因素。这就需要并购方聘请专业的机构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调查,确定报表披露的真实性、全面性。3.聘请律师评估并购方也需要聘请律师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并且提交评估报告。这种调查是财务报表之外其他内容的真实性调查,目的是做到对目标企业合法经营的真实性进行甄别。
(二)巧妙地选择融资方式
1.内部融资方式的选择在内部融资方式上,企业应该对自身资金结构以及偿债能力有一个充分的风险评估。另外,对于目标企业的资本结构、资本运营状况、股票、债券等变价因素也需要做一个详细的预算。在预算明细做到知己知彼的基础上,使得融资选择最合理化,这样企业在后期的财务整合过程中才不会承担太大的风险,也是对于财务整合风险很好的规避。2.外部融资方式的选择在外部融资方式上,贷款必须优先于债券、股票融资。相比较债券、股票融资,贷款的速度更快,而且贷款也不会泄露企业机密。在企业并不急需大量资金的情况下,贷款融资是很好的选择,不过首先确定的是企业没有不良记录。当然债券、股票融资也有其优势所在,重要一点就是资金筹集的数额巨大。那么债券与股票相比较,债券是要优先于股票的,因为股票相比债券,发行成本更高,而且股票市场的变动情况不可预知,债券反而更为稳定。
(三)合理安排支付方式
在企业的资金流动性不强、自有资金充足、股票发行价格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可以选择以自有资金为主进行混合支付;若企业的负债较高并且生产经营状况不佳,此时企业最好选择转交股权的方式进行混合支付,考虑税收筹划的前提是企业的经营状况良好;若企业预期的收益巨大,企业可以考虑以债务支付为主的混合支付方式,利用债务进行抵税可以降低企业的资本成本。
(四)融资结构合理化
1.资本成本最小化因为无论什么企业,只要收益小于成本,那这种并购是没有意义的。所以企业必须选择成本相对而言较低、收益较大的融资方案,即资本成本最小化原则。2.资本结构合理化为确定合理的融资结构,企业应保证自有资本、债务资本与权益资本之间有恰当的比例。若企业以债务资本为主,企业要承担到期还本付息的风险,企业要按照期限来搭配短期债务与长期债务的比例。以权益资本为主的融资结构要预防敌意并购的风险。企业要充分开拓自己的视野,权衡利弊,灵活地选择多种融资渠道,确定最适当的融资结构。
(五)并购后的整合
1.企业自身内部的整合并购后要加强企业自身内部制度的管理。随着企业经营规模的加大,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也会提高,也就意味着竞争将增强。所以企业必须强化内部的控制制度来妥善面对市场的冲击。2.并购企业与目标企业的整合这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管理模式的整合。不同的企业管理经营模式是不一样的,怎样将两者有机地融合是一个难题。并购企业应该尽量使自己的管理优势渗透到目标企业,巩固加强两者的有机管理;第二,双方企业资源的整合。企业资源的整合包括各种客户资源、供货方、各种人脉资源等。企业应该充分将各方经济资源进行整合,全面领导和规划,减少各部分损耗,让企业集团效益最大化;第三,企业文化的整合。企业并购对于管理人员以及普通员工来说都是巨大地变革,不同地域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大不相同。怎样避免文化冲突的发生需要企业制订详细的文化整合方案,文化的巧妙融合能大大降低整合后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邓慧玲,李柔.优酷网与土豆网合并案例浅析[J].商场现代化,2012(26).
[2]蒋孟霖.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以中国平安并购案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5.
[3]罗芳芳.企业并购财务风险分析―以双汇并购史密斯菲尔德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5.
[4]王佳苡.浅谈企业跨国并购财务风险―基于联想两次收购IBM案例[J].商场现代化,2014(24).
伍子卿 江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