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摘要】近年来随着高校不断扩招,高校财务风险问题也逐步显现,本文通过简单的分析高校财务风险的含义以及风险的表现类型,阐述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几点解决措施,希望对降低我国高校财务风险,促进高校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一点帮助。
【关键词】高校;财务风险;成因分析
引言
近年来,在我国高等教育全面发展的背景下,高校招生规模越来越大,导致其财务面临窘迫,需要承担巨大的财务风险,这就要求高校在制定其发展战略的同时,要考虑其财务问题,提升其财务的管理水平,为高校健康、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一、高校财务风险的含义
所谓财务风险是指在经济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影响财务安全和财务收支,造成财务损失。而高校财务风险则是指学校在运营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难以控制和预料的因素,造成财务误差,给学校财务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损失。不管是对于企业这种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还是高校这种非营利性质的教育事业在其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存在一定的财务风险,企业与学校二者之间的风险既有共性,也存在本质的差异,前者是完全以盈利为目的的,而高校的资金运动则是以高校教育事业,科学研究为根本的,因此,相对于企业事业单位的财务风险,高校的财务风险还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财务风险内容主要包括:筹资、经营、投资及管理风险这几个方面。
二、高校财务风险主要表现类型
高校财务风险多种多样,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管理风险。财务预算管理不完善,资金使用效益不高,管理控制办法不当,造成财务收支不均,资金短缺,不利于学校持续、稳定发展。财务管理约束力不强。二是投资风险。为了能在市场竞争中保留优势,脱颖而出,高校就必须要加强改革,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加强对相关的基础设施的建设,满足教学的硬性要求,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人才的资金投资,也满足学校长远发展的软性要求,而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资金投资,如果不正确处理好投资金额和实际情况的关系,则会造成财务风险。如:部分高校没有结合学校的财务情况,盲目进行资金的投资,导致财务负荷严重,造成短期流动性风险加大。而且很多高校没有结合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盲目,随意投资,导致入不敷出,不仅造成资金的浪费,并且给高校后期的财务投资造成一定的压力。除此之外不少高校还将资金投入股票或者其它的具有高风险性债券上,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三是举债风险。近几年来,高校扩招,高校纷纷大建新校区、新校舍、大量购置设备和盲目引进人才,贷款数额越来越多,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所需要的资金需求量也越来越高,学校要想取得发展,满足其资金需求,就必须要加强资金的投入,除了要依靠教育经费拨款、学费、科研费用以外还需要大量的向银行进行融资,以缓解高校教育资金短缺等问题,但同时又给高校财务造成了更大的压力,高校不得不支付高额的利息,招生规模的不确定性等一些因素使得学校未来支出压力越来越大,面临的还款压力也越来也大,承担的财务风险也在进一步的增长,如果不采取有效的手段加以控制和管理,高校财务风险将会进入一个非常不利的恶性循环中,严重的影响了高校持续稳定的发展。
三、我国高校财务风险的形成原因
(一)管理者风险意识淡薄,认识不足。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所需要的银行贷款金额越来越大,财政拨款与高校运营资金需求之间缺口不断的增加,为高校财务带来了诸多的不安全的因素,财务风险系数不断的增加。但高校管理者风险意识依然淡薄,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盲目的追求扩张和建设,不能从根本上结合学校发展情况和财务情况进行科学的财务划分,资金使用不合理,收支不均衡,造成资金的过度消耗和浪费,使财务风险日益增加。
(二)盲目的扩大规模,负债过度膨胀。尽管高校规模和基础设施建设是判断高校实力的一个重要的外在标准,是提高其市场竞争力和保留优势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因此,部分高校都选择扩大规模建设,强调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盲目的追求规模,而忽略了资金和财力方面的限制。导致入不敷出,而高校又作为非营利的教育事业,财政拨款有限,收费标准也是严格管控的,使融资金额超过了高校的还款能力,使负债过度膨胀,高校财务风险日益严峻。
(三)内部控制薄弱,制度不完善。目前,很多高校管理者把工作的重点仍放在教学、科研、招生等方面,对内部控制的重视度不够,学校内部管理仍处于一个比较散懒的状态,各部门之间缺乏有效的交流,监管制度不完善,财务资金使用不合理,甚至出现贪污腐败现象,严重的影响到高校正常、健康的运营。
(四)经费渠道单一,筹资方式待改进。尽管,当前国家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度越来越高,在高校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国家财政拨款的金额也在进一步的提高,以缓解高校的办学压力,但从根本上来看,国家财政拨款只是高校经费渠道了一个方面,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高校资金短缺问题,在办学规模和办学设施不断增长的情况下,高校的资金运转仍处于难行的劣势。
(五)财务管理体制落后。财务管理机制的落后,不能及时的发现高校财务中存在的问题,对风险没有起到一定的监管和预防作用。并且,部分高校领导人风险意识淡薄,对自身财务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是高校资金没有合理的得到使用,造成资金浪费严重,给高校发展都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四、高校财务风险的应对策略
(一)拓宽经费筹资渠道。高校在筹资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的拓展筹资渠道和筹资方式,改变以往单一的筹资模式,向多元化方向转变。首先,加强学校自身的管理,着力解决学费欠费等问题,落实好学校奖学金,学生困难补助等问题,其次,争取更多的科研经费,加快研究项目,成果的转让,生产,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再次,创新教学模式和教育观念,丰富融资方法。如:社会人界的捐赠,投资等。最后,开展国外高校的联合办学,为学校办学注入新鲜的血液。
(二)强化校企合作。校企有效的合作不但可以为高校提供更加良好的科研条件以及提高科研经费的额度,还可以把科研成果直接应用到社会实际的生产、生活中,从而提升科研成果的经济性。校企合作模式下,高校作为专业的学术组织承接企业的科研项目,并向企业提供科研方面的支持,企业则向高校提供科研需要的经费以及进行实践的平台;另外,高校和企业还可以实现人才的交流,达到双赢。当前,国家非常支持企业以及科研院所与高校开展科研合作,进而实现研究、开发以及生产的一体化运作。
(三)加大政府投入。增强高校财力首先,保证教育经费的增长。政府在安排公共财政支出预算时,要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切实增加教育经费预算,保障教育财政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其次,提高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优先安排教育发展,国家财政要努力向教育倾斜,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最后,完善高等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积极推进地方高等学校生均综合定额拨款制度,建立高等教育学杂费正常调整机制,完善保障高水平大学建设、高层次创新性人才培养引进以及高校学科建设和各类科技创新项目的财政投入机制,提供财政保障,提高大学的教学水平,避免高校身陷财务危机。
(四)完善高校内部控制。适宜的内部控制环境能够保证高校进行科学的内部控制,高校的内部控制包括: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以及事后控制。加强学校各部分之间的合作,建立健全的监管部门和监管体系,从各方面保障学校的正常运行,以降低学生风险系数。同时,在财务政策方面,要建立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制度,明确按照标准和要求进行资金使用,以降低财务风险。
(五)加强投资分析,进行风险评估高校要加强投资分析,对投资项目要严格审查,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对资金的回报期以及回报率进行完整详实的测算。高校应将政策性、经营性与规模性投资相结合,有重点地进行投资。对项目进行风险评估,做到未雨绸缪,并做好项目的事中控制。
(六)加强财务管理,完善监管体系高校应树立财务风险意识与责任意识,加强财务管理。建立健全财务风险预警机制,设置相关的量化指标,如定期编制现金流量表,及时反映真实的财务状况,便于把握一定时期内的现金流向与变化。完善高校财务的监管体系,对高校的重大经济活动实行严格的监督和控制。
参考文献
[1]谭春媚.浅谈高校财务风险及其控制[J].经济师,2012,(6).
[2]刁艳.高校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J].会计之友,2012,(20).
作者:郭文娟 单位: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