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一、房地产行业财务风险的成因
1.政策风险相对较大
房地产行业作为国家支柱产业和民间投资热点,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2009年开始,国家就出台了限购、税收、信贷等政策来限制和调控房地产市场,但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又出现了政策放松的迹象。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量大的行业特点,使企业本身就面临着更大的财务风险。而这种政策的波动和反复,无疑会增加房地产企业在经营战略、资金运转等各方面的潜在风险,不断考验着管理层的经营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2.财务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
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方面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缺乏风险意识、缺乏风险识别监控系统两个方面。这里的风险意识不仅指决策层和管理者的风险意识,更加强调执行者和普通员工的风险意识。如果执行者缺乏风险意识,就会使企业控制风险的措施只停留在决策层,无法有效传达和执行下去,降低控制效果。另外,我国现在缺乏有效的风险识别监控系统和管理制度,使得企业很难及时准确地识别、监督和控制财务风险,降低企业抗风险能力,增加隐患。
二、房地产行业财务风险管理对策
1.确立合理的市场定位,加强企业间合作双赢
当前的房地产市场中,大多数房地产企业市场定位不清晰、一味走高端路线,降低了产品销售量,又挤占资金,增加财务风险。这种情况下,企业应从市场入手,将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客户群。也可以结合企业自身的优势特点和资金实力,适当的增加对于保障房或中低端商品房的开发建设,以寻求生存和发展。另外,如果企业间能够加强合作,整合资源,优势互补,也将有利于企业的发展。例如,企业之间可以尝试采取联合拿地、共同开发的方式来开发项目,不仅能够减少资源的闲置浪费,也可以分散风险,增加收益。
2.拓宽筹资渠道,合理筹资结构
目前,我国房地产企业,特别是中小房地产企业的筹资来源大多依赖于银行借款,但随着银行借贷成本的增加,其所承受的财务风险也会进一步增加。因此,企业应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筹资途径,合理安排筹资结构,平均筹资成本,力求实现更低的筹资成本和更小的财务风险。企业可以尝试融资租赁、典当、信托、发行债券或企业间拆借等多种方式,选择最适合企业规模特点和发展要求的筹资方式。
3.建立健全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加强对现金流量的控制管理
企业应根据企业的管理需求,建立一套财务危机预警系统,对公司的生产经营过程和财务状况进行实时跟踪监控,并将现金流量管理纳入到该体系中,及时发现财务状况的异常征兆,迅速报警,并及时采取应变措施,避免或减少损失。另外,企业应定期编制现金预算表和现金流量表,实现事前预测与事后分析的有机结合,根据分析的情况制定合理的预算表,以实现对现金流量的控制约束作用。
作者:车卉 单位:贵州大学管理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