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高校财务风险的内涵
高校财务风险指高校在办学过程中因资金流转面临的风险。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经费体现出一种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为解决经费不足,除申请财政拨款外,还可以向银行借款,高校由于举债办学。必然产生高校的财务风险。高校财务风险可划分为总体失衡风险、偿债风险、投资风险以及成长能力不足风险等四个层面。高校属于事业非营利性单位,其财务风险有其特殊性:
(一)资金流转的目的与利润无关。
高校都不以盈利为办学目的,高校是非营利性事业单位,其资金流转只是为了维持和发展高校的正常经营,其流转过程与高校的招生宣传、学校教育、毕业分配等主要活动相辅相成,在其资金运动过程中不追求价值增值。按照资金―支出―资金的轨迹循环。
(二)财务评价的侧重点是偿债能力。
高校是非盈利为办学目的,现阶段各高校为了弥补资金的不足,扩展了其筹资渠道,银行借款成了高校主要债务。对高校财务风险评价必然要侧重于高校的偿债能力风险。
(三)公立高校对运营质量的评价缺乏统一的标准。
高校的隶属关系、其办学规模、学校类型以及管理方式等不尽相同,在实际财务绩效评价中,评价指标设置、指标数量、重要性、指标权重等有较大的差别,缺乏统一的标准。
2构建科学全面的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
由于缺乏危机感,高校财务数据的不透明和难以获取,财务风险评价体系缺乏有效的数据验证,缺乏社会的监督。因此高校财务风险评价不顺利。构建科学全面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有助于对财务风险的预警,预知财务危机;实现对高校财务运行的有效监督;强化经营管理者的财务风险意识,加强在投融资方案实施过程中的财务风险控制,当投融资效果不理想时也更易于查找原因以力求改进。
3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一)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科学性与全面性相结合。
高校财务风险主要来自于金融机构贷款产生的偿债风险;投资于校办企业,由于校办企业经营不善而产生的学校连带责任风险;财务管理不善,造成资金流转困难的风险。在建立指标体系时,评价数据要具有权威性和准确性。这样根据指标体系得出的评价结论才能准确、客观,具有权威性。系统性和总体优化相结合。系统性要求在评价过程中,将高校的财务活动看成一个整体,囊括高校运行的各个方面,高校财务运行的复杂性决定了不能用单一指标进行评价,但是评价指标又不宜太多,太多的财务指标加大了评价的难度,因此就需要在建立指标体系时采用整体优化的原则,对财务指标进行合理的取舍,最终建立均衡统一的多指标体系反映高校的整体财务状况。动态完善原则。现阶段对高校财务风险的研究还处于一个不断完善的阶段,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改进,高校所面临的财务风险也会随之变化,因此,评价高校财务风险不是一项临时性的突击任务,它需要不断的完善,根据环境的变化完善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依据现代数学方法完善财务风险评价方法,最终使之越来越适用于各高校的财务风险评价。从另一个角度讲,对单一某个年份的财务风险评价不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偶然性的失真和误差不可避免,因此对财务风险进行长时间的考察和评价。
(二)高校财务风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选取评价指标要根据高校自身的财务风险特点,因此要选取高度敏感性的总体失衡能力指标、偿债能力指标、运营绩效指标和成长能力指标四个指标。总体失衡能力指标中的二级指标,年末借款经费比x11等于学校年末银行借款和其他现金借款的和除以学校总经费收入,学校总经费包括国家财政拨款、预算内经费、社会与个人办学经费、学生的学杂费、捐赠与集资经费和其他经费。年末借款经费比率越高则风险越大。高校专项资金是指国家向高校拨入的专款专用资金。但有的学校将专项资金用于其他项目,造成占用专项资金和现象。专项资金挪用越多,财务风险越大。银行存款保障率x13指标反映高校的资金调节能力和承担负债的能力,是衡量高校财务部门工作绩效的重要指标。银行存款保障率x13=负债/(银行存款余额+现金余额)×100%,指标数值越小,说明学校负债资金有保障,风险较小。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资金调剂能力越差,风险就越大。学校货币资金支付率x14等于现金加银行存款加持有债券的和/每月支出总额,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学校月可支配和周转的财力越强,风险就越小;指标值越小,说明学校可支配和周转的财力越小,风险就越大。偿债能力指标中的二级指标,周转性负债自有资金率x21=借入款项/(现金+有价证券+银行存款)×100%。该指标比例一般在0.8左右,说明学校有偿还债务的能力,则财务风险不大;如果x21<0.8,说明高校有闲置资金,资金的利用效率不高;如果此指标值大于1,则表明资金支配受阻、出现财务资金运转困难,财务风险就越大,到期还款压力越大。已获利息倍数x22=息税前利润/利息*100%。该比率反映高校获利能力和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该指标的临界比率为1,是极大型变量指标,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高校偿还银行利息的能力就越强,财务风险就越小。年末借款总额占总收入的比率越低,则风险越小,高校的发展能顺利。速动比率x24=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总额-存货)。高校的流动资产与速动资产大抵相等。速动比例为1最为适宜,如果调整上限速动比率值为1.5,调整下限速动比率值为0.5,都认为出现了警兆。运营绩效指标中的二级指标,年度收支比率x31=本年度实际收入/本年度实际总支出。指标值<1,则本期内收入低于其支出,需动用累计结余来安排本年度的事业支出。总资产收益率x32=净收入/资产平均总额*100%。该指标反映公立高校总资产的综合利用效果。在企业财务风险评价中,总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获利能力比较有效的指标,在评价高校财务风险过程中,该指标数值越高,说明公立高校资产的利用效率越高,高校运营绩效越好。总资产收益率中分母应为平均资产总额,因为资产总额是时点数据,净收入是时期数据,将时点数据转变成平均值则计算结果更有意义。该指标是极大型变量指标,比值越大,说明收益越高,经营能力越强,高校财务风险就越低。资本增值率x33=(年末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年初所有者权益。该指标是极大型变量指标,该指标值越高,反映出年度财务运营状况越好;如果指标值小于0,则需要深入分析其原因。招生计划现金比率x34=实际收到的学费/应收取的学费。该指标最大值是1,即所有应收取的学费都已收到,没有学生欠费现象。如果该指标值小于1,则有学生欠费,指标值越小,欠费学生越多,反映出该校在招生计划上出现风险征兆。
4总结
现金净额增长率指标能够反映高校流动资金中现金运作风险状况,更加直接反映了高校的财力状况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该指标是极大型变量指标,指标值越高,说明其资金调控能力和对债务的支付能力越强。自有资金动用程度x42=(年末对外投资+年末对校办产业投资+年末借出款+非正常运转暂付款)÷(年末事业基金+年末专用基金-留本基金)。该指标越大,表明可供高校发展的资金就越多;该指标值越小,表明自有资金动用越少,固定资产增长率x43指标越高,资产增长越快,资金有风险;指标太低,学校没有发展潜力,该指标可以说明资产增长速度以及资产管理效果。自筹能力比率x44=自筹收入(事业收入+其他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总收入×100%。指标值越大说明高校发展能力和资金积累能力越强,反之,说明高校依靠自身多方而筹集资金的能力比较差。
作者:李慧 单位:黄淮学院财务处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