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指导土建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探究
摘要:“一带一路”国家发展战略下,加快了中国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对各行各业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土建类高职院校应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对土建类专业人才的需要,培养建筑企业紧缺的生产经营技术技能国际化人才。本文以ESP理论为指导,分析土建类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和问题,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ESP理论;教学改革;建筑类专业人才
一、研究背景
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先后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大倡议。“一带一路”要实现“五通”,首先需要做到语言互通。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交流、合作乃至竞争都必须以语言互通为前提。“一带一路”战略涉及多领域、多边合作,需要大量的复合型人才。土建类高职院校应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对土建类专业人才的需要,培养建筑企业紧缺的“职业综合能力+语言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生产经营技术技能国际化人才。
二、ESP教学理论分析
ESP(EnglishforSpecificPurposes)是平常所说的“专门用途英语”或“应用英语”,如工程英语、商务英语、旅游英语、财经英语等。EGP(EnglishforGeneralPurpose)是“通用英语”或“公共英语”,是典型的语言教学课程,其教学内容以语音、词汇、语法为重点,学生学习目的是为了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技能,如:听、说、读、写、译等。ESP和EGP被认为是当代英语语言教学的两大分支。ESP学习者多为在校大学生和从事各种专业的专门人才。ESP课程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他们是把英语作为一种手段或工具来学习,以便有效地完成各项工作或是进行专业学习。ESP课程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紧扣ESP学习者的专业和职业岗位需求。ESP教学研究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语域分析阶段、修辞或语篇分析阶段、目标情景分析阶段、技巧分析阶段和以学习为中心阶段。ESP教学研究的精髓和灵魂是目标情景分析,即“需求分析”。需求分析的过程为ESP教师仔细地分析将来学习者使用外语的情景和认真地分析在这种情景下进行交际的内容、方式、途径、媒介、手段的特点和技能,并根据这些分析来设置ESP课程和制定教学大纲,即把语言分析与学习者学习目的紧密结合起来。卢思源教授认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最佳途径是将ESP和一门专业结合起来。近几年,高职院校以培养复合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教学强调实用和满足岗位需求。ESP课程把英语学习和学习者将来从事的职业和岗位联系起来,其目标明确和实用性强的特点受到了高职院校英语教师的关注。
三、土建类高职院校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现状与问题
本研究是在ESP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在典型的土建类高职院校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发放问卷让学生作答的方式。随机在建筑工程系、建筑系、管理工程系、建筑设备工程系和市政与路桥工程系各抽取一个班,发放308份调查问卷,回收308份,有效问卷300份。随后对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并对问卷中各选项数量进行统计及对其所占比例进行计算。研究选取的对象都是2016级的大一学生。各系部选取一个自然班级,研究对象数量和分布如下:建筑工程72人,建筑43人,管理工程72人,建筑设备工程60人,市政与路桥工程61人
(一)土建类高职学生英语水平与学习动机
以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我院是土建类高职院校,学生生源主要来源于高考和学校自主招生考试,既有三年制大专的学生也有五年制大专的学生。学生情况复杂,学习兴趣有高有低,学习习惯有好有坏,英语基础水平参差不齐。大班制,大部分的班级人数大于60至70人左右,基础差异较大,教学难度较大。以课文和练习为主传统的英语授课方式,学生总体的接受能力普遍较差。“好的学不到,差的不愿学”这种现象十分普遍。问卷结果显示学生学习英语的最终目的:A.找工作需要占47%;B.通过英语等级考试占30%;C.开拓眼界,了解外国文化占18%;D.阅读本专业前沿文献占5%。高职学生学习英语目的性非常强。以上数据可以看出,他们认为学习英语更多的是为了找工作和满足岗位的需求。这一结果是由高职院校办学特色和学生就业方向所决定的。因此在改革的课程设置中要充分考虑学院自身特色和学生需求。
(二)专门用途英语的教材与教学方法
专门用途英语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高职院校大多统一选用已出版的教材;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过的简单的专业知识,这些知识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专门用途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比较陈旧,无法跟上知识技术的革新速度。教学方式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专门用途英语教学内容有其独特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使用有别于公共英语的教学方式,不能单纯的讲词、讲句。据调查有半数以上的老师采用传统的公共英语教学法,重点讲解单词,语法和文章翻译。教学方式类似于公共英语,在教学中产生的问题也相似。尽管教材上设置了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的环节,但传统的语法、词汇为主的翻译教学法教师强调的是课文,而不是学生通过实践练习从而使其自身具备听说表达的语言能力。专门用途英语教材内容的专业性以及高职院校中专门用途英语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在教学过程中很难实现以教授新的学科知识的方式来学习语言。通过访谈,本院教授英语的教师普遍认为专门用途英语课程教授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就是缺乏学科专业知识。
(三)专门用途英语师资情况
我院的专门用途英语授课教师全部都是公共英语课教师,这也侧面体现了目前高职院校的现状。在高职院校中绝大多数的专门用途英语授课教师就是教授公共英语的老师,他们大多数均毕业于大学英语语言专业,主要学习的学术背景都相应的集中在语言学、英美文学、翻译学和西方文化等领域。这就决定了多数大学英语教师缺乏专门用途英语理论知识,同时也缺乏专业知识。专门用途英语授课老师只是稍微具备甚至是完全不具备所授专业英语课程的专业知识。通常情况下由学院安排上专门用途英语课程,而不是根据自己兴趣及研究方向决定,一个教师教授多个方向的专门用途英语课程的现象比较普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感到吃力,花大量的时间收集资料备课,但还是不能做到得心应手,也不能保证高质量的完成专门用途英语课堂教学。大学英语老师的学历结构制约了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发展。
四、ESP理论指导下教学改革思路
(一)设置“阶梯式”小班课程
通过企业调研,了解岗位所需技能,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对接专业需求,对接岗位需求,实现公共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课程合理衔接。根据公共英语学习情况将学生分A、B两层次,专业用途英语课程实行“阶梯式”教学。在分层教学中避免大班的教学方式,转而以小班为主。大班英语授课留给学生课题活动和自我展示机会较少,多数学生缺乏有效的听说的操练。专门用途课程若采用大班授课方式收效不会明显。
(二)教材模块化和授课内容情景化
以职业为导向,以工作情景为主线,遵循认知规律,突破传统教材的束缚,引入专业知识,将岗位技能培养和专门用途英语学习结合起来,设置模块化教学内容,突出语言的实用性,满足岗位需求。创设工作情景,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习语言。教材除了要包含专业基础知识外,还要做到选材能跟上专业知识的更新速度。我院采用由专业教师和英语教师根据学院和学生实际情况共同编订的模块化教材,收效甚好。传统的公共英语授课模式基本以读写和视听说为主。这两项内容虽能有效的帮助学生打好基础但过于单一和传统,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专门用途英语教学过程中,可以打破读写和视听说的限制,根据岗位情景设置教学内容。在岗位情景中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根据岗位的不同需求可以侧重读写能力或听说能力的培养。
(三)培养合格的师资
对大学英语教师进行岗前培训,学习ESP理论知识,尤其是ESP理论精髓目标需求分析和以学习为中心理论。通过培训在思想上让英语教师作好准备,让教师明白“转型”的必要性。鼓励年轻英语教师跨专业攻读其他专业的硕士学位。在专业英语教学上,英语教师加强自身ESP教学理论与策略方面的学习,加强与专业教师的业务交流,在专业知识方面相互交流。英语教师要克服对专门用途英语教学的恐惧,强调实用和够用,把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定位在满足学生将来的岗位需求上。
结束语:
土建类高职院校应对接建筑行业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战略发展需要,凸显办学特色,培养“职业综合能力+语言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建筑企业紧缺的生产经营技术技能国际化人才。不断深化专门用途英语的教学改革,重构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培养教师队伍。让专门用途英语课程为专业服务,为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建筑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程世禄,张国扬.ESP教学的理论和实践[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04):51-54.
[2]钟杨.建筑类高职院校基础英语与专门用途英语相结合教学模式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3,(06):96-97.
[3]朱静,宗佳敏.基于ESP理论的高职行业英语教学实践研究―以金华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7-11.
甘雯 湖南城建职业技术学院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