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发展与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
摘要:近年农产品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为生鲜农产品物流发展创造了更多机会,同时也对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转型升级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当前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还存在体系建设不够完善,流通渠道不畅,信息分享平台落后等问题。因而有必要针对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存在的问题,优化相关影响因素,选择更为适合当前电子商务发展和鲜活农产品流通的物流模式,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
关键词:电子商务发展;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
总书记明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新常态发展阶段,互联网在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大有可为,应该将网络经济纳入到中国经济整体发展之中,农产品物流企业要继续努力,与时俱进,实施多元化发展,向现代物流迈进。的殷切嘱托为我国电子商务发展指明了方向,为农产品物流模式转型升级提供了思路。当前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占到我国整体零售额的15%以上,对于国民经济发展起到至关重要作用。特别是鲜活农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为了更快捷的将鲜活农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要优化物流运输环节,减少运输时间,而物流模式的选择是关键。
一、电子商务发展以鲜活农产品流通现状
(一)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基本态势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网民人数截止到2016年已经达到7.3亿,网络普及率已经超过50%,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为网络购物提供了基本条件。2016年10月到2017年9月,我国网络销售额接近6.6万亿元,占社会商品总销售额的13.6%,截止到2007年6月,我国农村网民规模超过两亿人,农村网店超过800万家,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村人口实现就业超过2000万人。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电子商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我国鲜活农产品交易规模已经超过900亿,增长速度达到68%。预计到2019年,鲜活农产品网络交易规模将会超过3500亿元,实现鲜活农产品电商交易规模和增长速度双提升。生鲜农产品已经成为人们的生活必需品,人们对于生鲜农产品质量和物流配送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有效推动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法规,规范鲜活农产品物流行业运转,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确保鲜活农产品质量安全。
(二)鲜活农产品物流规模与市场环境
随着我国互联网用户规模不断扩大,人们更习惯于通过网络途径进行鲜活农产品购物,这就为鲜活农产品销售企业创造了更广阔的市场。当前生鲜农产品电子商务流通模式已经成为鲜活农产品销售的主要模式,对于现阶段鲜活农产品市场拓展起到巨大促进作用,同时也满足了广大消费者对于鲜活农产品等迫切需求[1]。但从中我们也能够看到,当前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还存在诸多问题,鲜活农产品流通效率低下,运输过程中鲜活农产品损耗严重等等。从原因分析上来看,以生产包装为例,当前我国周转筐保有量大约为两亿个,使用水平世界排名靠后,欧洲等先进国家周转筐使用率能够占到40%以上,每个周转筐的使用率只占到农产品成本的5%,而中国纸制品包装箱成本过高,能够占到整个鲜活农产品运输成本的20%左右,相比而言,在使用费用上就差了接近15%的成本,从这一问题就可以看到,当前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还存在诸多不足。
二、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的物流特征
鲜活农产品相对于一般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诸多不同之处,由于鲜活农产品受到季节气候影响加之自身容易腐败,在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一旦客户在电子平台上进行农产品订单,需要对农产品质量予以保证,从现场采摘开始直至到客户手中,农产品必须保证质量和新鲜程度,这就对鲜活农产品物流环节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鲜活农产品物流运输范围广。由于鲜活农产品自身生长特点,很多农产品只有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下才能够种植生长。特别是南方很多应季水果,只能在热带或亚热带地区生长,一旦挪到北方地区,即使通过大棚种植方式,口感也会发生变化。一般消费者就会在电子平台进行鲜活农产品订购,而对订购的地址的要求比较苛刻,必须是南方地区发货,一旦客户位于北方地区,这就会给物流运输提出更高要求,需要从南方运输到北方,中间距离超过5000公里。第二,鲜活农产品对运输装备要求较高。从门类上看,鲜活农产品种类丰富,不同种类的鲜活农产品需要的运输装备条件也不相同,不仅包含瓜果蔬菜和海产品等,还包括已经屠杀完毕的禽类和肉类等,不同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物流模式和运输方式都不尽相同,如果采取同一种运输方式,可能会降低成本,但却无法保证鲜活农产品质量,一旦客户不满意,就会造成更大的损失。当前消费群体对鲜活农产品需求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鲜活农产品定制已经成为当前市场主流[2]。因此,消费者希望在同一次配送服务中得到不同种类的产品,或是希望在一次订购产品中能够送达不同地点。这就对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提出了新的要求。第三,配送成本更高。当前,个性化鲜活农产品定制已经成为鲜活农产品市场销售的重要模式,购买者所需要的种类更多,但数量较少,这就进一步提升了鲜活农产品物流成本,由于鲜活农产品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食用,不能在中途停留过久,也不能在家中长久保存。因此,在电子商务平台采购过程中,对于同一种产品采购数量会相对较少,避免出现浪费现象,而对于物流配送而言,会让物流配送环节更加复杂,随之会产生更加高额的成本。生鲜农产品的新鲜度与配送时间成反比,要想保证新鲜度,就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完成配送,这就需要电子商务网络平台,对农产品的需求信息做出准确的统计,也需要对鲜活产品物流模式进行有效选择。从而优化配送方案,快速准确的将鲜活农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第四,生鲜农产品的易腐性要求物流环节需要通过保鲜手段来维持产品质量。生鲜农产品在物流运输过程中容易出现腐败变质,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的安全问题的逐渐重视,具体到生鲜农产品领域就是对其新鲜度和质量要求更高,在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中,不仅要严格把关生鲜农产品供货渠道,还要在运输条件和配送距离上进行优化,以避免生鲜农产品出现变质或被污染现象[3]。除了需要对应的运输设备,还需要完整高质量的包装来确保鲜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新鲜度。西方很多发达国家在新鲜活农产品运输过程中,都会采用冷链运输技术进行运输,当前我国鲜活农产品运输通常使用泡沫保温箱和冰袋来进行运输,与冷链运输技术相比显然我国鲜活农产品运输技术要落后很多。
三、鲜活农产品物流运输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电子商务发展为鲜活农产品贸易销售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同时也对鲜活农产品物流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但由于鲜活农产品网络销售近几年才兴起,从物流运输体系来看,无论是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还是鲜活农产品物流管理等方面都处于滞后状态,特别是在鲜活农产品物流运输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第一,物流流通渠道过于混乱,增加了鲜活农产品运输成本。当前除东部较为发达地区,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鲜活农产品物流供应链以外,我国广大中西部地区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较为混乱,内部合作意识较差,难以形成稳定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渠道。从供应链角度看,供应链内部缺乏统一规划和协调机制,区域内各级鲜活农产品物流企业和批发商相互恶性竞争,农产品原产地的广大农户与销售商和批发商以及分销商之间存在各种矛盾。特别是在鲜活农产品物流运营理念、技术水平、流通环节和成本控制等方面都没有达成统一共识,整个生鲜农产品流通渠道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和领导体系,由于无序竞争必然会增加鲜活农产品运输成本,导致消费者需要花更大的代价来购买到鲜活农产品。第二,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运输冷链物流发展程度还相对较低。对于物流企业而言,冷链物流能够有效减少鲜活农产品运输途中的损耗,但冷链物流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设备和技术,对于中小型物流企业而言,一旦将流转资金都投入到冷链物流体系当中,如果市场出现波动,企业要想转型就需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因此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都对冷链物流投入持谨慎态度,这就导致很多中小型物流企业在鲜活农产品运输过程中仍然采取传统运输模式,进一步阻碍了区域鲜活农产品行业发展。与东部发达城市相比,中西部地区在鲜活农产品仓储化建设方面程度较低,专门用于鲜活农产品的低温仓,冷藏仓建设相对较少,传统物流模式仍然是鲜活农产品物流的主要模式,这就进一步加剧了鲜活农产品物流供应链内部矛盾[4]。很多鲜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出现腐败变质问题,给物流企业和鲜活农产品生产者造成了很大损失,因此,有必要加大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对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有效选择。第三,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化服务程度较低,严重滞后于电子商务发展。当前我国农村电子商务在国家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之下,在各大电商龙头企业技术支撑和和鼓励之下,农村地区涌现了超过800万个农村电商,大量鲜活农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远销海内外。但从鲜活农产品流通体系看,整个供应链各环节信息服务水平还处于较低层次,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一方面,当前很多批发商和供应商仍然停留在传统运输模式理念上,自身知识水平有限,信息意识落后,对于市场信息变化捕捉能力较弱,无法确保鲜活农产品物流信息的时效性,这就造成了部分鲜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耽误过多时间,影响新鲜度和质量。另一方面,由于供应链上各个主体之间缺乏协调机制,相互之间信息不顺畅,企业与企业之间缺乏信任,彼此之间信息难以实现共享,尽管电子商务正在不断发展,在鲜活农产品物流运输领域却非常滞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子商务发展。
四、电子商务发展背景下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与优化策略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多元化发展,鲜活农产品市场成为电子商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人们也有更多机会和能力享受到鲜活农产品,特别是对于城市居民而言,非常希望得到农村绿色天然无污染的鲜活农产品。而电子商务平台正为这些消费者提供了鲜活农产品购买渠道,由于鲜活农产品自身的物质属性,决定了其容易腐败,这就对物流运输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选择上,要依据不同农产品特点,有效进行组合运输,优化运输方案,达到既节约成本又节省时间的目的。第一,优化物流模式的整体结构。当前鲜活农产品在电子商务平台进行销售的主要模式就是鲜活农产品物流主导的连锁超市模式,以及没有实体店的纯网络销售模式。要想从根本上优化物流模式,就需要从农产品生产结构和建设高标准生产体系入手,对农产品质量和运输要求相关参数进行科学制定,以保证物流模式在技术方面能够具有稳定性。并且在整体结构调整过程中,国家要从顶层设计入手,积极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建设,组建农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按照相应鲜活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流程进行操作,确保农产品质量,并且在生产标准、加工标准和包装标准上进行明确,构建更加系统完善的鲜活农产品管理机制,为鲜活农产品进入物流流通领域奠定质量基础。另一方面,加强鲜活农产品物流监管,相关监管部门要结合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特点,对整个鲜活农产品物流行业进行综合处理和综合管控,要强化农产品物流供应商监管,加强对鲜活农产品物流发展体系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扶持高质量、高标准的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监管强化,确保鲜活农产品整个运输领域物流企业与中间商、批发商、种植户各个主体关系更加紧密,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鲜活农产品产业链。第二,建设更加更高标准的配送中心和冷链运输体系。在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下,生产者和消费者能够实时有效互动,并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生鲜农产品购买,以及信息交流和数据传递活动。鲜活农产品属于脆弱产品,在运输过程中要建立有效的监管模式,在传统的农产品物流模式进行创新,扶持建设高标准的配送中心,并为鲜活农产品冷藏和保鲜进行配套设施建设。整体推进鲜活农产品加工和运输环节的标准化发展。加强冷链运输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第三方物流企业和农业龙头运输企业加大对冷链运输体系建设的投入,国家要在政策和资金上予以支持,特别是在冷链运输车辆购买和冷链仓储建设上,要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进一步提升我国鲜活农产品冷链运输比例,减少鲜活农产品在运输过程中的腐败变质现象,避免造成运输途中的鲜活农产品浪费,提升我国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水平,第三,优化鲜活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构建鲜活农产品产业链。政府要出台针对鲜活农产品物流领域的管理机制和运行制度,对鲜活农产品产业链各个主体的责任分工、重点任务、职能作用进行明确划分,并建信息共享平台,让鲜活农产品产业链各个参与主体都能够时时享受到市场信息,对产业链系统内容进行有效整合,确保农户能够及时掌握市场信息。建立健全科学化的鲜活农产品生产体系,对种植面积、种植品种和种植效果进行全方位监督。利用大数据技术实施鲜活农产品追根溯源,消费者能通过信息平台能够对鲜活农产品的产地运输途径和运输时间有更为清晰的了解。对于物流企业而言,鲜活农产品信息共享平台的建设,能够让物流企业更加精准的捕捉到市场变化情况,根据鲜活农产品运输的分布地区、运输种类和时限要求进行更为科学的方案制定,不断优化鲜活农产品物流运输模式。在信息平台共享机制条件下,能够实现鲜活农产品对物流模式的选择,也能够实现消费者对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的选择,通过二者之间的有效对接,选择最优化的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将鲜活农产品从生产地运往消费者手中。总之,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要想优化鲜活农产品物流模式,就必须加强对鲜活农产品生产体系制度机制设计,加强对鲜活农产品运输体系的监督和管控,针对信息平台系统进行物流信息整合和农产品信息整合,进一步优化配送渠道和路径,选择到适当的鲜活农产品运输模式。充分融合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更为科学规范的管理系统,提升整个鲜活农产品物流效率和质量,更好的满足鲜活农产品消费者多样化需求。
参考文献
[1]李承高.鲜活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物流的协同发展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7(02):340.
[2]余超.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05):118-119.
[3]李莉.电子商务环境下生鲜农产品物流模式优化对策[J].商业经济研究,2017(19):138-140.
[4]张坤.电子商务环境下河南生鲜农产品物流配送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21):45-46.
作者:马红军 单位: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