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学前教育声乐教学探究
[摘要]音乐教育对培养幼儿人才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声乐演唱又是音乐教育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我们加强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不仅要注重音乐基础练习,还要不断强化发声技巧训练,努力提高学生音乐修养,才能使学生做到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全面提升学生演唱水平,这也是当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为此,笔者通过探究提出一些教学思路,仅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探究
一、正确认识声乐教学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作用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声乐课教学是本专业非常重要的一门技能学科。根据儿童年龄特点,每个儿童从小对声音的敏感度,对音乐的天然热爱,远远超过对其他方面的认识和喜爱。音乐对儿童的影响力不分乡村与城市,更不分贫富与贵贱。儿童在这个阶段就像一张纯洁的白纸,可以画上最美的图画,但他们也很稚嫩,也可能被污染,甚至被毁掉。为此,一个幼儿教师在面向0~6岁儿童进行教育活动时,提供良好的教育,便是为儿童未来人生发展开启了一扇成功的大门。在诸多的教育活动中,音乐教育又是能够正确引领和培养儿童良好的品德,启迪其智慧,开阔其视野,丰富其知识,增强其求知欲,培养其审美能力、音乐表现能力、音乐创造能力,促进其健康发育和成长的,其他许多学科无法取代的,具有独特的教育作用的一门学科。而在音乐教育的活动中,歌唱活动又是儿童喜闻乐见的、易于理解和接受的重要的音乐内容,而且每个儿童都有一副天然嗓音,歌唱活动又不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只要孩子高兴,随时可以进行。所以作为一个幼儿教师,掌握一定的歌唱技巧,了解一些儿童歌曲特点,充分发挥歌曲的教育作用,培养他们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非常重要。而当前一线幼儿教师,又主要是以大专毕业生为主力军,那么作为培养幼教师资的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加强声乐教学研究,提高声乐教学水平非常重要,更是义不容辞。
二、学前教育专业生源现状分析
目前,学前教育学生进入高职高专学习,主要来自普通高中、中等职业学校,及少数民族地区“9+3”学生,部分五年制学生(后两年进入大专学习),除中职及五年制学生有一定音乐基础外,其他许多学生不懂乐理,甚至不识简谱和五线谱,更谈不上歌唱正确的呼吸,良好的发声状态,丰富的音乐表现力。所以在同一个年级中,学生的音乐基础差距是相当大的,教师教学的难度可想而知。为此,作为一个音乐老师,既要有丰富的音乐艺术修养,广博的文化基础,扎实的音乐专业知识,还应有良好的歌唱能力,多样化的音乐教学手段,科学的音乐教学方法,熟练的课堂驾驭能力。
三、对策
1.恰当地选择歌曲。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训练要求,因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要求,也不同于其他非音乐专业音乐选修素质课,所以对其歌唱能力的要求,总的来讲应处于二者之间。所以老师选择歌曲时,把握好难度就非常重要。如果难度太大,学生高音上不去,低音也下不来,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失去自信。反之,歌曲难度太小,学生就会觉得太简单,不去下功夫,导致缺乏耐心,草率地处理和演唱歌曲。所以老师选择歌曲,应认真分析学生情况,课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非常必要。2.有的放矢,狠抓基础训练。针对学前教育基础情况,声乐课堂教学不同于音乐教育专业或声乐专业的一对一,以及小组上课的方式,而是均以大班集体授课的模式进行教学。同时学前教育专业虽然也单独开了乐理和视唱练耳基础课程,但须知这些学生在进入高校前,除近年来部分高校通过单招考试录取的一些学生外,大部分没有经过音乐训练,高考也没有进行这方面的技能测试,所以有相当多的学生音乐基础几乎为零。他们在学习声乐课程时的进展就非常缓慢,所以我们在教学生学唱歌曲时,首先应用一定时间去解决歌曲中的乐理知识和识谱的问题,特别是音准节奏的训练。对旋律中音程跨度较大、节奏较难的地方应该反复练习。同时选择歌曲的难度也应由浅入深,不能凭教师个人喜好,贪大求快。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现场良好的范唱,科学的演唱技巧,良好的音乐表现力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当然老师也可以通过播放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到歌曲的感情基调、音乐风格等,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老师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该灵活多样,可通过分别采取小组抽唱,或不同方位的学生齐唱,或抽个别同学来演唱旋律的不同方式,同时还应对好中差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抽查,以便能迅速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并能及时纠正。在此过程中,老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一点耐心,让优生有成就感和积极性,对后进生如实地指出他们的差距和问题,同时又要保护他们的自尊心,并能愉悦地接受老师和同学的帮助。试想,未来一个幼儿教师唱歌音准和节奏都出现严重的问题,怎么去进行幼儿歌唱教学?在音乐专业的教学中,这些都是不可忽略的重要课程,所以解决好音准节奏更是上好集体声乐课的第一关键。3.认真朗读歌词,准确理解歌词含义。每首歌曲每位同学都应大胆流畅地、有感情地朗诵歌词,弄清歌词蕴含的深刻含义,除有的歌曲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其衬词要保留地方语言特点外,其他的歌词均应用普通话的发音标准严格要求,这不仅是歌曲演唱的需要,也是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教学的需要。我们有的老师常常容易忽略这个步骤,许多学生一首歌唱了很多次却还不知道歌词内容,有的老师自己甚至都没有很好地朗诵过一遍歌词,当然也不会要求学生很好地朗读歌词,更不能准确地理解歌词,对歌曲的内涵和歌曲的情感把握也必然会非常肤浅。4.结合歌词和旋律练唱歌曲。在这个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跟随着老师先分段轻唱歌词,逐步过渡到熟练地演唱全曲。同时,上课中应给学生一定的自由练唱时间,再经过小组、不同方位组合及个别同学抽唱的方式及时地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并对其中突出的问题应立即纠正,对重点难点,教师应反复讲解,认真范唱,帮助学生强化正确的演唱效果,以便为学生课后练习提供样板支撑。这个过程容易被老师忽略,作为教师应严格要求学生达到相应标准。5.科学训练演唱技巧,努力提升演唱水平。学前教育专业歌曲演唱,有一种观念,认为只要能演唱简单的儿歌就行了,我以为这是远远不够的,这与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理念是相悖的。大家都知道,学生需要一碗水,教师就应准备一桶水的道理。我们有很多优秀的儿童具有意想不到音乐天赋,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老师引领,那么他们就会失去很好的学习提高和发展机会,甚至讨厌音乐,因此一个负责任的、有良好歌唱能力的老师,必定会加强自身专业基本功的提升,并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也必然会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的欢迎。在具体的声乐训练中,首先应注意良好的演唱姿势,调整好心态,同时采用喘气、吹灰、吹蜡烛、快吸快呼、快吸慢呼、慢吸慢呼等无声练习方法,找到控制呼吸的正确部位,并通过哼鸣、打开喉咙、保持吸气状态,让口腔、胸腔形成一个完整的通道,使高中低音区的音能够在通道里上下自如,做到声音状态统一、声音竖立、饱满结实、能高能低、能虚能实、能长能短,同时通过字母转换的训练,过渡到带词演唱。当然,这个训练过程是长期的,循序渐进的,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不管是美声或者民族声乐作品,还是通俗歌曲的演唱,均应掌握好这些基本的发声技巧,同时多思考多交流,并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声乐学习寻找到一个合理的目标定位,选择一部分体现这个目标难度相当的声乐作品做练习用的候选曲目。做到教师教学,学生学习,心中目标明确,任务清楚,循序渐进而又方法得当,效果明显。绝不可违背声乐教学规律,甚至拔苗助长。6.有感情地演唱歌曲。有了良好的音准节奏和一定的演唱技巧,那么演唱歌曲便有了重要基础。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应帮助学生认真分析歌曲的情感、声音的运用、呼吸气口的设计、正确的咬字吐字、歌曲速度的变化与强弱的对比、准确分析调式调性特点、曲式结构、音乐风格等诸多不可忽略的重要内容,让学生有感情地演唱全曲,是我们声乐教学应达到的最高目标。但我们很多学前教育声乐课教学就停止在这个阶段,不能继续挖掘歌曲思想内涵,因而学生常常表情麻木,演唱像一杯白开水一样,完全是在背歌,而不是在用心用情演唱。作为声乐教师就是要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曲目的学习,学会良好的声乐演唱技巧和歌曲处理的方式方法,并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有的老师觉得音乐专业学生才这样教学,才有成就感,而对学前教育不加重视,这种现象还比较普遍,这是很不负责任的。7.高度重视歌曲弹唱。在幼儿教师的教学技能中,更多的是通过歌曲弹唱的形式呈现出来,而在高校实际教学中,又通常是将声乐演唱与歌曲伴奏分开训练,然后综合。因此,教师既要掌握好声乐训练方法,还要具备较熟练的钢琴伴奏能力,所以当老师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弹唱能力过关,对学生才能起到重要引领和鼓舞作用。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有多项专业技能要求,但儿歌弹唱却困惑着许多学生,成为其中最为困难的一项技能,练习效果较慢,所花时间又多,在学前专业学生未来的工作中又确实举足轻重,不可或缺。所以高校老师自己要练好歌曲弹唱的同时,更要要求学生练好弹唱,这既是幼儿教师自身能力的要求,更是培养幼儿人才工作的需要。因而通过声乐课的教学引领,促进学生弹唱水平的提高,非常重要。
[参考文献]
[1]王秀萍,吕耀坚.学前儿童艺术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杨芳.声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
杜玉平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艺体系
拼音教学论文 高中地理论文 素描教学论文 舞蹈教学论文 教学探究论文 音标教学论文 课程设计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案例教学论文 播音主持论文 音乐教学论文 化学实验论文 政治教学论文 教育学论文 赏识教育论文 高效课堂论文 入学教育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职教论文 外语教学论文 教学研究论文 学科建设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 教学设计论文 教学质量论文 教学方法论文 培训论文 教育技术论文 教育思想论文 教师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