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
摘要:在我国经济发展中,林业行业发挥着巨大作用,其与社会各个领域都有十分紧密的关联。同时林业不仅承担着经济发展的重任,还具备调节生态环境的作用。所以在实际中,发展林业产业时,必须协调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关联,结合现实情况,在稳定好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开发林业,实现林业经济的持续发展。
关键词:林业;生态环境;林业经济
林业经济的稳定发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地区GDP增长,能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新时期下,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对木材资源需求也越来越大,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林木砍伐。与此同时,人们的环保意识也越来越高,可持续发展更是成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要方向,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协调好林业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成为相关部门思考的重要问题。
1林业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建设的关联
1.1不当的社会发展建设会影响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
在我国社会经济建设中,有很多行业都对林业有很强的依赖,同时随着重工业发展,其对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也逐步加剧。在重工业、农业发展中,会出现森林资源过度开发的情况,例如:城市发展开发区工业区占地等造成了生物多样性受到破坏,生态环境失衡,环境污染严重,水土流失,这就使得林业生态系统十分脆弱。同时林业本身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实际中,部分单位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价值,也会过度砍伐采挖林业资源,这就会造成原本平衡的林业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最终会影响到林业产业的持久发展。
1.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制约林业经济建设
对于林业产业发展,是建立在当地自然资源基础上的,但是有的地区思想比较滞后,为了实现林业建设目标,会制定一些比较极端的政策,林业只让农民进行管护,并没有对林业资源进行开发、种植利用,林业资源开发不足,从而制约了林业经济发展。同时在林业发展中,如果过于看重森林资源的保护,就会造成很多森林景观资源难以开发,富余的林业资源不能转变成经济价值,这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林业经济建设。
2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建设的重要阶段。社会很多行业在经济建设中,忽视了对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而林业是与各个行业经济发展有很大关联的行业,其本身也是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场所,却面临着森林资源过度砍伐的问题,导致生态环境持续恶化,产生诸多自然灾害,如山体滑坡、泥石流、土地沙漠化等,不仅对社会经济建设带来了极大影响,同时也在一定程度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危害更别提经济发展了。新时期下,加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已经成为促进经济建设的重要手段。对此,我国制定了诸多关于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如退耕还林、植树造林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林业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缓解了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也为经济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
3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策略
3.1构建健康林业经济发展体制
在实际中,为了促进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需要建立健康的林业经济发展体制。要结合当前林业经济发展背景,在林木培育过程中,制定全方位、系统化的培育、管理计划,为林业的健康成长打下基础。同时在开展林木资源砍伐时,应该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林木开采砍伐方案,并上报上级负责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林木砍伐工作,以此有效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程度。对于林业部门,也需要加大对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并拓展林业建设资金获取渠道,以此丰富林业经营方式,促进具有地区特色的林业模式发展,促进林业经济的多样化建设。山西林业产业发展,重点在森林康养、林木种苗和经济林产业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编制了全省森林康养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纲要,规划围绕“一核两翼十二集群”打造100个森林康养小镇、100个基地、500个特色村,9个森林康养基地和沁源县列入了国家级森林康养产业试点。此外,通过实施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两年累计完成连翘和沙棘林改造27.5万亩,其中2018年新发展经济林100万亩。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林业产值218亿元。
3.2提升森林覆盖率
就目前而言,我国林业资源还相对比较少,林业资源相对紧张,难以满足社会发展需求。在实际中,为了协调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经济建设之间的关系,就需要进一步提高森林覆盖率,通过义务栽植、森林防护等具体工作,来促进林业资源建设,同时也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对于政府相关部门,还需要制定健全的法律体系,依法对林业资源进行保护。此外,对于速生林、退耕还林等项目,要做到持续、深入进行,以此保证林业经济的良好建设。
3.3发挥林业功能性作用
在进行林业行业发展中,要对其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经济建设功能进行全面考虑,只有在确保林业资源生态环境保护功能的基础上,开发其经济建设功能,才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林业建设效益。在实际中,应该采取科学的措施,充分调动林农的积极性,要引导林农主动的遵守相关制度,并结合自然发展规律,合理的开发利用林业资源,以此实现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的同步进行。由于在林业建设中,经常会出现资金不足的情况,所以要借助林业市场,通过林权证抵押贷款的方式,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民间资本,或强化宣传动员,鼓励社会力量积极的参与到绿化造林活动中,撬动社会资本参与林业建设,以此推动林业产业化建设。以山西为例。山西围绕撬动社会资本参与造林,推行开发造林、购买造林、置换造林等新机制,鼓励企业、集体和个人等各类社会主体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同时,通过健全完善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创新国有森林资源有偿使用机制,落实人人参与绿化的长效机制,使山西成为国家“互联网+全民义务植树”试点省份,目前在全省11个市全面推开。新发放到户林权证7.88万本、股权证13.94万本,涉及林地693.63万亩。截至2018年10月底,全省续保生态公益林5786万亩,签订集体公益林托管协议566万亩。推广“企业+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2018年,大宁县作为“全省林业综合改革试点县”,全县实施购买式造林8.16万亩,可带动2088户6264人脱贫,脱贫人数占现有贫困人口的67%。
3.4将林业建设与脱贫攻坚结合
联动实施造林务工、退耕奖补、管护就业、经济林提质增效和林业产业富民增收“五大项目”,一个战场两场战役实现连战连胜。目前,全省58个贫困县2498个合作社承揽造林275万亩,5.1万贫困社员预计务工增收5.9亿元,退耕还林惠及贫困户5.54万户15.8万人,中央生态护林员补助资金下达1亿元,全省贫困护林员达到2.7万人,干果经济林提质增效项目惠及20.4万贫困户,邮储银行累计为扶贫合作社贫困社员贷款1.05亿元,惠及2133个贫困户,增加资产收益526万元。国家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广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脱贫模式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山西组建扶贫造林(种草)专业合作社的脱贫模式,为林业生态扶贫的“山西经验”变为“全国路径”。
4结语
总而言之,做好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践中要想保证林业行业的持续发展,提高其经济效益,就需要从强化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出发,协调好生态环境与林业经济发展的关系,逐步提高林业建设水平,促进现代林业产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陈跃.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的研究花卉[J].2018(22):180-181.
[2]王永胜.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建设的关系探析[J].农家致富顾问,2018(12):123.
[3]普四们.福贡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林业经济建设[J].绿色科技,2016(23):91-92.
作者:陆向春 单位:山西省杨树丰产林实验局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