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生态经济效益提高有效策略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人们更加注重居住的生态环境,从而促进了林业的发展,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
关键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策略
林业经济效益主要由林业生态效益和林业经济效益两方面组成,通过提高林业经济效益有效地实现了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了环境的改善,同时对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然而目前对于林业的经营管理方面不够完善,应该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完善林木资源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经济持续发展。
1什么是生态林业经济效益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对林业资源及生态防护功能的需求日益增加,从而促进了林业的蓬勃发展。此外林业生态系统的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然而在建设林业生态经济的过程中,由于资源和企业发展状况的限制,出现了诸多问题,无法及时地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随着林业扶植政策的深入,在个体经营林地增加的基本状况下,林业不仅具有生态功能,还要转变为经济产业的一部分,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林业生态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林业经济效益和林业生态效益。林业生态效益主要包括在林业生态的完善过程中,有效地降低了水土流失,实现了空气的净化,从而使环境得到了改善,促进了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而林业经济效益主要包括林业资源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了宝贵的原料,比如工业建设的木材、造纸、生活家具等。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二者有着紧密的联系,相辅相成。如果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就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的持续性发展;如果没有经济效益,只存在生态平衡,那么就不存在生态效益的观念。由此可见,林业生态效益与林业经济效益本身就是相互结合的一体,不能将其单独分开发展[1]。
2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建设存在的问题
我国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建设过程中遇到了诸多的挑战,主要有几个方面:首先,由于森林生长具有周期长的特点,因此无法实现林业经济快速发展。树木生长需要很长的时间,比起周期较短的农业生产经营,树种培育就需要大量的成本和时间,所以想要通过森林资源来实现林业经济效益是很难的;其次,目前林业经营合作缺乏多样化的形式。在林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主要途径就是林木商贸进行合作,然而部分地区在进行贸易合作时存在合作模式单一的问题,限制了合作渠道的范围,缺乏贸易经济合作的互通途径,严重影响了林业经济的平稳发展;再次,由于我国具有森林资源地域固定的特征,而我国大部分的森林资源在东北和西南地区,而部分沿海地域由于地理特征的限制,森林资源比较缺乏,从而无法实现森林资源的整体覆盖,阻碍了森林资源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此外,由于发展的不平衡,忽视了环境的保护,从而导致森林资源的过度开采,森林资源枯竭危在旦夕,进而极大地影响了森林的经济效益;最后,由于人们的过度浪费造成可利用的森林资源共给不足。随着经济的发展,林业生态资源地域被广泛利用,有部分企业为了实现个体的发展,完成相关目标,忽视了对资源的有效利用,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导致森林资源出现了严重的衰减。与此同时,在森林资源开采的过程中由于缺乏严密的管理监督体制,对资源浪费现象缺乏严格的惩处制度,从而造成了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阻碍了森林资源生态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2]。
3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有效策略
通过对林业生态经济现状的分析,了解了当前在实践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认识到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紧密联系。因此,要根据当前我国林业发展的状况进而对生态经济效益进行探究,以林业生态系统作为切入点,不断探索其功能和结构,发现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发展的困难,从问题根本入手解决遇到的困难。因此,为了促进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挥,应该对林业生态系统管理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进而获得有效途径来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3.1重视林业生态经济的创新
据调查,我国大部分地区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发展模式过于单一,进而无法实现整体效益的提升,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林业综合效益的发展,阻碍了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想要实现我国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最大程度增长,首先要明确认识到我国林业的双特性,要加大对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创新意识的培养。由于林业木材生产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林业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实现,同时林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本身就是相辅相成的整体。因此,一定要提高对二者关系的正确认知,进而有效地发挥林业生态系统的功能。
3.2增加资金投入,进行科学管理
从我国当前的林业生产经营管理状况来看,重造轻管,忽视了对林木的后期培育及合理维护。目前我国大部分的人工林由于缺乏正确的管理,从而导致林木成长矮小,繁殖速度慢。对林业经济效益的提高造成了不利的影响,破坏了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平衡。其中主要原因是缺乏对林业资金以及劳动力的投入,对林业管理不够科学,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完善。因此,为了实现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充分发挥,要加大投入力度,科学合理地进行管理。
3.3选择适宜的树种
在林业生产过程中,要根据当地的土壤条件以及气候特点选择适合的树种,从而有效地提高树木的成活率。此外,在选择树种时要考虑植物的多样性,实现群落的丰富性,促进资源的充分利用,保障植物的健康生长。例如,在黄土高坡等地区,由于其地势环境恶劣,地表裸露面积大,缺乏植被,地表形态比较分离,沟壑较多,是半湿润暖温带季风气候,缺乏水资源,进而在选择树种时要充分考虑植物的多样化。采用侧柏、油松等植物在沟谷地段进行种植,采用沙棘、花椒等在比较平缓的地段进行种植,充分保证植物的成活率,进而实现林业建设的价值[3]。
3.4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规范操作
林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有效地保护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同时也推进了经济的发展,因此,应不断完善相关的保护措施。目前我国政府针对环境保护管理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受到了政府的重视和支持。然而基于我国个体经营林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要对其进行合理的保护,此外,要在重视经济提升的前提下,对林区进行合理有效保护。对木材采伐要进行严格地控制,合理减少木材的采伐量,对林木资源进行充分保护,严格防止对林木资源的非法开采,从而促进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升。与此同时,要加大对林业生态环境的补偿力度,不断进行深化探究,明确对生态环境保护职责的划分,建立合理的评估体系来对生态环境进行定期的评估,对破环森林环境的行为给与严厉处罚,积极鼓励对环境的保护,从而激励市场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与保护。
3.5优化资源配置
在建设人工林业生态系统时要充分考虑植被之间的生态关系,不能只考虑对树种的选择,应该对整个生态系统进行合理分配,通过不同的植被类型来形成不同层次的人工生态群落,实现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首先要建设规模较小的生态群落,进而构建规模较大的生态群落,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促进林地的利用率,在实现林木产量增加的同时又提高了环境的优化,进而实现林业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根据前者的实践经验得出,在创建人工生态群落时,可以在树木周围栽植薯类等植物,其肉质根系在土壤中生长范围广、比较均匀,可降低雨水等对土壤的冲刷,改良土壤质地,根系较浅,不会影响植物对养分的充分吸收,促进植物的健康生长。
4总结
简而言之,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发展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要不断加大对林业的保护意识,采取合理的手段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加大对林业的投资力度,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实现林业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改善的同时促进了经济的整体发展,以期达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平衡。
参考文献:
[1]刘瑞敏.浅析提高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J].花卉,2020(2):166-167.
[2]王立建.新时期提高林业生态经济的策略[J].农家致富顾问,2019(4):169.
[3]钟谨竹.生态环境保护下林业经济发展策略浅析[J].南方农业,2020,14(14):71,75.
作者:陈豪伟 单位:郑州市森林公园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