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林业经济论文 > 生态环境下林业经济发展浅析

生态环境下林业经济发展浅析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12-09 17:09:00人气:394

摘要: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人口不断增长,人类的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很大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我国作为人口大国,不仅要保证经济稳步发展,同时要保护好生态环境。林业经济是我国经济的重要构成部分,林业是结合生态、社会、经济等效益于一体的产业,其生态效益以及社会效益比直接的经济效益更大。通过深刻领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观,全面认识“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整体系统观,了解森林资源的价值。对云南省曲靖市林情进行分析,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促进林草业走健康之路,充分发挥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

关键词:生态环境;林业经济;发展措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林业为国家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大量材料,成为支撑经济建设的一块重要基石。近年来,我国经济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林业的发展已经从传统的木料生产转变成了以生态建设为基础的产业。基于当下社会的发展,林业已经成为了发展经济的关键保障,以生态环境为前提对资源进行开发,已经成为了当下林业发展的趋势。生态文明是工业文明后更高层次的文明,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1林业经济发展概述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林业为城市、乡村房屋建设,公路、铁路建设,工矿区厂房建设,冶金制造业及矿产资源采掘等提供了大量木材,为国民经济建设奠定了基础,当时的林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林业产业初步形成了以一二三产业竞相发展的产业体系,随着有限木材深加工,森林食品加工,森林旅游,花卉培育,野生动植物驯养,树脂、树皮的合理利用和经济林培育等行业的迅猛发展,林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新兴产业方兴未艾,产业内涵逐步丰富,产业集聚度不断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突出,林业非公有经济发展迅猛,多元化格局初步形成。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任务越来越艰巨,肩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影响着地球的前途和人类的命运,关系着国家长远发展和战略全局。发展林业经济,必须充分认识森林资源的功能和价值。森林总价值=使用价值+非使用价值=直接使用价值(包括消耗性产品,如木材、非木质林产品的价值;非消耗性产品,如游憩、药用植物、教育、科研、人类生境等的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包括水土保持、养分循环、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环境效益的价值)+选择价值(森林直接和间接使用价值的将来使用,类似保险金的作用)+遗产价值(使用价值的后代使用)+存在价值(或称禀赋价值,如生物多样性保护);目前森林的生产功能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其外延明显扩大,包括了森林的生产功能(提供林产品和林副产品,地方或个人受益)、生态功能(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改善气候、净化空气、释放氧气、吸收二氧化碳和有毒气体、杀灭细菌、净化水质、消除噪声、卫生保健功能、保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服务,全球、国家、地方或个人受益)、社会功能(产生文化、游憩、娱乐、观光、科研、教育、宗教、自然遗产、美学等价值及精神价值,国家、地方或个人受益)。山区(林区)的经济发展和人民脱贫致富,潜力在山,希望在山。林业既是人类生产、生活的生态屏障,也是繁荣经济的重要内容。

2林业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在生态建设中,林业建设占据了主要的地位。森林作为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正常生活和发展的基础,能够有效改善人们的生活环境,对保护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林业在促进我国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随着林业的生态建设,森林在水源的涵养、水土的保持、风沙的防固、气候的改善、空气的净化、氧气的释放、有害气体的吸收、细菌的清除、水质的净化、噪声的消除、卫生的保健、生物多样性的保护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有了一定的改善,针对全球气候的变暖,林业更加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经过科学家的研究,全球森林对碳的吸收和储存量占每年大气和地表碳流动的90%,这就是说,如果森林的面积达到一定程度,人类完全可以借助其独有的作用降低空气中碳的浓度。面对日益失衡的地球和威胁人类生存的生态危机,以林业为主体的生态建设将成为人类自救的武器,发展林业对维持地球生态平衡、促进人类自身的繁荣发展都极为重要。假如没有森林,鸟儿就没有了家园,野兽也失去了栖息地,地球就会失去重要的氧气来源,气温就会随之增高,冰川也会融化,海平面也会上升,许多地区的部分城市和乡村将会成为鱼虾的乐园,降水就会减少,土地就会沙化,水土就会流失,沙尘暴和暴风雨将会淹埋房屋、摧毁家园等。所以不难理解,林业是工业、农业、畜牧业等各行各业发展的基础依托,没有林业的健康发展,就失去工业发展的生态承载力,农业就没有抵御自然灾害实现高产稳产的保障,更没有人畜兴旺、五谷丰登的新景象。在过去,曲靖市很多山区和半山区由于森林植被破坏严重,导致每年沟渠、河流断流时间达半年以上,雨季涝灾、滑坡、泥石流时有发生,旱季滴水贵如油,风沙灾害严重。但近年来,通过退耕还林、小流域综合治理,做到了“山顶带上帽、山腰系上带、山脚穿上鞋”,逐步恢复了风调雨顺的面貌。如宣威市的德禄,过去由于毁林开荒,生态破坏严重,河床逐年升高,20世纪80年代,河床已经高出河岸,每年雨季河流沿岸的农地都要遭到洪水的侵袭,给社会经济建设造成了巨大损失。在近几年的环境监测中发现,曲靖市由于工业污染造成了土壤污染问题以及部分地方农作物减产、生物品质不断下降、人体健康受到危害、大气污染、地表水污染、地下水污染和生态系统退化等其他次生生态环境问题[1]。富源县营上镇过去冰雹灾害严重,现在通过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基本不发生冰雹灾害;师宗县龙庆乡过去在冬春干旱季节,群众的生活用水需要政府组织利用消防水车运去供给,现在植被恢复了,生产生活用水紧张问题得到了极大缓解。这些奇迹是靠尊重自然规律、尊重经济规律创造出来的。根据典型调查估测,在25°以上坡耕地还林,减少土壤流失率80%左右,荒山造林减少土壤流失率60%左右;在25°以下坡耕地还林,减少土壤流失率约90%,荒山造林减少土壤流失率70%左右。据测算,降到林地的雨水20%~40%被树冠截留,50%~80%渗入地下或流入江河,0.33万~0.53万hm2(存在针叶、阔叶和郁闭度高低的差别)有林地的涵水量相当于一座库容100万m3的水库容量。

3在生态环境保护下发展林业经济的具体措施

曲靖市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质量不高,林种、树种、龄级结构不合理,森林灾害特别是火灾和病虫害还没有得到有效控制,森林培育与资源利用脱节,对非木质资源和森林景观开发利用不够,森林经营粗放、技术落后,林地利用率低,单位面积森林蓄积量和生长量较低,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各县(市、区)自然条件类型多样,社会经济发展、技术条件存在差异,森林资源分布不均[2]。要解决实施林业扶持政策以促进森林可持续经营的问题,就需重新审视森林的地位和作用,在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坚持把林业发展放在国家安全的大局中来把握、放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来谋划、放在全球化和国际化背景中来运作、把因地制宜和发展优势作为关键问题来解决、把转变林业产业增长方式作为重大任务来完成的原则,处理好眼前与长远、区域与全局的关系,以管好公益林、搞活商品林、扶持经济林、发展速生林、改造低产(效)林、培育珍贵林为发展思路,分区域实施策略;要按照自然条件布局,以宣威市、会泽县、富源县、马龙县等北部地区为主,建成以核桃(包括板栗、花椒等)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基地;要以罗平县、师宗县、沾益县、富源县、马龙县为重点,扶持发展光皮桦、红花木莲、红椿、榉木、黄杉等珍贵用材林;以罗平县、师宗县、陆良县、沾益县为主,发展以杉木、川滇桤木、杨树、柳杉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基地;要在公益林区鼓励、扶持开展除木材生产外的其他林产业发展。在采伐利用上,由于北部林木生长缓慢,在满足自用的情况下,应采取多栽少采的措施;南部自然条件有利于林木生长,适宜发展速生丰产林,在限额、计划内,严格执行采伐管理规定,对速生丰产林进行重点扶持,实行多造、多采措施,在短期内缓解社会对林业的需求矛盾,同时,让林农实惠以促进发展。传统经营对象是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扩展到森林生态系统的总体(包括生物资源和非生物环境资源),由传统的单一经营变为多元化系统经营方式,要建成布局合理、结构稳定、功能齐备、管理高效的森林生态体系,作为林业产业发展的基础,确保国土生态安全,发展规范有序、集约经营、结构合理、富有活力的林业产业,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具体措施如下。

3.1推广先进技术的应用

林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和科技成果转化率均较低,如经济林经营中的整枝、修剪技术和施肥、浇水时节及量的掌握还没有普及到经营者;商品用材林的培育中,经营者对初植密度的设计、幼树培育、抚育等方法还不了解;在病虫害防治方面,经营者掌握的相关知识较少,其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采取伐除等;监测预警平台仅限于少数人的使用。总之,林业科技成果的应用上存在成果与应用脱节的现象,必须加大科技成果应用力度,大力培养基层林业技术能手。3.2提高认知在林业经济的发展中,要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总体思路,产业发展要走出仅是获取木材和林产品的圈子,瞄准绿色财富,围绕养老、度假、康养等消费热点,打造集旅游、卫生、医疗、文化、养老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融合,实现绿水青山的可持续发展[3]。3.3推进改革制定林业和草原综合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把森林、林地、湿地、草原和物种保护等生态红线真正落到实处,规范森林和草原资源资产评估,在集体林权流转、林权抵押贷款和不动产登记等方面迈出新步伐;稳步推进国家级和省级森林公园建设,认真落实“放管服”工作,动态调整部门权责清单、“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事项清单,建立健全监管机制,确保部门行政权力审批事项改革全面落实;持续完善林草原承包经营制度,研究制定林草资源生态损害赔偿相关制度。

3.4推动林草生态建设

主攻林草生态修复,以提高造林质量和培植草地生态植被为突破口,构建部门全参与、市民齐行动的绿化大格局,全面带动林草生态的根本好转。具体措施有依托退耕还林还草、陡坡地生态治理、防护林建设、石漠化治理;持续加强生态脆弱区、污染防治区、贫困人口集中区的生态修复;加快退化林改造、中幼林间伐等。通过对森林进行不断综合经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林分质量。

3.5落实生态管护目标

划定红线、守住底线,抓好林业和草原生态保护管、防、控等关键环节,统筹落实好林地、林木、草原及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等地的保护,推动全市林业和草原生态管护上新台阶。具体措施有:认真执行林地等级管理、林地用途管制和林地定额管理3项制度,加大森林资源督查力度,严格执行年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政策,夯实林区治安防控基础,建立部门协调机制,构建林区多元化防控工作格局等,切实做好森林和草山灾害防控。

3.6发展林草产业

积极筹措资金,加快发展林业和草原特色产业,推动林草产业发展。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方向,大力推进“公司+基地+林农”的复合经营模式,引导林农发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加工等;按照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的要求,认真做好林下经济项目的筛选和储备;注重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打造区域性支撑产业,推进林草产业经营集约化,提高林草产业市场竞争力;加强与银企部门的对接,拓宽林草产业融资渠道,积极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资林草产业,加快以木本油料产品加工为主的林产业园区规划建设;用活林业草原贴息贷款政策,集中扶持一批林业和草原龙头企业及林业和草原专业合作社做大、做强、做优。

4结束语

林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生态环境,一旦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就不存在林业经济的发展。林草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更是生态环境建设的主体,在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国民经济构成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林草产业对于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孙志刚.林业生态环境保护下林业经济发展关键研究[J].山西农经,2021(12):124-125.

[2]李汉友.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理念下林业经济发展对策研究[J].经济管理文摘,2021(1):185-186.

[3]刘彬彬,祁永芬,杨慧珍.探讨生态环境保护下的林业经济发展[J].河南农业,2020(35):31-32.

王兴艾 曲靖市森林资源管理站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