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林业经济论文 > 浅析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浅析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2-10 21:54:00人气:407
摘要:发展林业经济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辽宁省凌源市因为所处的地理位置特殊,具备不可替代的自然环境与自然资源。但是,在凌源市现代林业经济发展中存在较大区域差异、林业资源建设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现代林业经济结构过于单一等问题,应通过提高林业资源总量、优化林业经济结构、吸引专业技术人才、加强林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等措施予以解决,进一步发展凌源市林业经济,实现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林业经济;问题;改进措施;1自然与社会经济状况 1.1气候特点 凌源市位于辽宁省最西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处在暖温带向温带、半湿润向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凌源市年平均气温8.3℃,流域内大于10.0℃的有效积温为3324.5℃;无霜期140d左右;年平均降水量540.6mm,7―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60%以上,年平均蒸发量为1974.3mm,全年降雨集中,以干旱气候为主。 1.2自然社会经济状况 凌源市总人口65万,农业人口近50万,行政区域总面积3278km2,包括耕地面积6.000万hm2、林业用地面积20.113万hm2。现有经济林面积0.667万hm2、坡耕地2.000万hm2,地方经济以农民外出打工、农业、畜牧业和林果业为主,人均收入不足5000元,属辽宁欠发达地区。 1.3自然植被状况 凌源市森林覆盖率达51.8%。凌源市南部青龙河流域以蒙古栎等天然林为主,北部以油松人工林、山杏等经济林以及河岸杨柳等商品林为主。凌源市原生经济作物种类丰富,具备发展高效经济林的优越条件。2林业经济的发展意义 凌源市所处的地理位置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了当地林业发展以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主,兼顾林业经济。首先,青龙河流域作为京津冀环首都经济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为青龙河下游涵养1.5亿m3优质水资源,大面积的天然林是保障科尔沁沙地南侵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青龙河流域内的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也是保护和恢复生物多样性、发挥巨大生态与社会效益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凌源市有近50万农业人口,林业经济是当地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经济效益主要通过商品林木材和经济林果实等产出、药材和森林旅游产品等获得。基于此,凌源市需要走生态文明发展的道路,即林业生态经济协调发展,重视林业工程建设,加大退耕还林面积,增加森林覆被率,达到增加林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双赢的目标。通过加大经济林总量以及改善经营方式,在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环境,发挥最大化社会与生态效益;政府实施有效的人才措施,提升当地林业经济发展水平,有效推动林业建设,实现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3林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林业经济发展具有较大区域差异 近年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人们对林业经济的认识不断提高,从最初的以林木出材量为标准对林分进行评价,逐渐发展到对其生态价值、社会价值及经济价值等进行综合评价。受此影响,在凌源市北部地区大面积油松林的经营过程中,直接或间接地以采伐木材量为重要经营砍伐标准,一些偏远地块的营林质量较差;造林过程中,以一些杨树速生林为主,凌源市南部地区的青龙河流域大面积封山育林,相对开展较晚。由于林木种类单一,林业产业的资源支撑严重匮乏,造成林业产业基地质量较低,对经济效益的提升造成不利影响。 3.2林业资源建设缺乏高素质专业人才 凌源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林业资源建设和管理方面难以吸收、保留具有较高水平的专业人才,从事基础林业建设和管理的技术人员严重匮乏,造成技术管理缺乏创新,林业科技贡献少之又少,这种科技上的迟滞发展对地方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导致林业经济发展效果不尽理想。 3.3现代林业经济结构过于单一 从当前的林业经济发展情况来看,高投入、高产出的林业经济实体为数不多,林业经营水平相对较低,一些高产出的采摘园面积及规模较小,生态有机产品也凤毛麟角,如刘杖子葡萄等,适应本地区发展的中草药种植产业规模较低。单一的产业结构、较低的林产品附加值、较小的规模和较低的技术含量等,致使凌源市林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3.4社会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 目前,凌源市由财政拨款主要支撑着林业经济建设与管理工作,其他社会化林业发展建设筹资机制和路径不够发达。如果政府对林业经济建设投入资金有所变化,就会导致林业建设受到较大影响。另外,在林业建设和管理方面,广大民众缺乏较高的参与热情,社会资金筹措方面渠道有限,一些中小型林业经济建设工程没有充分吸引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4促进凌源市林业经济发展的措施 4.1提高林业资源总量 森林资源是林业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不断提高林业资源的数量和质量,能使地区林业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要想提高林业资源总量,应尊重自然规律,开发原生的经济林树种资源,从树种的选择、培育、经营管理等各个环节逐步改善,加强幼林、中龄林阶段的经营管理,提高树木的存活率和保存率;对林地及湿地加大生态修复力度,逐步扩大林业资源发展空间;根据不同的地域特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进一步解决林业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提升经济效益;利用互联网和媒体等加大宣传力度,创建、保护和宣传与青龙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的绿色品牌,不断提高林业品牌的影响力,从而缓解地区发展不平衡问题。 4.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 政府相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发展林业第一产业的力度,利用得天独厚的大面积坡耕地资源及立地条件较好的荒山大力发展山杏、大扁杏、山枣、大枣、文冠果、核桃、板栗和榛子等经济林。同时,应用嫁接技术,改接山杏、山枣为大扁杏、大枣,进一步优化经济林品种结构,完成对一些适宜地块的山杏改接“优一系”等高产大扁杏、山枣改接“凌枣”等优良品种,并加强技术管理,加大施肥、灌水、修枝、修树盘和病虫害防治等管理力度,进行集约化经营,提高产量及产值;发挥专业合作社等的辐射带动作用,建设葡萄等鲜果冷库储存设施等,达到鲜果反季节销售,增加产品附加值;培育经济林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增加林产品附加值,如“开口杏核”、大扁杏“精选杏仁”、“杏仁露”生产、山楂卷、果脯生产和罐头生产等,不断扩大经济林规模。 4.3吸引专业技术人才 受凌源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凌源市专业技术人才远远不足,政府部门应制定地区相关优惠政策,吸引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一些林业科研与实用技术领军人才,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与发展空间,做到吸引来、留得下、有干头、有奔头。 4.4加强林业实用技术推广应用,促进林业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方面,建设苹果、葡萄等生态采摘园,达到果品无公害有机生产,结合开发旅游资源,重点掌握几项措施。一是筛选、栽植优良品种,如苹果富士系列的寒富,夏黑、提子、巨峰等葡萄品种。二是秋施农家肥,可发挥许多优势。首先,施肥挖沟后使部分根系断根,次年断根处更易萌发大量不定根,使植物更易于吸收养分、水肥等,使植物生长量增大,更利于下一年形成更多花芽,促进结实。其次,施加有机肥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腐殖质含量,使土壤持水性提高,增加植物抗旱和抗逆性,提高结实效果。三是因凌源市常年干旱,降雨量不均衡,安装微喷灌设施,可节省水量,使作物灌溉均匀,提高灌溉效率,保证作物正常生长。四是病虫害防治使用高效、低毒的天然除虫菊、波尔多液等有机类农药;利用物理措施,趋避、覆盖、杀除有害生物,保证产品有机无公害;其他如搭建防雹网,使用引诱剂诱杀害虫,整合地域性旅游资源建设生态采摘园、生态康养景观园等,对采摘园建设发挥不同作用。 另一方面,发展林下经济。新植经济林的初果期以前,科学利用林间光照、水肥状况、植物根系分布等的不同,进行立体多层次栽培,获得最大干物质生长量。可进行林药间作、林草间作,提高产出效益70%~80%,达到土地最大综合生长量。其栽培模式为经济林树种(乔木或灌木)+草本或灌木间作,如栽植薄皮核桃需要四五年,大扁杏三四年,大枣、桃等栽植后2a内林下可间作经营豆类、中草药等经济作物。中草药品种可选择如黄耆[Stragalusmembranaceus(Fisch.)Bunge.]、防风[Saposh-nikoviadivaricata(Turcz.)]、紫花苜蓿(Medicagosativa)、穿山薯蓣(DioscoreanipponicaMakino)等多种药用植物。豆科植物还具有固氮功能,可改良土壤结构。间作种植的经济作物主要考虑其不同作物生长的经济周期,如紫花苜蓿1a或更长,黄耆、穿山薯蓣等两三年,也有一些品种可多年利用。 作者:石建国 单位:凌源市不动产登记中心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