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经济社会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
摘要:在现代经济社会,审计作为一项重要监督机制,其效用发挥与所处环境息息相关。而经济环境与法律环境的明显转变,导致审计受到主观与客观条件的影响,审计风险明显增大,传统审计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管理需求。对此,本文探讨了审计风险的成因,针对性的提出防范措施,以期全面发挥审计作用,推动社会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现代经济社会;审计风险;成因;防范
现代市场经济作为信息经济,在资源配置中,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全面性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财务报表信息的应用,提高了经济决策的科学性[1]。因为,企业管理层是财务报表的责任主体,财务报表编制中,极易受到利益驱动,影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对此,做好审计工作,提高财务报表的质量,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降低了审计风险,优化了资源配置,推动了企业发展壮大。本文就现代经济社会下的审计风险成因与防范措施展开探析。
一、审计风险的简单概述
审计风险的含义包含以下两方面:一方面,注册会计师所认为的公允会计报表,并未能够依照会计准则准确反映被审计对象的财务情况、经营情况与财务变动,甚至存在错误的信息[2]。一方面,注册会计师所认为的错误会计报表,实际是公允的。面对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应重视风险的存在,针对性制定措施,规避并控制审计风险,发挥审计工作的效果。审计风险主要包含三种风险:固定风险,主要是指企业本身经济业务以及关联账户特定导致的风险;控制风险,主要是指账户单独抑或与其他相连账户发生报错、漏报现象,未被内部控制及时发现并控制的风险;检查风险,主要是指账户单独抑或与其他相连客户出现报错、漏报行为时,未被审计程序发现的风险。
二、现代经济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
(一)主观因素在现代经济社会审计过程中,导致审计风险的主观原因有:其一,审计实施主体问题。在审计决策制定过程中,若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导致审计决策极易存在发生失误的几率,增大审计风险;若审计人员缺乏独立性,过于亲近被审计对象,将影响审计意见的公允性;若审计机构编制审计方案不够严谨,将影响审计人员责任分工的明确性;若法律法规运用不合理,也会增大审计风险。其二,现代化社会选择审计方式的问题。在现代经济社会,审计证据的收集中,若采用的方式不合理,将增大审计风险。ERP系统、会计电算化是常见的审计方式,新型审计方式的应用,传统财务工作被颠覆,审计环境被改变,提高审计效率的同时,多数审计证据以网络传输,传输过程极易被恶意更改数据,增大了审计风险。虽然,以计算机对审计数据进行处理,能够避免人工的差错,但是,计算机处理程序却面临程序错误、信息被篡改等问题,增大审计风险。若审计人员拘泥传统审计方式,若发生错误、舞弊行为,则很难被审计人员发现,导致审计风险。
(二)客观因素现代社会,信息化迅猛发展,审计风险的影响因素相应转变,导致审计风险的客观因素包含了以下几方面:其一,审计质量的控制标准未明确。在审计机构开展审计活动过程中,规范审计业务的操作,明确审计人员审计质量的考核制度,有助于控制审计水平。然而,现阶段,我国对审计质量的控制标准并未明确规定,导致审计机构、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判断依据并不一致,审计业务的操作制度、质量考核制度仍不完善,增大了审计风险、其二,审计对象和审计内容较为复杂。社会在迅猛发展,经济活动、经济关系越发复杂,审计单位的经营活动也越发复杂,直接导致审计活动由单一的财务收支状况审核扩展到利润分配、资产负债、损益情况的审计[3]。然而,传统审计方式并未将新业务包含其中,给审计过程带来影响。其三,新兴商业模式影响。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迅猛发展,传统商业模式被颠覆,增大了审计活动的困难度。如:近年来,电子商务得到了快速发展,好多顾客直接在网络上便利地进行交易,而审计部门仍按照传统商业模式开展审计工作,订单核实的困难度增大,审计风险增大。
三、现代经济社会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提高审计人员执业能力,控制审计实施主体问题审计工作作为一种监督机制,对审计人员的技术能力求较高,审计人员的专业水平直接关系着审计质量,影响着审计风险防范水平。面对审计实施主体问题所导致的审计风险,如审计人员专业性不强、审计人员独立性不足、审计方案编制不合理、法律法规应用不规范等,应对审计人员执业能力展开培训,通过讲授专业知识与审计实践,提高审计人员专业素养;加强法律法规的内容宣传,增强审计人员对相关法律规范的合理应用;加强编制能力的培养,增强审计方案编制的可行性。同时,构建独立的审计部门,明确审计人员的岗位职责,降低外在因素对审计工作的影响,提高审计人员的执业水平,有效降低外在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
(二)采用科学审计方式,降低审计风险的产生新形势下,传统审计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社会管理需求,但是,新型审计方式也存在一定问题,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对此,科学采用新型审计方式,针对性控制审计风险,有助于审计作用的发挥。首先,对于会计电算化,因其普及与ERP系统的广泛应用引发的审计风险,在审计过程中,应重视计算机软件的测试,加强计算机安全的检查,以此避免信息传递过程出现问题,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在ERP系统应用中,应全面掌握审计业务流程,如材料采购与付款、产品制造与销售等,都存在固定环节,审计人员应根据不同活动的运行特点展开审计工作,及时发现审计风险,为采取切实措施进行审计风险的控制和防范奠定基础。如:某日,A集团企业应收账款明细账显示B煤矿有一笔4275万元的欠款。这是一笔有争议的欠款,A集团销售给B煤矿的矿产机械已经在此前安装完成,并据A集团执行总裁M称该机械已在B煤矿成功运转,但是B煤矿却拒绝支付第三期款项。该笔应收账款数额巨大,占公司税前净利50.89%,主营业务收入的2.28%,总资产的3%。A集团对该笔有争议的应收账款应该提取适当的坏账准备,否则将会存在高估应收账款的问题。对此,注册会计师必须采用科学审计方式,深入了解该笔应收账款存在争议的原因,以此解决应收账款的争议,控制审计风险。
(三)明确审计质量标准,细化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审计质量标准,主要是对审计过程与审计结果的质量评价标准,为提升审计质量提供了依据,为审计业务提供了作业规范,有效控制了审计风险,实现了审计目标。面对审计质量控制标准不明确问题,要对项目计划制定质量标准,规范项目计划的编制依据、编制内容与编制程序;对审计工作方案制定质量标准,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性,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对审计报告制定质量标准,保障审计报告结构、报告内容与审签要求的规范性,降低审计风险。对于审计对象、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应积极利用内部控制,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细化审计对象和内容,科学管控、快速识别、尽早防范审计风险,有效降低审计风险带来的损失。
(四)控制新兴商业模式的影响在对电子商务进行审计时,审计凭证大多是系统自动生成的,对此,审计重点应由传统的纸质证据转向电子凭证。在审计之前,审计人员应处理了解被审单位业务开展情况,掌握审计风险点,落实实质性测试,提高审计的可行性[4]。同时,对于自动生成的订单,应随机抽取、线上访问,以此证明信息的真实性,避免电商虚减业务量,降低审计风险。
四、总结
现代经济社会下,传统的审计工作已经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增大了审计风险。当前,审计工作的常见风险主要是因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导致,对此,提高审计人员执业能力,控制审计实施主体问题;采用科学审计方式,降低审计风险的产生;明确审计质量标准,细化审计对象与审计内容;控制新兴商业模式的影响。全面控制内外因素导致的审计风险,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推动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高芳.现代经济社会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J].环球市场,2018(29):178-178.
[2]余梦轩.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研究[J].当代会计,2018,No.53(05):47-48.
[3]张利霞.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J].知识经济,2016(8):52-52.
[4]李勇.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时代金融,2018,No.694(12):162-162.
作者:温芳 单位:溧阳众诚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