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增绿工程助推林业经济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从东营市河口区促进林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做法及成效入手,对林业发展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具体的意见,旨在加快推进林业经济发展。
关键词:三年增绿;林业经济;生态;发展
自山东省东营市开展林水会战,实施三年增绿工程以来,河口区精心组织,高标准实施,以建设“智慧林业、生态河口”为目标,坚持生态与产业共进,保护与开发并举,改革与发展互动的原则,有力地推动了辖区生态建设和林业经济发展。
一、主要做法
(一)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结合河口区现代化农业示范区规划和“十三五”林业高效发展规划,制定并印发了《东营市河口区三年(2016-2018)增绿计划总体方案》,重点推动发展和引领“一廊一带三环”项目建设,利用三年的时间,合计总投资2.02亿元,植树造林面积7.35万亩,湿地修复面积5590亩,柽柳林封育10000亩。(二)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保障三年增绿工程按时完成,河口区超前谋划、提前部署,及时将各项任务层层落实分解,逐级传导压力,成立三年增绿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实施三年增绿计划的综合指导、协调推进、组织实施和考核验收等工作。区林业局、农业局、国土资源等重点部门实行科级干部包镇街制、工程进度日报告制及重点工程区级领导会商制,确保三年任务顺利提前完成。(三)政策保障,全民参与。设立三年增绿工程建设专项账户,不断增加资金投入。积极发动造林大户、林企、林合组织、家庭农场等造林主体投资林业,对环城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路域林、水系林,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等工程制定了科学的补贴办法和标准,对造林补贴采取前高、后低的方式,以此引导群众连片规模化造林。
二、工作成效
(一)三年任务,两年完成。全区三年增绿工程实施以来,两年来累计完成投资3.4亿元,流转土地45000亩,新增造林面积95800亩,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市级下达的任务,造林规模居各县区首位。在造林实际成效上,严格实行五月验收造林面积、十月验收成活率、次年验收保有率的“三验”模式,确保种一片、绿一片;在树种选择上,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优先选择黄河三角洲区域内刺槐、小叶白蜡、白榆、国槐等耐碱、耐旱、耐寒等优良树种,扩大混交林面积,减少纯林比例。(二)重点项目,扎实推进。“一廊一带三环”建设成效显著,其中,在河口区西北门户,以新户镇、义和镇为中心,依托国家未利用地开发建设项目,营造片林2.06万亩,营造5万亩优质林果基地,全力打造河口区西黄河故道特色经济林基地。在河口区北部,重点实施了沿海防护林基干林带建设,着重抓好现有沿海防护林全面加宽、补植和修缮。在河口主城区,建成了东、西、北三面环城的U形防护林,共造林2.3万亩,逐步建成了较为完备的中心城区防护林体系。(三)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以西翼黄河故道为核心,以义和、新户两个乡镇为主体,引进富硒苹果、冬雪王桃、满园红油桃、核桃等优质果树,打造黄河口高效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带。2017年底,全区经济林总面积达到4.2万亩,结果面积2.5万亩,年均果品总产量突破4.2万吨。规范发展林业专业合作社,全区共注册林业专业合作社39家。
三、存在问题和不足
虽然通过实施三年增绿工程,河口区现代林业经济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但在具体的工作中仍存在部分问题:一是三年增绿工程进展不平衡。个别地方注重城区造绿,忽视城郊、乡镇造绿。有的地方绿化规划设计比较单一,专业技术掌握不全面,树种搭配不合理,层次感不强,亮点示范项目较少。乡镇之间因涉及油田、军队等管辖区域问题,在造林、营林方面存在不小差距。二是地质条件差,造林难度大。河口区造林地多为退海之地,土壤盐碱化严重,生态环境脆弱。全区宜林地大多数为荒碱地,地下水位较高,淡水资源缺乏,土壤返碱非常严重,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较低,导致造林成本逐年增加。适生树种少,适合沿海盐碱地造林的树种少,致使造林树种单一,林分结构不合理。三是现代化林业产业体系尚未形成。林业产业总产值偏低,林业二、三产业不发达,林业产业链较短,产品附加值低。速生林、经济林管理普遍粗放,苗木标准化生产及市场供求滞后,林企林农技术装备落后,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和整体效益不高,工艺流程简单,林业资源综合利用率较低。四、意见及建议一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奖补机制,落实国家森林生态效益奖补政策,逐步提高补助标准。扩大保护森林生态的受益群体,对家庭(农)林场、种植大户、林合社等造林经营主体优先给予补贴,突出生态补偿政策的公平性,充分体现“谁保护谁受益,谁种植谁受益”的为民办实事宗旨,促进农民增收。二是强化基地建设,培植龙头企业。本着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原则,积极向上级争取造林项目和优惠政策,围绕本地特色的刺槐林、白榆林和苹果、葡萄产业园建设及林下经济等产业基地,为林业产业发展夯实基础。加大招商力度,积极引进项目、资金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扶持培育林业龙头企业,实施林业经济精加工、深加工,增强企业对产业建设的辐射带动能力。三是扎实开展各种林业创建活动。开展好山东省森林城市、森林乡镇、森林村居创建活动,借助创建活动,鼓励和引导各乡镇、行政村把植树绿化纳入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制定创建规划和奖补政策,切实提高创建积极性。充分利用城区周边闲置土地建设城郊森林公园,扩大绿地面积。抓好乡镇农村道路、沟渠、村庄周围等土地绿化,发展集中连片、融合一二三产业的绿色美丽新农村。
柴岩 东营市河口区湖滨新区开发建设管理办公室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