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科学发展本领的意义
[摘要]增强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本领是新时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是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新时代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结果,是新时代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趋势的客观需要。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本领;重大意义
一、增强科学发展本领是新时代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
我国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遇到了历史上所没有解决好的两大难题:一是工业化,二是商品化。只有完成工业化,才会有强大的物质基础;只有完成商品化,才会有充分的社会交往;社会主义社会比资本主义社会更需要发达的生产力和广泛的世界交往。目前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但基本国情没有变,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其是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因此,必须继续坚持发展,并且要科学发展。推行科学发展,就是要转换发展方式,实行动力革命,推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着力建设现代化的经济体系。新时代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坚持“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为了继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即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新时代总书记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围绕人民这个中心,而不是围绕物来谋求发展,既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又保护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要进一步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根本要求―――强调发展成果由人民共建,同时又要由人民共享,逐步走向共同富裕。总书记强调在发展过程中用整体思维方法注重和谐发展,兼顾各个阶层、各个领域的利益关系,就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即统筹兼顾,注重各个领域、各个地区之间综合平衡发展。
二、增强科学发展本领是新时代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
新发展理念是社会主义发展实践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为了落实新发展理念,必然要求增强中国共产党科学发展本领,以此提高发展效益和质量。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只有切实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科学发展本领,才能真正不断地开创发展新局面。发展既不是盲目性瞎指挥,也不是蛮干硬上,必须是科学发展。所谓科学发展,就是转换思路,坚决破除高消耗和高污染的老观念,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更新发展方式,从高消耗低效率转向低投入高效率发展,从注重追求速度和数量转向注重追求结构优化和高质量发展,从注重追求粗放型转向注重追求集约型发展,从注重追求投入驱动转向注重追求创新驱动发展。中国960万平方公里,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但是人均占有量很低,目前有些资源包括能源、淡水、森林、矿产等资源相当有限,经济发展环境承载能力低,中国走老路和邪路都是死路,先污染后治理绝对行不通,必须走出一条现代化发展新路。中国虽然经济总量位于世界第二,但是中国人均GDP却很低,发展极不平衡,主要体现在中西部相对落后,城乡差距大,行业发展不平衡,总书记提出新发展理念,就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解决这些发展难题,实现经济社会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来指导发展,制定科学发展思路、落实科学发展目标。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提高整体思维能力,自觉注重综合协调发展,坚持各个地区、各个领域之间平衡发展、全面发展;注重以创新为第一动力,注重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注重对外开放,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和质量,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特别是注重走出去,引领世界发展,注重共建共享的内在统一。新时代领导干部既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又要成为领导科学发展的行家里手,才能肩负起新时代的历史使命。
三、增强科学发展本领是新时代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结果
新发展理念是我们党在长期发展实践中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新时代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的结果。面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新矛盾和新要求,必须增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发展本领,就是要认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认清新时展新目标和新内涵,在发展过程中,能够解决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势头,发挥优势实现更高质量、更富有效率、更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创新发展就是强调新时展动力的转型升级。邓小平同志先后提出过根本动力论(生产力)、直接动力论(改革)、第一动力论(科学技术);同志认为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必须通过创新。同志提出过以人为本的观点,即人本动力观,强调要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总书记把创新视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未来的经济进入新常态,实现数量型向高质量型发展,唯一的有效解决办法就是创新。一个历史真理:科学技术落后,必然要挨打,一个创新能力缺乏的国家,必然缺乏生机和活力,因此,创新发展就是要求对新时展动力的转换升级。协调发展就是要注重综合平衡发展。从综合平衡发展的角度看,中国经济实现持续40年高速发展,主要得益于改革之初所采用的“先富带动后富”的共同富裕策略。但从长远看,这种“非均衡发展战略”推动的增长必然会带来“非均衡性”问题,也就是新时代所面临的“不平衡”的问题。这种“不平衡”性问题必然会制约我国下一步经济的健康发展,制约我们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新时代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必须着力解决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各个阶层、各个地区发展“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城乡差距和中西部差距比较大,偏远贫困地区要尽快脱贫,补齐短板;唯有如此,才能真正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就是进一步解决新时代不协调问题的具体举措;完成三大攻坚战就是突出补发展过程中的短板,注重综合平衡,形成均衡发展新局面。绿色发展是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四十年的经验表明,不仅需要物质文明,更需要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温饱,更需要环保。从我国实践来看,过去那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掠夺式的增长方式,“拼能源、拼生态”的发展模式显然不可取,新时展决不能以消耗能源和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新时代面对生态和资源瓶颈,发展动力明显不足。例如京津冀等发达地区的雾霾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人民身体健康的一个不稳定的因素,从而制约中华民族实现永续发展。进入新时代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迎接新挑战,坚持绿色发展,实现发展数量、结构、速度、质量和效率的有机统一。只有建设好生态环境,经济建设才是有意义的,人民的生活才是有质量的,经济社会的发展才是可持续的。推进绿色发展必须保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开放是国际市场价值规律和国际分工规律发生作用的结果。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开放性经济推动了我国经济强有力的发展。十八大以来,我们党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商品经济的交换特性和价值规律必然要求对外开放,因此,必须不断坚持开放发展的坚定信念。中国要想进一步的持续健康发展,仍然要重视开放,因为只有开放才能使我们获得更多的机会,在世界范围内进行资源配置,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在互利共赢的开放格局中,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引进资金与引进技术、引进人才相结合,更加注重走出去,创造商品品牌,培育具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发展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采取国际合作新途径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共享发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目的。长期以来,虽然我们的“蛋糕”越做越大,但“蛋糕”却没有得到合理的分配,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出了问题。公平正义是新时代一切问题、乱象的根源。共享发展理念就是强调让老百姓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满足感,同时也使国家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深厚的力量。总书记指出共享发展就是要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基础上,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中国梦是中国人民幸福之梦。人民幸福必须是人人之幸福。实现中国梦从根本上来讲,就是为了实现全体中华儿女的幸福。因此,既要调动最广大人民积极性进行共建,又要实现全体人民共享。进入新时代,人民的“共享”不再是那种低层次、低水平的“共享”,而是在生产力不断发展基础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共享”。
四、增强科学发展本领是新时代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和趋势的客观需要
当今世界正处于一体化、多极化、多样化、信息化的大变革时代,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正在不断更新。一方面,和平与发展、合作与共赢是世界发展大势所趋;但另一方面,世界依然存在不稳定性、不平衡性、不充分性等巨大的安全隐患,面临许多新的世界性难题和挑战。例如,国际舆论压力以及国际恐怖主义、霸权主义、地区冲突、强权政治;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中美贸易战、中东局部冲突、非洲战火;经济发展的潜在的风险,气候变化、重大自然灾害和严重的传染性疾病危害等等世界性难题需要共同解决。面对世界各种矛盾和冲突日益加剧,各种安全威胁交织在一起,中国共产党必须努力提升应对能力。推动世界均衡、普惠、共赢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必然选择。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一方面批判吸收了世界各国发展的先进经验;另一方面,总结吸取了我国过去重视经济发展忽视生态保护、先发展后保护的模式中的经验教训,在此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时代中国面临着“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双重要求。为了走好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发展道路,我们不能照搬照抄他国的经验,必须开创一条运用新发展理念指导的全新道路,即科学发展。只有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才能实现真正的科学发展,走出一条结构更加优化、质量和效益更高的发展新路,才能实现世界和谐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参考文献:
[1].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10-19.
[2]陈若松.科学发展观的价值诉求[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作者:王柯入 陈若松 单位:湖南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