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视角谈新农村建设
摘要: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必须整合农村土地资源,做好闲置宅基地复垦工作,城乡一体化的内涵,城市化进程中应制定好后续配套政策,破除陈规陋习,制定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大力整治农村污染问题;发展特色农业村,生态旅游度假村,探索农民养老问题,减少农业从业人员数,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及正确的政绩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新农村建设;职业农民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中等职业教育担负着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9年秋季学期起,对公办中等职业学校全日制在校学生中涉农专业学生逐步免除学费,这有望使中职学校设置的农林专业再次升温,农林专业中职毕业生将来可能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要把他们培育成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农民,作为中职学校农林专业课教师,除了培养农林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外,还有必要在日常教学中引导中职生从科学发展观的视角来深刻领会党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据作者暑假到繁昌县乡村调研所知,当下一些乡镇、村干部的确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即认为建设新农村是一蹴而就的事,为此,不少乡村盲目占用耕地建设成群的高标准的楼房,在这些小区配备有自来水、电、天然气、宽带,认为这就是建设新农村的模式。从科学发展观视角来谈谈自己对新农村建设的几点认识。建设新农村的出发点。就是地方领导干部引领农民发展特色农业,追求绿色GDP的增长,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整合农村土地资源。把不想种田的农民的土地通过合法流转向农村种、养殖能手集中,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方法提高土地的年产出率;乡镇干部尽量不占耕地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吸纳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在城市化进程中,必须做好闲置宅基地复垦工作,坚守120亿m2耕地红线不动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一些原本住在破旧瓦房中的农民随着收入的增加,将有一部分人流入县城、乡镇去购房安家落户,这样会出现“空心村”,对“空心村”的宅基地必须加以复垦,可把这些村庄改造成特色农业生态村,如经果林特色村,中药材特色村,特种养殖生态村等,复垦的好处可以补偿县城拓展而占用的耕地,保持耕地总量不减少。
1城乡一体化的内涵
1.1农村与县城教育、文化、卫生资源配置一体化
农村、县城基础设施配套一体化。通过村庄改造,硬化村内道路,修缮危旧桥梁,建设生活污水处理系统,配置环卫设施,修建村民娱乐休闲场所,适当建设农民体育场,最终使村容村貌发生改观。农村社区与县城社区一体化。探索建立新型农村社区,社区设置农村居委会(群众自治组织),配备警务室、医务室,实行自来水、天然气、宽带、农家书屋进农村社区。农村、县城实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通过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技术,向农民传播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走科教兴农之路。农村与县城实行教育、医疗共享。
2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移居城市后必须制定好后续配套政策
比如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子女就学、农民工的就业、岗前培训等政策。如果农民穷居闹市还不如先前安守农田,则这样的城市化没有实际意义,真正意义的城市化应当是农民转入市民后,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农民移居城市后有认同感和归属感,农民的幸福指数提高了。破除农村陈规陋习,制定村规民约,移风易俗,提升农民的精神风貌。当前,有些地方农民打麻将成风,有的农民因为空闲时间多从事修家谱等低级庸俗的文化活动,为此,可通过开展文化下乡活动,送戏到乡镇影剧院,免费给农民提供精神食粮,可望使赌博的人数减少。据了解,一部分农民受几千年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一些农村老人在过世后虽然火化率提高了,但农民习惯把骨灰放在木制的棺材里安葬,既浪费了森林资源,又占用了耕地,因此有必要长期对农民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无神论教育,渴望使这种现象逐步减少。还有,落后地方的农村青年结婚,女方向男方索要高额的礼金,并大操大办婚姻喜事,破除这些陈规陋习,提升农民的素质也是建设新农村的内容。建设新农村不仅表现在村容村貌的改观上,还表现在农民精神风貌的提升上。大力整治农村污染问题。近年来,随着化学肥料的普遍使用,地膜覆盖技术的推广,给农作物带来高产、早熟,农村环境污染加重了,比如,大量施用化肥造成土壤板结,肥水流入池塘又造成水环境污染。地膜覆盖能使作物早熟、高产,但大量运用不可降解的地膜易造成土壤污染,这些问题不解决,会制约着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乡村的生态特色、文化特点、自然景观因地制宜地发展特色农业村,生态旅游度假村。如繁昌县马仁奇峰森林公园就是典型的生态旅游度假村。又如,有的村庄有天然荒滩水面可发展集餐饮、垂钓、养殖于一体的农家乐旅游村。繁昌有的乡镇还可建成苗木、花卉特色村。还有的整个村民擅长种植甘蔗、荸荠、菱角、芡实、藕、茭白等,可把这些村发展为环保无公害的特色农业村,终极目标是实现“三农”的现代化。农民养老问题值得探索。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许多落后地区的农村老人,尽管他们生养几个子女,由于身处那个年代,子女享受不到优质教育资源,科学文化水平低,不能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子女只能维持自身生活,没有能力赡养年迈的老人,故农村老人居家养老问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建设新农村最终目标就是减少农业从业人员数,使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事第二、第三产业。减少农业从业人员数,不能曲解为就是减少耕地数量。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在引领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确实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及正确的政绩观。建设新农村是长期而艰辛的过程,需要地方政府领导一任接一任地干下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有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来理解新农村建设,中央所描绘的新农村的美好蓝图定会化为现实.
江兴龙 繁昌县职业教育中心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