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科学发展论文 > 井冈山精神内涵的科学发展意义

井冈山精神内涵的科学发展意义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0-06-08 23:04:00人气:1879

摘要:井冈山时期是中国革命历史观初创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井冈山精神不断在实践活动中丰富与发展,最终构成了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一个分支。对井冈山精神意义的研究,就是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前提下,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向纵深发展。重估新时代井冈山精神的意义,把握井冈山精神的形成与发展的科学内涵是首要前提。

关键词:新时代;井冈山精神;科学内涵;意义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斗争的启蒙之地,“井冈山精神”则是脱胎于中国革命斗争经验的宝贵财富。在井冈山,共产党人把一种全新的共产主义精神通过中国革命事业的不断实践,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一发展过程是“井冈山精神”内化的一个阶段,是红色基因在共产党员中代际传承的重要时期,可以说,正是“井冈山精神”的激励,中国的革命事业才取得了光辉的成就。同时,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审视“井冈山精神”我们可以发现,“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地被赋予新的内容,即不同时期,弘扬“井冈山精神”要求共产党员结合时代的变化加强自身精神文明素质建设。而问题关键在于,当人们在理解“井冈山精神”时,往往停留在中央苏区倡导到“艰苦奋斗”这一层面,并没有将弘扬“井冈山精神”与我国正处在新时代的特征结合起来,这就很容易造成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单纯地将“井冈山精神”等于同艰苦奋斗的精神。实际上,从“井冈山精神”的形成、发展到最终确立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一员,经过一个漫长的发展和丰富时期。新时代的“井冈山精神”不仅包括艰苦奋斗的内涵,而且还有诸如坚定信仰、实事求是和依靠群众等多个层次的含义。

一、“井冈山精神”内涵的发展与丰富

“井冈山精神”最早是由同志在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根据革命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大革命失败后,同志在井冈山上提出的“革命的道路是曲折的,但是前途是光明的”这一观点,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1956年其重上井冈山时,就曾对井冈山斗争的经验作了回忆,并进行了深入的总结和概括。同志认为虽然现在的物质条件相对好了,但千万不要丢掉“井冈山艰苦奋斗的精神”[1]和“井冈山的革命传统”[1]。这里的“井冈山的艰苦奋斗精神”就是对我们党在井冈山时期的优良作风和光荣“革命传统”的一次理论性总结,作为“革命传统”的“井冈山精神”正式出现在我党的理论中。随着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时代主题发生了极大变化,国内形势已由革命和斗争转向和平与发展。为此,邓小平同志结合时代的主题对我国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认为“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2],并且在我们建设现代化社会主义国家的道路上“井冈山精神丢不得”。这里丢不得的“井冈山精神”既是我们党继承同志的“革命传统”的“井冈山精神”,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井冈山精神”。同志是第一位系统总结“井冈山精神”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他将“井冈山精神”与新世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联系起来,全面总结和概括了“井冈山精神”,并对“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作了六个维度的考量,即“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和勇于胜利”[3]。此科学的阐释使得“井冈山精神”作为一种系统的理论具有了更强的活力和张力。在党和国家继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阶段,同志提出,我们党和国家有一个巨大政治优势,那就是“井冈山精神”。他认为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要顺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化的脉络,要在改革开放的大前提下,争取在社会主义市场建设的新实践中推进“井冈山精神”向纵深发展,“使之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放射出新的光芒”[4]。经过几代人的发展,“井冈山精神”已经迈出了“实践转向理论,再到实践”的关键一步。当今时代的“井冈山精神”的发展与习的高度重视是分不开的,习审时度势为“井冈山精神”注入了新的内容。他曾这样向参加两会的江西代表团成员们强调,“井冈山精神”是党在社会主义新形势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弘扬“井冈山精神”是党的使命和责任,要做到“永远铭记、世代传承”[5]。2016年习来到井冈山瞻仰革命先烈,走访慰问困难群众时指出,要让“井冈山精神”放射出新时代的光芒,就必须“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5]。这一全面的概括为我们在新时代弘扬“井冈山精神”指明了奋斗的目标,也进一步勾勒出新时代“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习对“井冈山精神”所作的阐释,是“井冈山精神”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中的突出体现。这种在唯物史观视阈下的科学预见是跨越历史的“井冈山精神”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在现实和历史维度上的统一,并由此成为我们今后完成“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精神基石。从“井冈山精神”发展的历史来看,“井冈山精神”从提出到确定一共经历了三个时期:一是“井冈山精神”萌芽和形成时期(1929年―1934年),这一时期主要是指以同志在中央苏区革命实践中形成的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二是“井冈山精神”内涵的科学发展时期(1934年―2012年),这一时期是指以邓小平、和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对“井冈山精神”内涵的丰富和发展阶段;三是新时代“井冈山精神”最终形成时期(2012年―2016年),这一时期是以习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结合新时代特征的基础上对“井冈山精神”的实质所作的论述。这一过程,不仅使得“井冈山精神”的内涵有了科学的发展,更推动“井冈山精神”向纵深发展,烙上了新时代的印记。

二、新时代“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

,习对当今国际国内形势有了新的判断,他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时代的转变也对党和国家的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井冈山精神”这一不断发展的重要理论,又一次在历史的进程中被赋予了全新的科学内涵。

(一)坚定执着追理想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是中国革命斗争最艰难的时期。这一时期,革命队伍刚刚经历了走俄国革命路线,在“左”倾错误路线的指导下城市武装暴动惨痛失败,又经历了“右”倾投降主义的步步紧逼。很多人都对革命产生了悲观情绪,认为革命前途渺茫,甚至有的革命投机分子投降白色政权叛变革命。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红旗到底还能打多久”这个问题被反复地提出来。当时,如果理想信念问题得不到解决,战士们对革命的希望就将变得渺茫,革命的前途就有可能一片黯淡。在这种情形下,同志审时度势,根据当前革命运动变化的实际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为艰苦卓绝的斗争带来了曙光,也为革命重新定下了乐观的基调。要想取得胜利光讲马克思主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同志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把革命理想转化为符合红军官兵切身利益的阶级觉悟,这使得我们的军队无论是面临粗茶淡饭的餐食条件还是缺医处于少药的医疗环境下,都保持着为工农阶级而战的动力。工农红军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会失败,国家发展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也无法取得伟大的成就。习在报告中,谆谆教导全体党员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初心就是共产党员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员的红色基因。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之所以选择共产党选择共产主义就是因为不论在革命斗争年代还是建设发展时期,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是共产党员带领全国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在新时期,坚定执着的共产主义信念是我们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基础,指出,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代的精神追求,也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坚守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就是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持发展社会主义的决心,这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6]。这对于科学把握新时代“井冈山精神”的实质起了巨大推动作用,更有助于人们在意识上认同新时代的“井冈山精神”。

(二)实事求是闯新路

大革命失败后,尤其是在同志带领的秋收起义失利之后,党内的“教条主义”问题凸显出来,是继续攻打大城市做“城市里的马克思主义”者还是转移到大山里做“山沟里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革命面临的现实问题。同志抛开“教条主义”的束缚,根据敌强我弱的现实特点,最终选择避其锋芒把革命队伍带到敌人力量薄弱环节的井冈山重整旗鼓。在革命理想遭遇现实打击的关键时期,同志精确地分析了中国不可调和的社会矛盾与中国革命的光明前程之间的关系,写出了《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长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三部著作,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历史进程。马克思曾在《资本论》中这样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崎岖的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7]。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斗争现实结合,用科学的思路引导中国革命找到了新起点,也用实践证明了只有实事求是才能创造出革命的新道路。当前我国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发生转变,国际影响力空前,这都要求我们对“井冈山精神”的理论基础进行再创新,习由此提出了新时期我们党和国家关于实事求是闯新路的新要求。这个新要求是对理论结合实际的把握,其不仅创新地发展了实事求是的科学内涵,而且还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找到了支撑。

(三)艰苦奋斗攻难关

艰苦奋斗不管在哪一个时期都被认为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这是井冈山时期军民在极其艰苦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共度难关的优良作风决定的。同志1965年重上井冈山时,回忆当时中央苏区艰难困苦的革命实践:每一个苏区的工农群众都是一样苦,“从军长到伙夫一律吃五分钱的伙食”[8]。其实不仅在伙食上,在“衣”“住”方面,群众同样面临极大的物质匮乏和难以想象的艰苦状况。刘显宜而且还回忆说,那时苏区军民没有棉被盖,只有“一条由两层布做成的‘夹被’”[9]。即便如此,这种状况也算是“不错的了”[9],有的红军甚至没有东西盖。从“五分钱的伙食”和“两层布的夹被”我们不难看到当时井冈山军民的生活状况。正是在这样的条件下,才培养出共产党员在长征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乃至国家建设时期的优良作风。新的时代,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得到极大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经进入决胜阶段,人民物质生活普遍提高,已经不会面临上述“缺衣少粮”的尴尬局面,但始终不能忘了“井冈山精神”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改革开放以后,一些资本主义的消极思想渗透进来,很多人的思想中潜移默化的有了享乐主义的念头,奢靡之风一时兴起,这对执政党的先进形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都带来了非常大的挑战。当前面临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之际,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我们才能领悟和践行新时代关于继承勤俭节约优良传统,反对铺张浪费的新要求,才能保持我党始终全心全意为人们服务的优秀品质。

(四)依靠群众求胜利

井冈山革命斗争时期,同志带领的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为党的事业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27年和1938年同志为部队官兵制定的“三项纪律”和“六项注意”,都是为了严肃部队纪律,保护当地群众的切身利益。在当时军阀林立土匪横行的情况下,一支部队能够做到宁愿自己受苦也不与人民争利是十分可贵的。不仅如此,我党还出台了《分田临时纲领十七条》《中共中央通告第37号―――关于没收土地和建立苏维埃》和《井冈山土地法》等一系列文件,切实解决了当地农民获取土地和生产生活的迫切需求。这些做法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也为当时的革命事业提供了稳固基础,事实表明,只有代表了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才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求得革命的胜利需要依靠群众,新时代扶贫攻坚的胜利也需要群众基础。作为国家主体的人民群众在马克思认为就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求我们党员干部要加强作风建设,以人民满意为标准,这里所提到的“人民满意”就是继承了“井冈山精神”中依靠群众求胜利的思想,也是中国共产党90多年以来执政合法性的根本保证。尽管“井冈山精神”的科学内涵随着不同的历史情境和具体实践活动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但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的红色基因却得到传承与发展。在新时期,“井冈山精神”被习以坚定执着追理想、实事求是闯新路、艰苦奋斗攻难关、依靠群众求胜利这四点确立下来,“井冈山精神”无疑获得了最广泛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指导意义。

三、新时代传承“井冈山精神”的意义

“井冈山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中的一支,对推动中华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发展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它既是马克思民族理论在当前时代的丰富与发展,又回应了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代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强调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不断发展的互动关系,无论是在国家层面、民族层面还是个人层面都发挥着深远的影响。在新时代传承“井冈山精神”在以下几个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一是思想理论建设。“井冈山精神”是我党首次灵活运用马列主义解决我国现实问题的重要理论创举,是区分“教条主义”的马列主义和方法论的马列主义的重要分水岭。正是由于“井冈山精神”及时地排除了“左”和右的干扰,为中国革命和发展找到了一条科学的路线,我们才能接过这一历史的“接力棒”,才能将共产主义事业的伟大理想之光照进现实。在《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依法治国》中开篇就提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既有科学的指导思想,又有严谨的制度安排”[10]。习认为科学的指导思想是新时代我国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体现,而科学的指导思想又与“井冈山精神”是分不开的。二是国家民族发展。我们国家正处在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五位一体”发展总体规划,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关键时期,“绿色”“生态”“共享”等一系列全新理念被提出来,这无疑是对井冈山精神中的“实事求是闯新路”的呼唤。我国现阶段面临经济结构调整与社会主要矛盾转变的新时期,想要闯出产业升级转型和改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现状的新路,就需要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总结时代的客观要求,不断创新发展思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时代和人民赋予的历史任务。三是干部作风改善。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国家经济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一些干部逐渐忘记了我党艰苦奋斗和依靠群众的优良传统,红色基因逐渐被物质享受稀释,出现了脱离群众、贪污腐败的现象。鉴于此,中央下了大力气整治。随着“八项规定”的出台和狠杀“四风”举措的实施,干部作风问题得到了改善,“井冈山精神”的意义进一步凸显。如何使党员干部们在行动上做到反对特权,思想上做到“不想腐”,这都是从“井冈山精神”中可以得到答案的问题。党员干部要做到廉洁,光讲外因不够,要将“井冈山精神”内化为道德底线。“依靠群众求得胜利”是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方法,贪污腐化必然脱离群众,失去民心,也会失去历史创造的伟力。转变工作作风,紧紧依靠群众,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正契合了“井冈山精神”的内在要求。四是传统文化的弘扬。“井冈山精神”内嵌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文化,因而,传承和激活“井冈山精神”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分不开的。艰苦奋斗和实事求是等优良品格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无论是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还是在推进国家发展建设的攻坚时期,以“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的重要法宝。“井冈山精神”是跨越时空的伟大精神,也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尤其是在全面决胜小康社会的关键时刻,传承“井冈山精神”,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发扬“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依靠群众”的革命传统,对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汪东兴.汪东兴日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178.

[2]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367.

[3]新华社.在江西考察工作时指出结合群众实践加强党的建设深入基层为百姓办实事办好事[N].人民日报,2001-06-04(1).

[4]李忠,涂微微.、邓小平、、谈弘扬井冈山精神[J].井冈山学院学报,2008,29(07):9-13.

[5]新华社.春节前夕赴江西看望慰问广大干部群众[N],2016-02-04(1).

[6].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

[7]马克思.《资本论》法文版序言(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6.

[8]陈国才.“苦惯了”的[J].广东党史,2008,32(5):48-49.

[9]张颢.论井冈山精神的当代价值[J].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4(1):93-96.

[10]中共中央宣传部.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76.

马翔 熊杰 南昌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 江西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