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院校科学发展论文
一、美国大学战略定位的特点
达成共识并成为行为规范。美国的大学领导者认为:学校的发展方向和远期目标要在大学的领导层形成清晰的集中意识;但绝不仅仅单独由学校领导层做出最后决议;战略定位和规划目标应是学校发展和个人行为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全校上下的行为规范。学校的各项决策都必须紧紧围绕发展方向和远期目标进行规划。同时还将长期目标分解为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短期目标,并创建科学的指标体系和监督体系以确保完成。独立思考和独立办学的能力。为引导大学正确定位,美国政府积极放权只做引导,通过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来引导高等学校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和目标。政府的作用仅仅是把握战略方向,而具体战略定位和目标则由各个大学根据自身的优势和特色制定。政府虽然有立法约束,但真正的决策权依然归校方,校方在制定规划和决策时具有独立性,这为学校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前提和无限可能。
二、影响当前我国新建本科高校发展原因分析
政府方面引导模糊而又简单僵化。根据我国相关立法规定,我国的教育行政部门有权监督高等学校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并且负责制定对其评估办法。这一规定没有考虑大众化教育时代所出现的分层、分类教育的现实情况。这导致我国许多高校不能从实际出发,盲目追求实现表面的标准化建设,忽略自身优势和特色发展,从而导致高校教学模式化、无差异、无特色,最终造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个性,降低了人才竞争力。此外,我国希望通过政府财政支持,积极建设“985计划”与“211工程”等高水平大学。这使得为得到更多的财政支持,许多院校盲目扩大规模,丰富学科门类,片面追求学校外部结构的高大上,忽略学校本身的内部建设和提高。而一些新建高校更是盲目追求高目标,致使专升本、本科由普通升重点、争硕士点博士点现象层出不穷。当前高校的运行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学校是一个整体,是由高校领导、教职员和学生组成的大家庭。生存和发展是所有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也是每一个校领导、教工和学生应当关注的大事。高校的定位不仅要反映出校领导高层的意志,也要体现教职工的想法,更主要的是满足学生未来发展的需要。所以高校的定位应达成全校共识后,进而得到全校教职员工在心理上的高度认同,并将其化为实际行动,从而最终实现定位中的目标。就目前来看,我国高校官本位和行政等级意识浓厚,对学术权力和民主管理的重视越来越少,这在一定程度上背离了以人为本,平等自由的理念。没有教工的真正参与,高校定位仅仅是管理层的事情。具体制度出台后,缺乏教工的认可,从而造成制度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运行不畅,缺少向心力和凝聚力。此外,中国传统文化对高校定位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传统文化为我国的进步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国人的思维和价值取向。如大同思想,在主张特色化高等教育的今天,仍强调同一的思维模式与单一的价值取向,不利于形成与其他高校不同的高校定位。再如,中国传统文化推崇道家闭关、佛教参禅,这些无一不采用自我反省的修养方式。现今的高等教育发展如果继续采取“自省”的方式,将因循守旧的思想贯穿其中,就不能及时关注外部环境需求的变化,必然使高校在竞争激烈时代遭淘汰。此外,西方文化比较重视科技文化的发展,而中国文化重视伦理,轻器物、轻技术,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对职业有偏见。长期的偏见,使得高等教育人才分配不均,一些专业门庭若市,另一些专业却无人问津。
三、关于我国新建本科院校科学发展的启示
从高教管理层面看,政府应切实为新建本科院校发展创造平等竞争的外部环境。不同类型的大学应该在高等教育机构体系内部平等竞争。在美国,在确定分类标准的情况下研究型大学要通过竞争实现“达标”,其参考标准是根据其研究经费增长幅度与教学经费增长幅度之间的差值。可在我国,明确的分类标准,具体的参考数值尚未有定论,也就是说,各高校是有等级区分的,竞争是不公平的。如今必须打破靠“过去的传统”、“将来的贡献”来分配教育资源的模式,一要完善高等学校法规,从源头上规范学校定位,并要求高校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性。二要建立健全分类评估体系,改变目前单一的质量评价标准。应正视不同高校在办学层次、类别之间的差距,各校在新的标准面前能够实现更平等的竞争,在此基础上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凸显特色。此外,要尽量给高校相应的办学自主权。只有有足够的自主权,才能依据自身的具体情况做出科学合理的规划与决策,才能使各个学校处于同一起跑线上,从而实现公平竞争。如果没有办学自主权,高校会更多地依赖政府,这会束缚高校发展的生机活力。只有落实高校相应的办学自主权才能激发高校办学活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从高校自身来看,新建本科院校应主动抓住机遇谋求发展。一是要尊重历史,细化学校内部管理。高等院校其特色,不仅只体现在表面的教育教学上,更体现在其传承的学校理念和文化内涵上。新建本科院校的发展不是割断历史,而是对已有办学特色的一种继承和发展,通过充分挖掘,对原有特色进行重新整合和重新定位。在办学过程中,要抓住制定大学章程的契机,建立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确立可持续发展的教育观,与当地特色文化紧密结合,营造团结、宽松、和谐、高效的工作学习氛围,使高校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传承并发展区域文化,最终相互促进,相互融合,实现地方高校的最终使命。二是端正高校自身意识,走特色办学兴校之路。按照现有大学分类划分,新建本科院校大多处于低层次高校。处于低层次的新建本科院校要一分为二地看待自己现阶段所处的地位。一要正确认识到现阶段在办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薄弱点,不断学习国内外的优秀经验,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二要在学习和借鉴其他高校成功经验的同时,注重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情况制定有利于学校全面协调发展的规划,走独具特色的办学之路。如美国的普林斯顿大学,经历悠久的岁月,仍然在美国的教育史上独占鳌头,无疑要归功于该校鲜明独特的教学理念和自身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三要坚持国际化的视野,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要有国际性。随着高等教育逐渐向大众化方向发展,新建地方本科院校需要在效仿老牌及名牌学校经验的同时,探索一条适合自身特点、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同样也要实现国际化,需要通过国际合作来培养或引进高学历、高层次的师资来改善师资条件;对出国留学的中青年教师要有计划、有目标地选派;提出并制定吸引国际知名学者来校任教的政策。我国政府曾明确指出,鼓励引进外国优质教育资源,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并对国内外高等教育机构间合作办学给予高度重视和鼓励配合。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要高度重视,抓住机遇,积极开拓与国外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新路子,努力在国际国内两个教育市场的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作者:景有荣 支凤生 单位:淮阴工学院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