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论文
1政策扶持给力,农机化发展政策环境持续优化
一是2004年以来《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颁布实施极大地激发了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2004―2014年中央连续十一年以“三农”为主题的一号文件,更是有力推动全国农机化事业的发展;二是2010年7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国发[2010]22号),省、市、县各级也相应出台配套政策,明确了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和地方政府第一次出台的促进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性文件,是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三是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的目标,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要求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着力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等等,这些都预示着在“十二五”期间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党的强农惠农富农的路线只会坚定不会转向,强农惠农富农的方针只会坚持不会改变,强农惠农富农的政策力度只会加强不会削弱。
2浦城县的农机化水平快速提高,具备农机化发展中级阶段的特征
2004年以来,我国农业机械化发生了历史性巨变,经历了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实现了“两跨越”:一是2007年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实现了总体上从初级阶段跨入中级阶段的历史性跨越;二是2010年我国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从以人畜力传统生产方式为主转变为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的历史性跨越。同样,浦城县的农机化发展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截止2014年底,全县农业机械原值已达到2.44亿元,农机总动力达到27.6万千瓦。拖拉机5699台,配套农具8386部,农机配套比1∶1.47;耕整机11906台,旋耕机5350台,植保机械3291台;联合收割机794台,油菜籽收获机25台,油菜籽收获专用割台27台,茶叶采摘机114台;机动插秧机425台,机动脱粒机4735台,水稻工厂化育秧设备18套;水稻烘干机31台;畜牧养殖机械2561台套,渔业机械1607台套,林果业机械1928台。2014年,全县机耕作业面积51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98%;机收作业面积48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92%;机插作业面积8.25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16%。水稻耕、种、收综合作业水平达71.6%。但是,浦城县农机化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水稻工厂化育秧、机插、烘干等生产环节机械化水平不高;主要粮食(水稻)生产机械拥有量多,经济作物、畜牧业、渔业、林果业机械拥有量较少;农机配套比太低(先进国家农机配套比可达1∶6);等等。根据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评价标准,浦城县的农机化发展正处于中级阶段的中后期,这既是完成中级阶段历史使命的关键时期,又是从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型升级发展的过渡时期。认清这一点很重要,这说明浦城县农机化发展方向必然是从水稻的机耕、机收环节机械化到“耕、种、收、烘干、运输、加工”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再到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最后达到农业全面机械化。所以,应正确理解和把握这一客观规律,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在“优结构、促转型、拓领域、增效益”方面下功夫,促进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
3促进浦城县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的措施和做法
1)加大政策宣传引导力度。一是要加强政策宣传力度,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让农机手、农机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服务群体吃上政策的“定心丸”;二是要引导他们牢牢把握政策机遇,用好、用足、用活这些政策,充分发挥浦城的地理优势,大力发展跨区作业、订单作业,拓展服务领域,做好田、山、水的文章,促进浦城县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一是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针对水稻育秧、插秧、谷物烘干、油菜生产、茶叶生产、烤烟生产等薄弱环节,针对水产养殖、山地林业等经济作物的空白领域,积极争取扶持资金,加大购机补贴力度,激发农民购机、用机的热情,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应用水平;二是各级政府要协调规划、土地、住建、金融等部门在推广新型机具、先进机具的用地规划、办证许可、信用贷款、抵押融资等方面制定出更加优惠政策,促进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的提高。
3)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将农机大户、农机经纪人、农机操作手和农机维修人员培训纳入“阳光工程”和新型农民培训工程,以县农机培训机构为依托,积极开展农机实用人才培训,努力为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机械化推广应用培养一大批操作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和管理人员,为促进浦城县农机化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4)改善农机装备结构。农机部门要按照“技术先进、科学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原则,坚持分类指导,大力发展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作业机械,逐步淘汰污染重、效率低、能耗高的老旧农业机械。引导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合理配置动力机械和作业机具,提高动力机械配套比和综合利用率,促进农业机械化转型升级。
作者:郑东杰 单位:浦城县濠村乡三农服务中心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