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科学发展观看思想政治教育问题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新挑战
(一)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偏离
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各种社会思潮的出现和碰触,人们的思想活动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多样化明显增强,社会上呈现出拜金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和利己主义。在新的社会条件下,一直存在我国的封建迷信思想和一些极端思想重新出现在社会中,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不同程度的受着影响。在部分大学生中主要出现的问题有:缺失理想信念、歪曲的价值取向、政治信仰含糊、社会责任感较差、诚信意识淡化、集体荣誉感不强、艰苦奋斗精神退化、心理素质差、就业压力大等。面对如此复杂多样的社会生活,如何更好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社会各界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二)沉溺于网络生活,现实生活虚拟化
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给当代大学生获取学习知识和信息方面提供了方便的途径,它使大学生在学习、业余生活、思维、娱乐以及语言习惯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现代网络和计算机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给大学生带来方便的同时,还给大学生在网络中创造了一个虚拟的世界,在虚拟世界里大学生可以张扬个性和自我,享受一种和现实生活完全不同的世界,这在现实生活中是不能实现的,所以很多大学生昏天暗地的沉溺于网络世界里出不来,各高校关于网络事件时有发生,这种整日沉溺于网络的生活方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体健康。如何让大学生能够摆脱这种虚拟网络的生活方式,分析和辨别网络信息,加强和抵制虚拟世界带来的诱惑,更好的利用互联网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急需解决的问题。
(三)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当代大学生很多都是从小在家一直得到父母宠爱的独生子女。在进大学之前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学习搞好,在这种应试教育观念下,家长和社会忽略了对学生健康的人格、坚韧的毅力、生存能力以及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在这种环境下,不少大学生已经习惯了依赖、享受、懒惰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伴随着他们进入大学生活。大学校园里他们又同在一个起跑线上,大学生活的自主性、独立性、竞争性都需要他们自己面对和解决,对他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暴露出来,曾经的马加爵事件让心理界警醒。如何在大学期间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和人格,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值得重视的课堂。
二、以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创新,主要体现在要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还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方法创新
要把发展放在首位科学发展观明确了21世纪要让我国人民生活得更好,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离不开发展;只有发展才能维护国家安全、主权和领土完整。90多年的艰苦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中国的出路和希望在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繁荣昌盛、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皆系于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在发展。科学发展观对我国为什么和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同时,也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谋划了新的理论指导。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方式方法要有新突破,要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要求,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把大学生培养成什么人、怎样培养关系着党和国家安稳恒久、中华民族兴衰成败的关键问题。十八大胜利召开后,我们要坚持不懈地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最新教育方针和政策,正如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全党都要关注青年、关心青年、关爱青年,倾听青年心声,鼓励青年成长,支持青年创业。”〔1〕因此,我们要把培养人放在重要位置,把培养大学生的品德放在首位。所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品德修养和全面发展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要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高校是大学生接受教育的摇篮,受教育主体是学生,因此,在高校坚持以学生为本就是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发展和人格塑造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手段。在现实教育中,受教育者都是被动接受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需求脱节,脱离了学生实际,单纯从教师的主观愿望出发,导致学生在接受教育过程中效果差。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贴近学生的实际和生活,教育模式要从以往空洞、抽象、政治的说教中走出来,帮助和引导大学生直面人生,全方位认识社会,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真正走入学生的心理世界。切实落实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还要从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采用讨论法、启发式、辩论式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和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建立一支以人为本、高素质、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起来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师队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才会得到遵循。重视和发挥学生会、学生社团的作用,通过充满活力的学生在参加各种社团活动中进行自我锻炼和教育,同时在参加各种管理中服务学校和同学,在学校、老师和学生中搭起桥梁和纽带,繁荣和发展校园文化。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全面发展就是把大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党和国家对高校培养人才赋予了重望,也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涉及许多人和不少部门共同参与、完成。从协调性方面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党办、宣传部、学生工作处、教务处、后勤处等部门协调配合,齐抓共管,形成教书、管理、服务育人的团结氛围和工作局面。教师们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高尚的道德品质影响和教育学生;学校管理工作围绕教学服务,为教学提供严格的日常管理和周到的服务态度;后勤要提供良好的服务保障,多为学生着想和办实事,使学生在优质的后勤服务中接受教育。学校、社会、家庭三方面要协调配合,全社会要关心和支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家庭要积极主动配合学校参与教育;学校要努力办好教育,美化校园环境,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作用。可持续发展是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满足当前需要,重大问题能得到立竿见影的解决,又能放眼未来,确保工作得到发展的工作机制和领导体质。防止工作出现前松后紧、半途而废、相互拆台的现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教育、心理健康咨询、建设校园文化,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把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落实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工程的每一个环节。
(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
要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统筹兼顾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统筹兼顾的方法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的重要环节,在方法创新的实践中就是既要重视部分,又要把握全局;既要抓住一般又要兼顾个别。各级党委、政府要在行动上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摆上议事日程,而不是迎接上级检查时才临时应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热爱职业,潜心研究,把课上得精彩,传授好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使在校大学生都要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性。同时,还要结合实际和时事动态不断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教材体系,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不但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而且还能够与时俱进,适应时展的需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对我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精华部分进行继承和发扬,还要对世界各国的公民道德教育、民主素质教育中的优秀部分进行学习和吸收,面对21世纪的飞速发展,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高校教育的改革与稳定相适应,与我国现代化发展想适应。
总之,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与时俱进、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不断创新和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和内容,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雷燕飞 单位: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