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确目标科学发展论文
一、正确认识中职教育培养目标
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得到提高,让受教育者过上有意义的生活。其次,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综合职业能力,这是职业教育的特性;再次,中职教育的层次与类型要求学生要能够成为中初级层次的技能型人才。最后,中职教育就业方向是生产、技术、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综合起来,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数以亿计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职业能力、创业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这是时代和社会发展赋予中等职业教育的重任。“高素质”概括来讲主要包括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对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熟练掌握、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团队合作精神以及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能力”是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核心内容。职业能力分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科技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产品更新换代和职业岗位更换的周期。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统计,一个人在18-44岁期间,平均更换11个工作。同时计算机或机器人正在辅助或取代大量的人工劳动,从而导致对高端技能人才的需求增长,而对那些只需要常规认知和低技能的劳动力需求在下降。中职学生不仅要更换岗位还要面临职业技能的更新升级,其中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有着举足轻重作用,而专业能力就建立此基础上。
二、目标明确科学发展
中职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出数以亿计的在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实用型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进一步巩固“中国制造”的优势,为“中国创造”提供高技能配套人才。就学生个人而言,职业教育帮助每一位学生都拥有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这需要我们职教工作者不断地认识职业教育发展的规律和学生成长的规律,立足现实,找到客观科学有效的方法,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产教深度融合。
1.夯实基础,着眼未来
中职教育的三年解决不了学生一辈子的需要,学生还必须不断地学习提高,才能立足于未来的职业生涯,同时对大多数学生来说,这三年也可能是他们一生中唯一的一次全日制学习,所以,在这三年中为他们打好做人的基础(热爱生活、遵纪守法、涵养道德,)、文化基础、专业理论基础,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把思维方法,“学会求知”、“学会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唯有这些基础牢固,学生未来才能够顺利地转换不同的岗位,实现终身顺利就业,人生才会有增长点。
2.提升素养,充分发展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的教学模式过分青睐专业教育,而对职场中必备的爱岗敬业、团结协作、规则意识等方面缺乏有效的指导,学生对职业素养的理解产生偏颇。单纯拥有职业技能只能说明学生具备了从事职业劳动的基本条件,调查发现企业一方面认为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协作能力等职业素养,才能真正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他们认为职业素养的形成需要学校长期的艰苦努力,而一些基本的岗位能力企业培训更有效。中职学校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学生的职业素养。比如,改革德育课程的内容和模式;用企业管理标准规范学生的职业行为习惯,加强学生岗前培训,让学生体验感悟企业文化,更快完成从学生到员工角色意识的转变,为进入企业做好前期的准备。
3.强化技能基础,成就职业生涯
帮助学生成为生产服务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这是中职教育重要工作,但由于技能人才成长的内在规律,职业学校很难在要2年内把学生培养成为熟练技工,在国营企业里,学徒有指定的师傅,有充足的练习时间和训练工位,一名学徒到熟练技工的成长周期为二年,而现在的中职学生除了顶岗实习,在校学习时间只有2年,真正能够学习专业课程的时间不过上百个学时,这仅够让学生了解专业中一些基本要求,走一遍实训流程,学到很肤浅专业技能。基于这样的现实,中职学校不能大包大揽把所有的技能训练都放在校内,学校需要做好学生专业技能的基础训练,认认真真地给学生打好职业基础,包括扎实的专业理论基础和专业基本功(工艺、方法等)。不求熟练,只求明白;不求高精,但求规范,为学生进入行业中各个岗位奠定坚实的技能基础,使他们在企业能够更快地独立上岗,企业完成学生的技能成型,逐渐从岗位生手、到熟手最后成为能手,成就美好人生。
作者:李小灵 单位:重庆市工业学校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