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
摘要:纵观历史农业经济都是我国国民经济结构中的核心部分,是关系到我国民生建设和广大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经济体制,而在发展农业经济的过程中对农业的生态环境建设是其重中之重,农业生态环境发展关系到农业经济在绿色经济及可持续道路上的成绩。本文旨在通过对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阐述分析,再剖析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现状,最后科学的提出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农业;生态环境;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
引言
农业在我国属于第一产业,是我国所有生产活动及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的兴衰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稳定,因此,我国对农业的重视及扶持一直是政府工作的重点。自党的十八大后,在保证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党和政府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性,进一步推进现代化农业建设,并将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构成部分。但是农业经济的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并非一夕之功,需要在发展的过程中根据农业现状及问题来不断调整发展战略,这样才能保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1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两者的关系分析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首先,从地位来说,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那么农业经济的基础就是农业生态环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将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作为了当前阶段农业发展的核心,通过党政牵头、政企合作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并在农业生态环境的宣传推广、保护以及治理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果。随后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对我国土壤防污治理的相关文件,将土壤防污治理工作作为到2020年这一时期的重点工作,以此为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科学的数据参考及操作指导。通过近些年对农业生态环境的整顿及治理,我国农业生态环境相比于之前来说无论是在保护治理制度及相关法律法规还是在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及治理的行动能力等方面都有着明显的进步与提升,使得目前我国农业生态环境整体来说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而农业生态环境的改善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在旅游、生态环境治理的农业资金投入等方面既增加了农业绿色收入,还减少了农业投入成本,使得农业经济的发展走上了绿色可持续的道路。其次,从作用来说,农业经济的发展是我们建设农业生态文明环境的重要保障,两者相辅相成。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来说,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整顿及治理之后,其适合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就会得到改善,当农业生态环境得到改善之后,其环境改善带来的附加值比如旅游、特色农产品等会促进当地农业经济产品结构的优化和升级,使得农业经济呈现出多层次、绿色可持续、具有高度地方特色的特点,进而推动着农业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对于农业生态环境来说,农业经济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会减少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并且随着农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其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的思想觉悟也会随之提高,并且在部分特殊环境中,农作物的生长对当地土壤环境的改善及水土流失等问题还有着积极的保护作用,能对农业生态环境起到重要的反哺作用。最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是关系到我国民生建设及民族发展的根本举措。农业作为我国所有经济产业的基础,若农业的生态环境得不到整顿及治理,那么恶劣的生态环境必将影响我国农业的正常发展,并且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已经明确作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工作,是构建我国文明社会的重要举措,而农业经济的发展能为建设农业生态环境提供必要的物质资金支撑,因此,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目前我国农业头等发展大计。
2当前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分析
通常来讲,农业就是我们的种植业,也就是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等庄稼种植。近年来,我国不断调整农业发展策略,通过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助农手段使得我国农业生产总值在2018年已经达到了六万五千多亿元人民币,农业经济总量年增长率高达8.3%,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经济体之一。在我国产业结构分析中,农业占比持续下滑,到2018年只占GDP总量的6.7%,在农业占比持续下滑的阶段要促进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那么只有进一步发展现代化农业,创建良好的农业生态环境。总的说来,我国农业经济在近些年取得非常卓越的发展成绩,但是不可否认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农业产出信息体系不完善。农村是我国农业经济中种植及其他生产活动的主要场所,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农村的物流体系与网络化建设力度不足,导致当地农民对网络营销认知不足,无法高效利用网络来销售当地特色农产品,在经济作物的产销问题上容易脱节,并且由于农村大都地处偏僻,物流交通不甚发达,在农产品运输及收购上还存在困难。其二,农业种植中种植规模小,种植标准程度低。目前我国农业种植种类中蔬菜水果、棉花等经济作物大都是农民独自承包或者企业、村镇集体承包,相对来说这类作物的种植规模较小,很难形成规模效应,加上种植单位对现代化农业技术的使用率不高,导致这类种植作物的生产行业标准及采购标准难以统一。其三,农业产物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目前我国农业还未形成完善的应急处理机制及预防机制,因此对气候、虫害、传染病等外部因素抵抗较弱,特别是受今年的肺炎疫情的影响,为防止疫情的传播,保障民众生生命安全,我国进行了大面积的交通封锁,使得农业种植中蔬菜水果的采购运输及销售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3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创新路径
3.1拓展宣传和推广的范围
促进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既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领导及决策,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及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合作。因此,推动生态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我们首先需要加强人们关于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发展相关的思想建设,加强对两者的拓展宣传力度,并增加推广范围,让人们以思想指导行动,共同参与到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中去。一方面,党和政府需要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宣讲,给广大人民科学的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其认识到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意义,降低对建设农业生态环境举措的抵抗思想。另外,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相关政策文件及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学习,定期组织农业生产者及企业进行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思想和法律规定的学习,提升人们对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思想觉悟,并通过法律及国家政策的影响力来对农业日常生产活动进行科学指引及行为约束,帮助人们树立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观念。另一方面,党和政府需要将保护和治理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和农业资源的合理分配及使用通过宣传推广普及给广大民众,让广大民众在知晓农业生态环境重要性的基础上明白在日常农业生产活动中如何进行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并根据所了解到的农业知识对环境问题进行防控,了解如何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开展农业生产活动。除此之外,党和政府还需要对宣传推广的方式进行创新,利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对宣传推广方式进行优化和升级,在广播、电视广告等形式基础上增加互联网宣传、宣传手册派发等方式,保持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宣传推广的新颖度。
3.2科学合理开发农业资源
对农业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和再分配,提高农业资源的使用效率也是非常重要的手段。农业资源包括农业用地、地下水资源及农作物种子、肥料等资源,是农业发展的根本,在学科合理开发和利用农业资源时,就必须对农业不同种类的资源制定不同的策略。对于土地资源来说,我们需要合理适当的开发的利用,对耕地的使用要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对“退耕还林”等政策要积极响应,不胡乱种植和破坏植被,减少水土流失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用地的损害,积极利用科学绿色的农业技术及可持续种植理念开展农业用地的生产活动。对于地下水系统资源来说,我们需要对现有的灌溉技术进行优化升级,积极推广滴灌及喷灌方式,增加对农业灌溉方式改革的扶持力度,并对农业污水处理进行严格监管,以此减少农业水资源的污染和浪费。对于农业物资来说,要合理正确使用。比如说滥用化肥、农药等物资会污染农业用地及农业水资源,塑料膜的滥用使得农业土壤难以分解从而影响农业正常的生产活动等,因此在对农业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利用的时候,对农用物资也要进行合理规划。比如合理使用农药化肥,改善农药化肥的喷洒模式和使用方法,对塑料膜的使用要严格根据农业用地的标准来,禁止将使用过的塑料膜随意丢弃,以免出现土壤污染及水污染。
3.3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绿色生态农业是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利用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及技术将农业经济发展与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促进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对农业生态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的新型农业模式,其运用了生态学及经济学原理,结合现代化农业技术与管理模式,在传统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能最大限度的保证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协调发展。发展绿色生态农业首先需要将先进的农业生产理念与管理模式与我国目前的农业生产模式相结合,在我国农业发展的现状基础上制定符合各地农业发展现状的战略目标。最后再根据各地农业用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农业生产的模式,比如在根据南北地域和成熟季节等因素划分种植作物的大致范围,在森林资源丰富的地区发展绿化业及放养型畜牧业等,以此建立因地制宜的绿色生态农业,让农业经济发展与当地生态环境达成和谐相处的局面。
3.4建立健全现代农业体系
现代化农业体系是我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工作指示,是推进我国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方面,现代化农业体系需要对我国目前的农业经济结构及产业结构进行优化和升级,在农业日常生产活动中要增加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和应用程度,提升我国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及网络信息化水平,在现代化农业体系下通过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来降低对生态环境的依赖和破坏,积极利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及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农业从业者的经济效益,并通过农业技术的发展积极调整农作物的生产布局,优化农业产品的产业结构,并利用网络技术增强农业产品的产销渠道,丰富农业销售内涵。另一方面,现代化农业体系需要积极利用外国先进农业管理理念和模式对我国现有的农业模式进行优化升级,建立集约化农业模式,并有意识的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以生态环境推动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
3.5推动农业信息技术融合
科学技术是生产活动的支撑和保障,对于农业来说也同样如此,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能高效的推动农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一方面,我们需要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力度,对现有较科学的农业技术比如节能喷灌、可分解塑料膜等技术进行大力推广、引导和应用,提高农业科学技术的使用率。另一方面需要加大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力度,对新型农业科学技术增加资金科研投入,并出台扶持政策,保护农业科学技术知识产权,以此促进农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创新。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农业的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是相辅相成的,生态环境的建设与农业经济的发展是呈正比例关系的,因此,在制定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的策略时,要立足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对农业资源进行整合并合理分配,在加强人们关于保护农业生态环境思想建设的同时,积极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现代化农业,以农业经济的发展来反哺农业生态环境的建设。
参考文献
[1]高邓.农业生态环境与农业经济协同发展路径研究[J].农业经济,2020,(05):18-19.
[2]王修美.浅析农业经济与农业生态环境如何实现耦合协调发展[J].商讯,2020,(12):183.
作者:李振春 单位:山东省海阳市郭城镇农村经济管理站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