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信务实,创新进取,我们是您最好的选择!—— 中华智刊网
〖智行天下★刊心刻骨〗您身边的期刊发表专家
您的位置:网站首页 > 经济论文 > 绿色经济论文 > 绿色经济生态建设途径建议

绿色经济生态建设途径建议 

中华智刊网 中华智刊网日期:2021-07-04 07:00:00人气:365

摘要:本文介绍了南雄生态建设现状,指出存在问题,探讨今后生态环保经济建设的途径与建议,对山区绿色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具有指导意义。

主题词:生态建设;绿色经济;途径建议

1南雄生态建设现状

南雄位于广东东北部,总面积2361km2,有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面积53万亩,是广东重要生态屏障与主要水源涵养区,境内珠玑古巷和梅岭景区是全国十大最具吸引力旅游景区。当前南雄把“绿色生态”作为工作重点,坚持绿色经济与生态建设并重,取得一些成效。

1.1生态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国家级孔江湿地森林公园以小流坑一青嶂山省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有6个县级森林公园和生态公益林基地。生态系统完整,景观独特,物种丰富。众多岛屿点缀其中,有“百岛湖”之称。青嶂山高917m,竹海万亩,有水鹿、半枫荷等珍稀动植物,山顶天池是粤北地区唯一“天池”;通过生态修复,增强区域蓄水保土能力,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2城村生活环境美化绿化。通过乡村“清洁美”和城镇卫生整治,建立了6个生态示范镇、37个“万村绿”示范点。城区绿地面积344×104m2,人均公共绿地17m2,绿化覆盖面积402×104m2,绿化覆盖率35%。

1.3生态产业健康发展。以发展特色生态产业经济为突破口,建立了现代烟草基地、温氏集团南雄生猪与五黑鸡畜牧养殖生产基地、金友集团优质米与油茶生产供应基地、山区中药材基地,生态型基地经济建设初见规模。

1.4生态旅游发展较快。依托韶赣高速公路、铁路,打造珠玑文化、红色文化、生态观光三大旅游品牌,并入韶关“大丹霞、大南华、大珠玑”旅游圈,发展生态旅游产业,2014年旅游人数超二百万,旅游总收入12亿元,带动二、三产业发展,成为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2生态环保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2.1南雄被列为生态发展区,生态建设压力大。根据《广东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南雄是全省11个生态发展区之一,实行生态保护绩效评价,重点评价水质、水土流失治理、森林覆盖率等生态环境状况,地方财政要投入更多资金进行生态建设,将对工业发展形成一定影响。

2.2经济总量偏小,结构不合理,产业同质现象严重。目前南雄经济有了发展,但经济总量仍然偏小,传统农业经济占比大,工业经济未占主导,生态产业未成龙头支柱,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矛盾较突出,产业集聚未显优势,区域间产业发展存在同质现象,寻求新经济增长点是南雄亟需解决的一个重点课题。

2.3节能降耗压力大,环保生态投资不多,面源污染突出。南雄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占比55%,且以矿业采选、造纸、水泥等高耗能工业为主。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不足,近几年投资占总固定资产投资额不到5%,工业大项目、好项目少。环保生态投资未显突出,生态建设滞后是制约南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

:(1)水土流失总量大。南雄历史上是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地处盆地丘陵,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土质属紫色页岩半风化物,高温多雨,岩石风化快,因人为因素森林植被受到破坏,加剧水土流失。经过植树造林、开梯田、筑拦沙坝等治理措施,水土流失得到一些控制,但流失面积仍有超百平方公里,治理任务艰巨。

(2)农业性面源污染影响水质环境。据统计,2014年农村消耗化肥(折纯量)1.8万多吨,农药近900t。因不合理施用和大水漫灌,1.8×104t中被作物吸收的仅0.6×104t,约0.5×104t地面蒸发损失,约0.7×104t淋溶地面,对地下水造成较大污染。

2.4生态环境质量监督评估机制滞后,生态建设未发挥引领作用。当前,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面临诸多矛盾:经济持续发展与环境容量不足、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和部分生态环境污染因子负荷不断累积、生态环保领域的拓展延伸与传统的管理体制机制等矛盾,特别是生态环境质量监督评估机制与政府对辖区环境质量责任主体不匹配的矛盾突出,问责机制未建立,生态环保建设未占主导作用。

3发展生态环保绿色经济的途径与建议

3.1以生态建设为基础,加快生态修复

监管重点水域,改善水、陆生态环境质量,保护水生生物资源与繁殖生态条件,减缓生态环境破坏带来的湖泊老化、生态退化问题。开展浈江流域南雄红砂岭生态保护工程,争取专项资金,开展植树造林、恢复植被,保护红砂岭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加快农村“三集中”(即农民向社区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规模集中);开展矿山生态保护与恢复工程,加快矿山环境综合整治;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经济,促进森林公园建设健康持续发展。

3.2以生态农业为主体,推进农业现代化

南雄农业正处于粗放农业向集约农业、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常规农业向生态农业发展的阶段。生态农业是遵循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来组织农业生产的新型农业,是以节水为中心,合理利用与保护自然资源,实现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高效农业。在种植业方面,发展节水高效农业;在农作物方面,发展草食家畜,实现秸杆高效转化增值,腐化还田,减少化肥使用;在农村经济方面,向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实现产加销对接;在农村发展方面,按照“生产专业化、环境田园化”要求,推进城乡一体化,实现农业发达、环境美好、农村文明目标。

3.3以生态城市为目标,提升整体形象

生态城市是现代城市发展的共同追求,突出环境优美,充满生机:(1)蓝,即蓝天碧水,实现“湿地之城”,发挥天然湿地净化功能,通过结构调整控制大气和水的污染;(2)绿,即能绿尽绿,净化空气,吸尘降噪,缓解湿热气候状况;(3)紫,即古色古香,文化古迹得到良好保护,彰显城市文化特色品位,打造集旅游休闲、生态居住为一体的新型城市。通过生态城市建设,把生态文化优势转化为投资与产业优势。

3.4以通道经济为支撑,拓展发展空间

南雄已形成连接南北方向重要交通枢纽,东连京九铁路,南连京广铁路,北接105国道,南接京珠高速公路,辖内公路四通八达,高等级公路已形成网络,国道省道公路贯通各镇、区、村。借助这些网络,发展通道经济:

(1)物畅其流,发展以物流业为中心的现代服务业,提高物流特别是农产品、精细化工产品流通的专业性和规模化水平。

(2)凝聚人气,发展生态文明旅游,打造“珠玑文化、温泉养生、生态观光”特色品牌。

(3)聚集资金流,利用南雄能源、土地、劳动力相对充足的优势,以东莞大岭山(南雄)产业转移工业园为载体,打造华南地区精细化工产业示范园区,建立生态型循环经济示范项目和骨干生态企业,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

3.5突出生态建设,促进经济绿色发展

重点是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生态环境质量监管评估机制,

(1)把握环境质量标准红线,以水、气、土壤等环境因子为保障重点,推进可持续发展;突出生态环境质量超标的政府渎职责任,新环保法明确环境质量标准是政府必须履行的主体责任,赋予警告、约束、惩罚的法律权威,强调政府环保责任考核与渎职问责。

(2)以生态经济手段改善环境质量,建立环境质量补偿机制。对辖区环境质量超标的主体,征收环境质量超标排污费和经济处罚,将收取或处罚的费用补偿受污染的下游地区,奖励做出奉献与环境质量达标的上游地区,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

(3)建立生态环境建设干部考核评价机制,以行政手段改善环境质量。把握“三个”关系:即经济发展与优化生态环境的关系,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政绩考核的“绿色标尺”,引导干部树立绿色政绩观;经济发展速度与生态质量效益的关系。既要考核发展速度,更要考核发展质量,考核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提高群众收入水平与改善生存环境的关系,评价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环境的优化,通过“绿色政绩”考核使领导干部更加积极保护生态、关注民生、促进和谐。

作者:何高 单位:南雄市环境监测站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
关键字: 课外阅读论文篇

栏目分类

网络客服QQ: 沈编辑

投诉建议:19933070666    投诉建议QQ:

招聘合作:2324187102@qq.com (如您是期刊主编、文章高手,可通过邮件合作)

地址:河北省 ICP备案号:冀ICP备20013286号-1

【免责声明】:中华智刊网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如有侵权、违规,请及时告知。

关注”中华智刊网”
 
QQ在线咨询
论文发表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