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视角的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摘要:随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然而发展绿色经济将为企业带来额外的创新成本,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应该通过传播绿色经济理念,完善政府绿色经济政策,促进企业科技创新升级等方式推动经济绿色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绿色经济;市场政策;产业升级
二十世纪以来,全球工业行业蓬勃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增长。工业化进程中,消耗了大量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自然资源,化石燃料中含有大量含碳、含硫化合物,燃烧后会产生许多的有害气体,对我们的生活环境带来的极大的破坏,比如近年来的全球变暖趋势增强,海平面上升,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大量的含碳化学燃料燃烧后产生了二氧化碳,致使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发全球的温室效应。为了减缓全球变暖的趋势,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降低空气中温室气体的含量,许多国家通过一系列的会议,对于节能减排问题达成了一定的协议,如《京都协议书》认为控制碳排放,发展低碳绿色经济是各个国家共同但是有区别的责任,许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了产品进出口贸易中的绿色低碳排放要求,在这一背景下,推动本国绿色经济发展,构建可持续社会经济生态体系十分重要。
一、绿色经济含义
绿色经济具有广泛的内涵与诸多定义,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涵盖大量产业生产以及消费环节。环境经济学认为,绿色经济的发展要建立在自然环境与人类自身可承受范围内,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发展的协调,不能够如传统的工业生产发展一样,以破坏环境作为发展生产的代价。能源领域则认为,绿色经济应当是建立在大力开发新能源基础上的。而生态学家则认为绿色经济代表在发展社会经济过程中不能够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实现生态和谐,保护物种多样性。绿色经济强调在发展社会经济的过程中将保护与完善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提倡各个国家地区珍惜并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让社会、经济、环境得到协调发展,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把握绿色经济的内涵需要重视以下几点。第一,环境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素要求;第二,推动绿色经济的目标是为了实现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发展;第三,在开展经济活动的过程中,需要将过程与结果的“绿色化”作为主要内容与实现途径。
二、绿色经济发展现状
(一)发展绿色经济必要性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得到了迅速的提高,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然而,中国得劲经济发展存在较强的不可持续性,对于能源以及相关不可再生资源具有较高的依赖性。我国是世界行最大的能源消耗国,从上表中得知,近年来,我国的原油消耗量比较稳定,在17%-18%左右,而天然气作为大力推进的能源之一,消耗比例从2010年的4%上升到2015年的5.9%。原煤作为污染较大的一种燃料,消耗量逐年下降,从2010年的70.5%下降到2015年的63.7%,而核能、水力发电以及其他的可再生能源作为污染较少的清洁能源,消耗比例逐年增加。能源消耗结构的变化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能源使用结构不够合理,尽管各个行业正在加紧整改过程,但是原油、天然气以及煤炭作为基础能源,使用范围与使用量依旧较大。尽管中国国土辽阔,拥有较为丰富的能源资源,但由于人口众多,工业产业众多等原因,人均资源占有量仅为全球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是1995年到2015年20年来,中国,美国以及印度的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单位:亿吨)。从图中可知,2005年之前,美国每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中国之上,2002年左右,中国每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呈现线性增长,从2002年的40亿吨左右增长至2005年60亿吨,一度超过美国,2014年,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突破100亿吨,2014年开始,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所减缓,这与我国这两年大力推行新能源,减少煤炭石油燃烧,改善企业生产环保现状有关。而同样是发展中国家,印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保持比较平稳的增长,2010年以来一直控制在20亿吨左右。2015年,全球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35.27亿吨,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占据了1/3,中国不仅是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同时也是近年来二氧化碳排放量增长最快的国家。近年来,中国极端气候出现的频率不断增加,水体污染严重,雾霾天气频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存在较为突出的矛盾,发展绿色经济势在必行。
(二)发展绿色经济对我国产业影响
1.推动环保产品创新与环保经济企业升级。在快速发展经济的现状下,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缺少创新意识,通过廉价劳动力制造大量的工业产品,在产量上具备足够的优势;许多工厂企业都热衷于这种合作方式,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来改良产品生产线,创新产品。但是面对国家提倡的绿色经济发展策略,以及考虑到许多发达国家为产品制定了碳标签以及碳排放足迹制度,想要在国际市场更好地生存下去,维持之前的利润水平,我国的企业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进现有的生产技术,减少含碳化合物的排放,努力推动产品的环保性能升级,降低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由于许多发达国家对我国出口贸易建立了绿色贸易壁垒,大量的中国制造的传统工业产品由于环保性能不达标将无法顺利出口,而企业为了避免高额环保税费,必然有充足的动力改进生产技术,增强环保意识,主动采取节能减排的技术,推动新产品的研发,促进我国传统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升级。2.提高企业生产成本。绿色经济战略的推动以及部分发达国家形成的绿色贸易壁垒,极大的影响了我国工业产品从原材料采购,到生产加工,销售运输等一系列的环节。面对绿色经济的环保发展要求,我国的工业生产企业需要创新现有的生产技术,运用绿色无污染的材料,对现有的生产流程进行彻底的更新改变,减少产品生命周期中含碳含硫等废料的排放。但是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而言,即使国家相关部门与企业都意识到了绿色经济发展对保护能源资源,降低环境污染的重要性,开始重视节能减排的相关措施,然而受到国家整体经济发展水平以及行业技术水平的限制,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大多数工业企业无法在短时间内将排污量降低到国家的标准。除此之外,许多钢铁,煤矿等高能源消耗型传统企业也在不断的研发新的环保型产品,为此支付了一大笔相关费用,提高了产品的生产成本,环保产品的市场需求以及消费者购买倾向尚不够明确,因此企业的生产成本又面临着不确定性。3.缺乏有效科技创新机制。推行绿色经济的动力在与企业的不断创新,我国绿色经济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具有一定差异。一方面,由于环保型产品的市场制度以及需求不够明确,加之巨大的产品创新成本,许多企业缺少开发环保产品,推行绿色发展的理念意识,环保研发投资较低,据统计,许多大中型企业的绿色环保投资金额占据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不足1%。另一方面,受限于科研人才数量与专业素质,产业科绿色科技创新力度较小,进程较慢,大学以及科研机构等研究人员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力度较小,研究范围局限在简单重复的资源浪费问题上,导致绿色经济发展缺乏必要的研究支持。
三、宏观视角下发展绿色经济对策分析
(一)推动产业升级
在快速发展经济的现状下,我国的大多数企业缺少创新意识,通过廉价劳动力制造大量的工业产品,在产品数量上具有一定优势;除此之外,我国的出口产品多为服装等贸易加工品,虽然单件产品的利润很低但是产量很大,并且风险小,利润来源稳定,许多工厂企业都热衷于这种合作方式,不愿意投入大量资金来改良产品生产线,创新产品。面对绿色经济发展下的绿色贸易壁垒,发达国家为产品制定了碳标签以及碳排放足迹,想要在国际市场更好地生存下去,维持之前的利润水平,我国的企业们就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改进现有的生产技术,减少含碳化合物的排放,在保证自身产品能够顺利出口的同时,维护产品自主权。如果美国与欧盟等国家未来真的按照当地的法案对中国的产品征收高额碳税,大量的中国制造产品将无法顺利出口,而企业为了避免税费,必然有充足的动力改进生产技术,增强环保意识,主动采取节能减排的技术,推动新产品的研发,促进我国传统企业向创新型企业升级。
(二)树立绿色经济理念
建立绿色经济的观念机制,近年来的绿色经济贸易壁垒致使许多国家提出了“低碳生产,清洁生产”的观念。一是要使用清洁的可再生新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尽量减少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消耗,从源头上减少二氧化碳等气体的排放,提高产品环保性能;二是要做到生产过程的环保化,在处理产品废弃品的过程中,采用新型可降解的材料,减少垃圾废弃物的燃烧,减少污染气体的排放;三是积极树立绿色生产的意识,这需要企业从上往下传递绿色生产的信息,向每个员工讲述绿色生产的重要性,树立全企业的绿色生产观念。树立绿色的生产观念不仅需要企业的努力,还需要全社会政府的一起努力,从宏观上为企业绿色发展创造一个环境,让绿色发展意识深入到社会的每个方面,成为企业的习惯,积极发展绿色经济。
(三)完善绿色经济发展制度
随着发达国家相继设定了不合理的产品排污规章制度来限定企业生产,面对绿色经济发展的趋势,我国必须通过完善目前的绿色经济发展相关政策来保护企业的基本利益,促进企业积极转型。首先,国家应当通过收集近年来的燃料、排污等环境数据,建立一个绿色发展预测系统,企业通过该系统,可以评估自身产品的绿色度,从而有针对性的提高绿色发展水平。其次,完善企业排污标准制度,对排污量超标的企业实施严格的惩罚措施,除此之外,也应该充分利用各种网络新闻媒介来向公众传递相关绿色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政策制度变化,加强全民绿色经济观念建设。
四、结论
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生态环境遭到了大量的破坏。随着我国能源资源数量减少,极端气候出现频率增加,发展绿色经济,升级现有产业结构迫在眉睫。我国许多企业的绿色经济意识不够强烈,在产品质量上不具备优势,提高企业环保度需要付出大量额外的资金成本,针对这一现状,一方面政府需要提高相关政策完善速度,另一方面也需要企业提高绿色经济意识,全面促进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隋艳,王子旗.成都市发展绿色经济现状分析[J].青春岁月,2013(10):427-427.
[2]王金南,李晓亮,葛察忠.中国绿色经济发展现状与展望[J].环境保护,2009,2009(5):53-56.
[3]朱婧,孙新章,刘学敏,等.中国绿色经济战略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22(4):7-12.
刘颖 云南省曲靖市委党校
成本控制论文 中小企业论文 企业发展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经济学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低碳经济论文 农业经济论文 循环经济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世界经济论文 建筑经济论文 市场经济论文 海洋经济论文 煤炭经济论文 工程经济论文 经济师论文 农村经济论文 经济发展论文 对外贸易经济论文 经济增长论文 经贸发展论文 贸易合作论文 实体经济论文 虚拟经济论文 经济纠纷论文 国民经济论文 绿色经济论文 科学发展论文 林业经济论文